射干麻黄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射干lOg 麻黄12g 生姜12g
细辛lOg 紫菀lOg 款冬花lOg 五味子7.5g 大枣7枚
半夏7.5g
上9味,以水1200ml,先煮麻黄,二沸,去上沫,再下诸
药,煮取300ml,分温3服。
(功效}温肺化饮,止咳平喘。
(主治)
主证:咳嗽,哮喘,喉中痰鸣,痰多清稀,舌苔白滑,脉象
浮弦或浮紧。
副证:微有恶寒发热,或胸膈满闷。
(临证加减)
1.治久咳不止,或产后喘咳,颈项生痰,瘰疬累累如贯珠
者,去细辛、五味子,倍射干加皂角子有效。
2.若兼胸膈满闷,宜加杏仁、厚朴;痰涎壅盛加苏子;兼
见水肿加桑白皮、葶苈子。
3.痰涌喘逆不得卧,加葶苈子泻肺涤痰,并可酌配杏仁、
苏子、白前、橘皮等化痰理气。 ,
4.咳逆上气,汗多者,加五味子、白芍,配麻黄,使散中
有收,以敛肺气。
5.本方制冲剂治疗小儿寒饮咳喘:本品含射干、麻黄、细
辛、半夏、款冬花、紫菀、五味子、生姜、大枣,按工.5:1;
0.7:1.5:1.5.:1.5;1:1:1的比例制成冲剂,每袋lOg。1
岁以下每次1/3袋,1一3岁1/2袋,3—7岁2/3袋,7岁以上l
袋,均每日 3次口服.对照组50例予先锋霉素Ⅵ25—50mg/
(kg。d),每日4次,口服;甘草片0.5一工片,每日3次,口
服;合并病毒感染者加病毒灵0.5一工片,每日3次,口服。[中
医杂志,1992,(1):30]
6.射干麻黄汤治疗喘息型肺炎:药用射干、半夏各6—9g,
生麻黄、细辛各1一3g,五味子4--~6g,桂枝3—9g.发热加生
石膏10----30g~痰多加葶苈子3~5g;部分患儿加用甘草2—3g
或(/和)黄芪6—15g。每日一剂,连服3—6剂. [江苏医药,
1981,(2):30]
7。本方去大枣、细辛、款冬花,加桂心,临证加蜜。治小
儿咳嗽,心胸痰壅,咽喉作呀呷声,名射干散。[圣惠方]
8.射干、麻黄、紫菀、甘草、生姜、桂心、半夏、大枣,
共为粗末,先以水煎药,去滓,加蜜再煎。治小儿发热咳喘,咽
喉如水鸡声,名射干汤。
9.射干、炮姜、半夏、百部、五味子、款冬花、陈皮、细
辛、贝母、茯苓、郁李仁。为末,炼蜜为丸。治久患呷嗽,喉中
作声,发即偃卧不得,名射干丸. (原文) 咳而上气,喉中水鷄声(真),射干麻黄汤主之。(6)
射干麻黄汤方:
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麻黄四两 生姜四两 细辛 紫菀 款冬花各三两 五味子
半升 大枣七枚 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词语注解) ①水鸡声:水鸡,蛙也。水鸡声,形容喉间痰鸣声连连不绝,犹如水
鸡之鸣。
(经义阐释) 本条论寒饮郁肺咳嗽上气的证治。此处“咳而上气”包括咳嗽、气逆
而喘。然如前论,“咳而上气”有虚、实之分。此既以“喉中水鸡声”为特点,又用祛邪
之方治之,显然属于邪实之证。观“喉中水鸡声”的形成,多由气道中有较多清稀的痰
液与呼吸之气相互搏击而产生。再看射干麻黄汤以温肺化饮为主。据此可知,本条的咳
嗽上气系寒饮郁肺,肺失宣降,气逆而上。饮阻气道,气击其饮,故喉间出现痰鸣声,就
象蛙鸣一样,连绵不绝。因寒饮在肺,表寒不重,故治当开结降逆,温肺化饮。后世将
本证归属于哮喘病,故本条可看成是对哮喘发作时较为形象地最早地记载,射干麻黄汤
则作为治疗寒哮的祖方。
(方药评析) 射干麻黄汤以射干麻黄为主药,其中射干《本经》载“主咳逆上气……散
结气”,此方取其开痰降逆之功,麻黄宣肺平喘。生姜、细辛温散祛邪降逆,半夏、紫菀、
冬花温肺化饮止咳,共为射干、麻黄之助。五味子敛肺,以防细辛、麻黄、生姜等辛散
太过而伤肺气;大枣安中,与生姜同用能和胃气,皆为佐使。全方具有祛寒化饮,温肺
降逆之功。 .
(文献选录) 喻嘉言:上气而作水鸡声,乃是痰碍其气,气触其痰,风寒入肺之一
验耳。发表、下气、润燥、开痰,四法萃于一方,用以分解其邪,不使之合,此因证定
药之一法也.(《医门法律。肺痈肺痿门》) ’
徐彬:凡咳之上气者,皆有邪也,其喉中水鸡声,乃痰为火所吸,不能下,然火乃
风所生,水从风战而作声耳。故以麻黄、细辛驱其外邪为主,以射干开结热气,行水湿
毒,尤善清肺气者为臣,而余皆降逆消痰宣散药。唯五味一品,以收其既耗之气,令正
气自敛,邪气自去,恐肺气火虚,不堪劫散也。(<<金匮要略论注》)
尤怡:咳而上气,肺有邪,则气不降而反逆也。肺中寒饮,上入喉间,为呼吸之气
所激,则作声如水鸡声。射干、紫菀、款冬降逆气,麻黄、细辛、生姜发邪气,半夏消
饮气,而以大枣安中,五味敛肺,恐劫散之药,并伤及其正气也.(《金匮要略心典》)
按:对于本证的病机,喻氏认为是痰气相互触碍,风寒入肺;尤注为肺中寒饮上入
喉间,气逆不降;徐氏则提出是痰火所致.其中以尤注更为贴切。
(临床应用) (1)治疗哮喘:陈氏用本方加杏仁、白前为主方治疗风寒哮喘10余
例(包括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满意。范氏介绍用射干麻黄汤治疗寒性
哮证12例,其中5例随访3年,未复发,3例2年随访,已得到控制,4例仅复诊一次,
且复发轻微,续服射干麻黄汤加减,3剂即愈.
(2)治疗小儿外感咳嗽:曾氏报道,本方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咳嗽71例,证以咳嗽、
喉中水鸡声为主,兼见发热,或不发热,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指纹青红者.临证
中,热甚者,去生姜、大枣、细辛,加石膏、桑皮、鱼腥草;咳喘甚者。加葶苈子;食
积纳差者,去大枣,加山楂、神曲、二芽。结果:服药2付愈者2例,占2。7%,服2—
3付愈者48例,占67。66,服药3—4付愈者14例,占19.7%,服药5—6付愈者7例,
占9。8%。如刘×,男,3岁半。发烧二天,无汗,流清涕,咳嗽气紧,喉中痰鸣,有时
咳吐清痰,口不干,舌微红,苔薄白,脉浮紧。处方:麻黄6g,射干9g,紫菀9g,冬花
9g,法夏5g,细辛1g,五味子3g,生姜1片,大枣1枚,甘草3g,石膏20g,2剂.隔
日复诊:母述于回家当天,共服药6次,半夜汗出,烧退,次日咳嗽气紧明显减轻,喉
中痰鸣较病发时少大半.查舌质稍红,苔微黄,上方去生姜、大枣,加鱼腥草30g。后追
访痊愈。
(3)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据报道射干麻黄汤治疗小儿支气管炎62例(其中寒饮咳
喘53例,肺热咳喘9例),疗效较为满意。原方中的麻黄、'细辛用量随年龄而增减。若
为寒饮咳喘,加前胡;肺热咳喘去细辛、生姜、加五味子,加黄芩、生石膏、平地木;哮
喘者加地龙、蝉衣。结果:痊愈36例,占58%,显效2工例,占34%,无效5例,占8,~/o,
有效率92%。吴氏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炎76例,疗效满意。76例中
寒饮咳喘者52例,肺热咳喘者24例。病程1天一5天。处方:射干6—9g,麻黄3—5g
(后下),细辛l一2g(后下),生姜1—2片,紫菀6g,款冬花6—9g,半夏6g,大枣34
枚,五味子3—5g。寒饮咳喘加前胡、蝉衣、地龙,肺热咳喘加黄芩、生石膏,去细辛、
生姜、五味子。结果:痊愈53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8例.张氏用射干麻黄
汤治疗寒痰犯肺型的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34例。主要表现为咳喘频频,形寒肢冷,或有
低热,喉间喘鸣,鼻流清涕,咳痰稀白,舌苔薄。肺部听诊以哮喘音为主,兼闻粗湿哕
音。结果,痊愈9例,显效12例,好转9例,无效4例,有效率88.2%。
(现代研究) 经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射干麻黄冲剂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其
祛痰作用可能是由于增加呼吸道的分泌与稀释痰液所致,而平喘作用则是由于射干麻黄
冲剂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并可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平滑肌收缩作用。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2.伤寒·金匮要略方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