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谷雨节气“重养脾”,养生学会去湿气!

 草篮子 2018-04-21

养生固本  健康人生

2018 / 04/ 20

今天迎来了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意味着春天将离我们远去,夏天快到了。


小固在此提醒大家:脾喜温而怕寒,喜燥而恶湿。谷雨前后湿气逐渐加重,脾胃最难受,人们容易出现胃口不佳、腹胀腹泻、浑身无力、嗜睡疲惫等不适症状。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个时节该如何调补健脾祛湿、调补脾胃?


一、穴位祛湿

1. 阴陵泉穴

湿气通于脾,祛湿要从健脾补脾入手。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是祛湿要穴。

位置: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正坐或仰卧,每次左右腿穴位各按摩60下,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即可,以穴位感到酸胀为适度,能帮助赶走体内湿气。

 

2. 中脘穴

艾灸中脘穴可以缓解因湿气而造成的腹胀、反胃、消化不良等不适。



位置: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在肚脐上4寸的腹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艾灸15~20分钟为宜。

 

3. 大鱼际

体内湿气重的人,对搓两手大鱼际,直到搓热为止,有助将滞留在体内的湿气按揉出去。



位置:人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


二、食补护脾胃

1. 山药紫米粥

山药补脾养胃,常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推荐一款山药紫米粥,可作为早餐长期食用,能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特别适合脾胃虚弱、体虚乏力者食用。

 

做法:取鲜山药1段、紫米100克、红枣3~5个,冰糖适量;将紫米淘洗干净,放入清水,浸泡1~2小时;山药去皮切块,红枣去核洗净;锅内紫米先用旺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粥将成时,加入山药、红枣一起煮15分钟,加冰糖调味即成。

 

2. 炒薏苡仁泡水

薏苡仁能健脾祛湿,对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泄泻、消化能力减退,体内有“湿气”的人群尤为适宜。


做法:最好的吃法是用炒薏苡仁泡水或者煮粥,又或是研末冲服。

 

3. 祛湿健脾汤

脾如果不能正常运化水湿,人体会出现嗜睡、精力不足、疲倦、皮肤痒等问题,推荐大家一款祛湿健脾汤。

 

做法:取土茯苓、木棉花、薏苡仁、白术、扁豆各30克,放瘦肉煲汤一个半小时左右,放适量盐即可,适合一家老少饮用。

 

其中,土茯苓能除湿、解毒、通利关节;木棉花能清热、利湿、解毒;白术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扁豆能健脾和胃。

 

4. 砂仁粳米粥

砂仁有行气化湿、温脾、开胃等功效。砂仁粥适用于脾胃虚寒、脘腹胀满、食欲不振人群。

 

做法:取粳米100克、砂仁5克;先将砂仁磨成细粉备用,取粳米淘净煮粥;待粥熟时,调入砂仁细粉末,再煮5分钟即可。可在早、晚空腹食用。

 

5. 党参茅根茶

一旦脾虚湿气内盛,容易导致下午双脚发肿,不妨用党参、茅根、玉米须泡茶喝,可以缓解脚肿的症状。

 

做法:取党参、白茅根、玉米须各10克,放在杯中倒入开水,闷10分钟左右。上、下午各冲泡一次,能健脾祛湿。


小固有话说:


春季祛湿,刻不容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