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赏析毛泽东《念奴娇·昆仑 》

 燕赵书痴939 2018-05-11

 

【原创】赏析毛泽东《念奴娇·昆仑 》

王玉良

念奴娇·昆仑

193510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193410月为了粉碎国民党第五次“围剿’为了北上抗日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开始了伟大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英勇的红军粉碎了国民党重重围追阻截,战胜了自然界无数艰难险阻,历经11省,终于1935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毛泽东在长征途中,登上岷山(昆仑山的一个支脉),眼望皑皑蜿蜒的群山,联想当时深重的民族矛盾,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气魄,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盖世宏词。

念奴娇·昆仑》上阙描写昆仑山巍峨形象并评价它的功过,下阙展望未来,抒发改造旧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宏伟理想。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上阕诗人以拟人化手法描绘昆仑山巍峨高大,绵亘千古的形象。昆仑横亘太空,巍巍然,耸峙于天地之间,昂首天外,俯瞰世界。千万年来,历尽人间沧桑。 “莽”字不但点活了昆仑崇山峻岭,而且增强了昆仑山的磅礴气势。此三句言其山之雄伟,言其山绵延无际,言其历史悠久。诗人虽在写景,但景中抒情,情景交融。诗人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凌驾宇宙气魄,寥寥几笔从时空的角度,概括原始、粗犷、古荒昆仑全貌,勾勒一幅莽莽苍苍,气势雄浑的雪山图。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这两句描写昆仑山雪景。玉龙,白色的龙;三百万是形容其多。这里是说终年积雪的昆仑山脉蜿蜒不绝,好像无数的白龙正在空中飞舞。搅得满天寒气刺骨。诗人着力写昆仑之极寒。北宋张元《咏雪》“战死玉龙三十万,败鳞风卷满天飞”形容飞雪。毛泽东活用典故,以“玉龙”形象的比拟曲折连绵皑皑雪山。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这三句描写昆仑山水势。形象的描绘了昆仑山夏天积雪融化,江河洪水泛滥,使不少人葬身鱼腹,给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诗人自注:“宋人咏雪诗云:‘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昆仑各脉之雪,积世不灭,登高远望,白龙万千,纵横飞舞,并非败鳞残甲。夏日部分消溶,危害中国,好看不好吃,试为评之。”深深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奇峰突起,诗人以议论方式发问,力拔千钧,引人深思。亘古以来,有谁评论过昆仑的功过是非?没有!只有囊括宇宙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诗人在词句中饱含着对劳苦大众的关怀和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强烈憎恨。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下阕诗人以高大的形象,豁达的胸怀回答上阙提出的问题。“而今”即现在,含有转折的意味,并引起下文。“我”即诗人自己,也是无产阶级的“大我”和伟大的人民力量的代表。这气吞山河的告白,从古至今,有谁像诗人挥斥八极,囊括宇宙命令“山不要这么高,也不要这多雪”?没有!这两句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既表现诗人豪气凌云,气度不凡,又洋溢着诗人“主沉浮”的威力和自信。

“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白话入词,这是毛泽东在古典诗词和民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的历来主张和实践。此句与“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相呼应。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安得倚天抽宝剑”一句,令人联想到辛弃疾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和李白《临江王节士歌》中:“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词句。此二人其豪情壮志虽令人赞叹,但岂与诗人改天换地,解放全人类伟业宏志相比?

“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这几句显得多么从容不迫,显得多么大度和自信!诗人在19581221日为这首诗的批注中向我们指出:“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由此可见,诗人其立足点之高,其胸襟之博大,其革命浪漫主义色彩之浓,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诗人满怀信心,展望未来,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支援世界民族主义革命 的伟大理想。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最后二句带有预言性质的。在未来的世界,没有阶级,没有压迫,人民地位、生活没有差别,这既是诗人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身份,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目标,又是理想中的社会。这理想是世界革命进行到最后胜利,彻底埋葬帝国主义,这是诗人反对帝国主义理论形象生动的体现。

《念奴娇·昆仑》词语雄浑,气势磅礴。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而写成。既有现实巍峨、雄伟昆仑山的真实的描写,又有浪漫主义的“飞起玉龙三百万”丰富想象和极度的夸张,并赋予深刻的象征意义。

诗人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借助昆仑山雄奇高大的形象,表达了改造旧世界,埋葬帝国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远大理想。

 

燕赵书痴王玉良书于墨香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