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析《念奴娇·昆仑》

 杏坛归客 2021-01-20

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写作背景:

1935年的9、10月间,红军越过岷山、六盘山,当时毛主席说 “那里是我们的根据地,就是我们的家了”。一年的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一年的冲锋陷阵枪林弹雨,到这时形势豁然开朗, 曙光乍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主席怀着喜悦的心情,在这一时期写了很多诗歌,《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等等,《念奴娇·昆仑》就是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诗歌赏析:

主席的诗作最善于借景抒情,以诗言志。这首词气势磅礴,不堆陈华丽辞藻,甚至使用口语化的语句自然天成,语势铿锵。

1935年的10月岷山已然踏在脚下,长征最后胜利在即。“更喜岷山千里雪”诗人此时豪情万丈,遥望莽莽苍苍高大巍峨的昆仑山,诗人改造旧世界,埋葬帝国主义的豪情喷薄而出。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首句真实写景,道出昆仑山的壮丽、巍峨、高大。从时间上“横空出世”写昆仑山与天同寿,万古长存;从空间上,一个“莽”字,道尽了这座山崇高、粗犷,比起古人“骏极于天”形容高山一点都不逊色。时间旷远、形体粗犷的昆仑山遗世独立雄踞天外,睥睨世界“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前句写实,二句虚写,诗人发挥浪漫想象,万仞昆仑群山横空出世如“飞起玉龙”在空中起舞。此句化用前人咏雪名句“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一个“飞”字让逶迤群山灵动起来,此句用得灵妙自然、恰切精当。

“搅得周天寒彻”,是虚实结合的写法,远观莽莽昆仑被雪戴冰如飞起玉龙,想来就寒气逼人。此句妙在“想象”中把雪山写实。“搅”引领周天寒彻,把激昂的豪情冷静了下来,情思发生了转折与变化。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昆仑山连绵千里骏极万仞,体势极为雄伟阔大。诗人面对着满山的冰雪,上句的“周天寒彻”让诗人从激昂的豪情中冷却下来,把目光从莽莽昆仑转向世间。此时帝国主义正对中华民族侵略蹂躏,如不奋起反抗战胜敌人,迟延日久中华大地就会“如江河横溢”,使人葬身鱼腹。刚刚还“阅尽人间春色”的昆仑此时在诗人面前如帝国主义祸患般压在心头。天地恒长世事变幻,担负起反帝抗争历史的重任,至于千秋功罪,只留给后人评说,我辈不可有半点迟疑。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所谓“相由心生”诗人此时面对昆仑,心里想着帝国主义的可恶,下阙开篇诗人就挺身而出直面昆仑:我要来谈一谈你了这高度这大雪都不需太多。“不要”“这高”“这多雪”都是口语化的语言,全无雕琢,却字字珠玑简明达意。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接着是“安得倚天抽宝剑”一句,令人联想到毛主席同时期写的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以及古人“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的名句。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即将取得最终胜利,反抗侵略已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诗人豪情又起,要倚天拔剑斩玉龙。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打倒帝国主义,建立世界命运共同体,“环球同此凉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