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魏晋名士的形成》 www.wenku1.com

 深晨S 2018-06-23

第2卷 第2期 2003年6月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TAIYUAN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Edition)Vo1.2 No.2

Jun. 2003

○邱少平

(湖南城市学院 政法系, 湖南 益阳 413049)

论魏晋名士的形成

[摘  要] 东汉以来,;;,,广大知识分子在,,形成所谓双重人格。至曹魏,一批人的这种双重人格,。

[关键词] 魏晋名士;田庄经济;双重人格

[文章编号] 1672-2035(2003)02-0069-04   [中图分类号] K235   [文献标识码] A

  “名士”一词最早见于《礼记・月令》“: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此名士,大约相当于“隐士”。故郑玄注曰“:名士,不仕者”。唐孔颖达疏此句亦云“:谓王者勉劝此诸侯,令聘问有名之士,谓其德行贞纯,道术通明,王者不得臣而隐居不在位者也。”随着秦汉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士子们对君主和国家政权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纷纷干禄求进,不再隐居不仕,从而使名士之含义由“隐士”逐渐向有名气的人转化。如

[1]

农部桑田数百顷,及坏汤沐地以为产业。”尚书令[2]裴秀也“占官稻田。”竹林名士中的山涛“,占官三[3]更稻田。”王戎的庄园遍布全国各地“膏田水碓之,[4]属,洛下无比。”向秀、吕安、嵇康等人亦在山阳经

(御览》营了田庄“收其余利,,以供酒食之费”《卷四○九)。西晋潘岳在洛水边上修建了一个无所不备的

大庄园。东晋庄园经济得到了更大的发展。风流宰相谢安拥有很多庄园山墅,他在指挥淝水之战时还

《淮南子・时则训》“:聘名士”,高注“:有名德之士”。和朋友们在庄园里下棋,以庄园为赌注。晋宋之际《三国志・魏书・袁绍传》“: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的谢灵运则有庄园癖,他到处占田固泽,修建庄园。议郎何等,皆名士也”。魏晋名士承前代名士之余韵,却又显示出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崇尚自然,突显个性,高扬自我,放达不羁,否定权威,蔑视礼法,鄙薄功名,粪土富贵。他们尚清谈,善书画,通音

东汉崔 的《四民月令》对东汉的庄园作了具体描述,西晋潘岳的《闲居赋》和谢灵运的《山居赋》都透露了当时庄园的生产经营场面。这种庄园经济,一般包括农、林、牧、副、渔、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甚至

律,美容止,好饮酒,喜服食,风流潇洒,高迈不群。还拥有部曲佃客一类亦农亦兵的准军事武装。各类那么,历史上这种风貌特异的魏晋名士是怎样形成生产生活资料基本上都可以自给自足,不需依赖外的呢?

界以通有无,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这种“独立性”很强的庄园,是士族名士人格独立的物质基础。

仲长统在憧憬人生理想时,生动揭示了庄园与人格之间的内在联系。他说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座庄园,庄园内有良田、广宅、山林、流水、果园、花圃等,上可养宗亲,下能抚妻孥。朋友来了,有好酒美食招待。逢年过节,能杀猪宰羊。在平时,可以漫步在果园田地之间,徘徊于茂林溪水之畔。亦

一、东汉以来的田庄经济是魏晋名

士孕育生成的经济条件

随着秦汉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大约从西汉中期开始“,田庄”这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便开始萌芽。到东汉,大地主田庄经济日益成熟,并得到了普遍发展。魏晋时期士族名士大都与这种庄园有着不解之缘。如正始名士何晏“共分割洛阳野王典

[收稿日期] 2003-02-24

[个人简历] 邱少平(1963-),男,湖南沅江人,湖南城市学院政法系副教授,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70・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卷

可钓鱼打猎,或弹琴唱歌,或思考道家哲学,练一练呼吸吐纳之术,或与二三知己聊聊天,切磋学术,品评人物。“逍遥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则可以陵霄汉,出宇宙

[5]

之外矣。岂羡夫入帝王之门哉!”有这样的生活享受,何必一定要混迹官场,宦海沉浮,受制于人!

在东汉后期,随着庄园经济获得更大发展的同时,士族名士的独立意识和对人性自由的追求,主要表现为反抗皇权的自由结社活动———“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为伍,,,,[6]

拂,品核公卿,,女,于斯行矣。”当时,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为首,形成了“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领袖人物为代表的团体,他们上议执政,下讥卿士,矛头直指以宦官为代表的中央皇权,逐步走上了一条与大一统政权相疏离的道路。以庄园经济为背景,逐渐形成了崇尚独立、自由的社会心理,一种相对平等的关系开始形成。他们在政治上要求“无为”、“无君”,在人格上要求独立自由,在学术上要求平等交流,等等。

杀害。如孔融、杨修、丁仪、丁 等之死于魏,嵇康、张华、陆机、陆云、潘岳等之死于晋,令人不寒而栗。

置身于如此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人们为了免灾避祸,多不愿涉足政界,纷纷遁迹山林,归隐田园。即使不得已而进入官场,就为官却不主事,任职而不负责,即所谓“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市亦可隐。用,明哲保身,在为人方面特别谨慎,往往装聋作哑,尽量少讲话,甚至干脆不讲话。实在迫不得已,只讲一些无关紧要的、不着边际的废话;或者大谈老庄,不涉人事。《世说新语・德行》载,王戎说,与嵇康同处二十年,从没见过嵇康对人对事有喜怒之色。本条刘孝标注引《康别传》曰“:康性含垢藏瑕,爱恶不争于怀,喜怒不寄于颜。所知王浚冲在襄城,面数百,未尝见其疾声朱颜。此也方中之美范,人伦之胜业也。”嵇康可谓够谨慎的人了,但他自认为比不上阮籍,嵇康说“:阮嗣宗(籍)口不论人过,

[7]

吾每师之而未能及。”故司马昭称阮籍是天下第一谨慎之人,他说“:每与之言,言及玄远,而未尝评论

[8]

时事,臧否人物。”当时有人甚至写了一篇《不用舌论》的文章,因为烦恼灾祸,只缘开口,故只好卷舌不

(艺文类聚》用了。《卷十七)闭口不言被认为是最安全

保险的办法。

当然,少讲话,甚至不讲话,亦难免有心谤腹诽之嫌。为了达到不讲话而免遭腹诽心谤之嫌的目的,人们找到了两件护身法宝,那就是酒与药。竹林名士大多喜欢酗酒,阮籍、稽康、刘伶等都以嗜酒而闻名。如阮籍为了躲避政治风险,经常于关键时刻醉得不省人事。《晋书・阮籍传》说“,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同传又载:阮籍为了拒绝嫁女儿给司马昭之子,竟大醉六十日而不醒。司马昭始终找不到开口提亲的机会,不得不罢休。带头服药的是正始名士何晏、王弼、夏侯玄等。他们所服之药名寒食散,亦叫五石散。它不但毫无滋补延年的作用,反而含有毒素。服药后,身体一会儿发热,一会儿发冷,精神上有一种亢奋欣快感。中毒严重者,会导致精神错乱,或留下身体残疾,甚至一命呜呼!不过,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可以暂时超脱尘世的纷争,获得心灵的宁静,而且更可以装疯卖傻,以逃避政治风险。如八王之乱时,王派人游说成都王司马颖,准备杀掉齐王司马 。司马向王戎请教对策,王戎劝齐王 “:若以就第,不失

二、汉魏之际险恶的政治环境是魏

晋名士形成的政治原因

从政治方面来看,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专权,相互争权夺利,政治黑暗,东汉王朝的统治面临崩溃的边缘,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开始对东汉政权的前途感到忧虑。他们反对外戚宦官专权,要求改革政治。或上书苦谏,指责和揭露宦官及其党羽的罪恶;或弹劾镇压,运用合法权力直接惩办那些贪赃枉法的宦官及其走狗;或进行舆论抨击,反宦官的官僚和太学生皆以气节之士自命,互相标榜,激扬名声,品核公卿,裁量国政。由于反宦官斗争日趋激烈,当权的宦官集团遂对他们进行迫害,终于形成了两次党锢之祸,大批“党人”受到了无情的打击和惨遭血腥屠杀。

魏晋时期,皇朝更替频繁,斗争更为激烈。曹魏代汉不到半个世纪即为司马氏所取代,司马氏建晋仅四十年就被逐江东。为了夺取和把持最高统治权力,各政治集团不择手段地攻击、陷害政治对手,血腥的屠戮不断发生,政治丑剧一幕接一幕地上演。如曹氏篡汉,刘氏覆灭;魏晋交替、曹氏受戮;刘宋代晋,司马氏遭殃。在这种情况下,朝臣们皆朝不保夕,昨日座上客,今成阶下囚。在野的名士也不断受到猜忌和牵连,甚至被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而惨遭

第2期邱少平:论魏晋名士的形成・71・

故爵。委权崇让,此求安之计也。”但齐王 的谋臣葛 却不同意齐王 放弃权力,准备杀掉王戎。王戎就伪装药性发作而跌入屎坑,才免除了杀身之

[9]祸。陈敏作乱时诈称诏书,以贺循为丹杨内史。贺循辞以脚疾,手不制笔,又服寒食散,露发袒身,示不

[10]

可用。贺循借“药发”放浪,拒绝与作乱江东的陈敏合作。晋武帝几次诏敦皇甫谧应命,皇甫谧皆以

[11]

服散患疾相辞。

依靠金钱和权势进入仕途。如顺帝时,河南尹田歆一次向朝廷推荐六名孝廉,而贵戚书命请托就占去

[15]

五名。故仲长统说:豪门势族“亲其党类,,用其私

[5]

人,内充京师,外布列郡,颠倒贤愚,贸易选举。”连皇帝亦承认:“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

[16]

托。”以致汉末社会上广泛流传这样一首民谣:“举秀才,。察孝廉,。寒素清白浊如

]

泥,,,三、术思想原因

与经济、,现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过去在意识形态上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在东汉末年以来的乱世中显得无能为力,黄巾起义,军阀混战,政治风云突变,王朝更替频繁,大批官僚、名士死于非命,儒学所提倡的功业、节操、学问全无作用。它既不能成为治国安邦的方略,也不能成为功业利禄的捷径,更不能成为消灾避祸的利器,人们对经学失去了信任。而且经学亦

[12]

变得越来越繁琐,乃至于“一经说至百余万言”,

[13]

“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它日益僵化,走向穷途,遭到唾弃。东汉末年,名儒仲长统的《述志诗》有“叛散五经,灭弃风雅”之句,另一儒士荀粲也把两汉时奉若神明的五经看成是“圣人之糠秕”。这是当时企图突破经学束缚,开始探索新思想的前奏。

与经学式微相联系的是名教危机。所谓名教,就是封建的等级制度,礼乐教化。主要是讲君臣父子关系,是以正名定分为核心的封建礼教。自光武帝提倡名教以来,在社会上逐渐形成了一种品评人物和政治的风气。许多沽名钓誉之徒为了达到一举成名而升官发财的目的,纷纷大修“异操”,做出很多不近情理的事来。如戴封外出,财物多被洗劫,还追上强盗,干脆把剩余的七匹缣亦拱手奉送。强盗惊呼为“贤人”,将抢去财物全部归还。戴氏由此名声

[14]

大振,被举为“孝廉”。赵咨亦是因为被抢劫之后,再将余财追送给强盗而成为“名士”的。又如许荆与其胞弟分家析产时,自己占了良田美宅,让其弟以谦让出名为官。后来,他又说自己多占财产背负污名的本意是为了让弟弟出名,同时宣布将全部财产赠给其弟,他因此也出了名,当了官。再如赵宣为其母亲守丧居墓道凡二十年,成为名闻天下的大孝子,由此而被荐举为官。可后来太守发现他竟在服丧期间生养了五个儿子,一时声名狼藉。在当时,像这样一类伪名士大量涌现。更有甚者,干脆去掉伪行,直接

的崩溃一同破产。寻找一种新的治国方法,成为汉魏之际思想界最重要的时代课题。在时代的呼唤下,先秦诸子百家的名、法、阴阳、道、兵等家复兴。相比之下,在先秦诸子中,道家思想占有明显优势。虽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两汉时期道家思想一直没有被视为异端而合法存在。“天道自然无为”一直是两汉的一股社会思潮,这在当时思想家、政论家的论著中都有体现。汉魏之际,一代名儒如马融、郑玄、虞翻、董遇、宋衷等纷纷兼注《老子》,成为一时风尚。这是因为,名教之治声名狼藉,而名教之治的最显著特点就是过分“有为”,即用儒家的入世思想干预现实,改造社会。而《老子》的无为而治具有纠正名教之弊的作用。再者,当时的文人想借助道家老庄思想使自己回归大自然,摆脱现世社会的扰攘纷争。然而,他们又不可能彻底抛弃儒家的经学,于是就出现了用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学的现象。何晏的《论语集解》、《论语正义》、《论语义疏》,王弼的《论语释疑》《、周易注》《、周易正义》《、易略例》,阮籍的《通易论》,郭象的《论语体略》等,莫不如此。

与学术思想上接受这种援道入儒、儒道合流相适应,广大知识分子在行为方式上既追求人性自由,又恪守封建礼教,即在人生态度上的道家倾向和在政治态度上的儒家倾向并行。这种现象反映在人格上,就形成了当时广大知识分子的双重人格。一方面,他们以道家的人性自然为旗帜,追求心性自由;另一方面,他们是维护封建等级制的官僚,因为在政治实践中过分放纵自由是根本行不通的。所以,他们要以儒家的纲常礼教作为治国的手段。

这种具有双重人格的名士在汉末已显露端倪。如党锢名士郭泰用儒家伦理教条抨击宦官集团,他是以儒家道德楷模形象出现的,但是他也具有“娱心

[18]

彭老,优哉游哉”的生活情趣。戴良,其“母喜驴鸣,良常学之以娱乐焉。及母卒,兄伯鸾居庐啜粥,

・72・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卷

OntheEmergingoftheLearnedCelebritiesoftheWeiandJinDynasties

QIUShao2ping

(DepartmentofPoliticsandLaw,HunanCityUniversity,Yiyang,413049,China)

Abstract:AftertheEastHanDynasty,thecountryestatedevelopmentformedtheeconomicconditionwhichgavebirthtothelearnedcelebritiesintheWeiandJinDynasties;andtheviciouspoliticalenvironmentattheturnbetweentheHanandWeiDynastiesformedthepoliticalcauseforthoselearnedcelebritiestocomeintobeing.Inconcertwiththeabove2mentionedeconomicandpoliticalsituations,ConfucianismandTaoismwereinthetendencyofmergerinthefieldsofacademyandideology.Mostintellectualspursuedthefreedomofhumannatureandadheredfaithfullytothefeudalethicsintheirbehaviorandlifestyle.Therefore,theyformedthedualpersonality.UptotheWeiDynasty,thedualpersonalityofmanypeoplethenwasveryobvious,whichmarkedtheformationofthelearnedcelebritiesoftheWeiandJinDynasties.

Keywords:leanedcelebritiesoftheWeiandJinDynasties;countryestateeconomy;dualpersonality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www.)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