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处世,不要太较真

 格物方可致知 2018-06-29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38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曰:“伯夷、伊尹何如?”

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09》)

既然孟子不愿和孔门弟子相比,公孙丑就进而求之,问孟子:

像伯夷、伊尹都是有德之人,他们两个怎么样?

谁知孟子却说,他们和自己也不同。为什么呢?我们看孟子如何说:

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张居正解释说:

伯夷是择君而事之,非可事之君则不事;下则择民而使之,非可使之民则不使。世治便进而仕,世乱则退而隐,超然独立,有高世绝俗之行。

伯夷、叔齐是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是大儿子,但是庶出;叔齐是次子,但是嫡出。孤竹国君将死时,遗命立弟弟叔齐继位。叔齐让给伯夷,伯夷不肯继位而出走,叔齐也跟哥哥一起出走,投奔西岐。这就是“非其民不治”。

伯夷、叔齐,反对武王伐纣,周灭商后,二人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这是“非其君不事。”

这是伯夷,那么伊尹呢?

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

张居正解释说:

伊尹是得君则事,那一个时的不是我君;得民则使,那一个使的不是我民;世治也进而仕,世乱也进而仕,慨然自任,以救世安民为心。

伊尹,曾“五就汤,五就桀”,无论明君还是昏君,都照样辅佐不误。任何情况,他都能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负。没有高超的政治智慧,很难做到伊尹这点。

伯夷可以说是圣之清者,过于爱惜羽毛,如此便难免偏狭,最终饿死。伊尹则可称之为圣之任者,当理想与现实抵牾时,难免迁妥协。孟子评价完伯夷和伊尹,又绕到孔子身上: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

张居正解释说:

孔子,出处不系于一偏,行藏惟安于所遇。时可以仕则仕,即仕而用世;时可以止,即止而洁身;时可以久留,即久留而不以为迟迟;时可以速去,即速去而不以为悻悻;浑然无迹,无意必固我之私。

孔子顺应形势,既做事,也保证自身的安全,不委曲求全,也绝不同流合污,更不与当政者死磕。张居正评价说:

孔子元神不滞,变化无方;未尝不清,而不泥于清;未尝不任,而不倚于任,乃万世道德之宗。

孟子认为他们三个都是古代的圣人,他自己都做不到。但是他更希望向孔子学习。孔子是即凡而圣,孔子之成圣,给了士人以奋斗之理想,普通人通过有效学习、刻意训练能够做到,人人皆可为尧舜,即使愚钝如曾国藩者。

欢迎你在留言区交流。别忘了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的朋友,大家一起成长。明天见。

温故知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