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8集 导数与不等式的证明——2018年高考数学全国1卷文科第21题

 政二街 2018-08-01

利用导数解函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是每年高考常考的内容之一,且多以解答题形式出现,难度较大,属于高档题。利用导数解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命题维度:

(1)证明函数不等式;

(2)由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证明函数不等式,常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1)移项作差,构造新函数,然后利用导数判断新函数的单调性,得到最值,转化为最值与零的大小关系。

(2)利用经典不等式进行放缩,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进行证明。

(3)改变不等式的结构,转化为两个函数,让其中一个函数的最小值大于零一个函数的最大值(或让一个函数的最大值小于另一个函数的最小值)。

一·套路

第8集 导数与不等式的证明——2018年高考数学全国1卷文科第21题

第8集 导数与不等式的证明——2018年高考数学全国1卷文科第21题

第8集 导数与不等式的证明——2018年高考数学全国1卷文科第21题

二·脑洞

本题考查导数的综合应用,涉及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极值与最值、不等式的证明等知识点,考查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属于中档题。

法1,首先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消去参数;然后构造新函数,利用导数判断其单调性,得到最小值;最后由最小值大于零等于零,从而得到原函数大于等于零。这种证明函数不等式的模式是常见的套路,因此务必掌握。

法2,通过经典不等式进行放缩,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证明,干脆利落。值得说明的是,这两个不等式是高考导数压轴题命题的源泉,绝大多数压轴题均与此有关。另外,这两个不等式在高考中不能直接使用,在使用前需要简单证明,其证明过程如下:

第8集 导数与不等式的证明——2018年高考数学全国1卷文科第21题

第8集 导数与不等式的证明——2018年高考数学全国1卷文科第21题

用一次函数去代替指数函数或对数函数,这就是切线不等式得名的原因,它是一种化曲为直、适度放缩的思想。

三·迁移

那么本题来源于何处呢?它源自于2013年高考数学课标2卷理科第21题。首先,两道题的题干都是指数函数结合对数函数,外加一个参数;其次,第一问设问,都是利用极值点求参数的值,并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最后,第二问都是先给出参数的范围,证明函数不等式。

如果非要说二者之间有差异,那就是今年的高考题难度不及当年。

第8集 导数与不等式的证明——2018年高考数学全国1卷文科第21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