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阳明与少阳合病者,皆为阳性的热病,阳热盛实,里阳亢盛,燔灼水阴津血之体阴,更动里阴中的第三阴,太阴为病出现津液为阴性的湿邪之反愦。 阳性热病,加阴性的寒湿并病,必导致下利,此下利者,正是下利赤白脓血之为患。 其脉不负者,为顺:阳性的热病者,论中所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邪气盛实不负,不负者,不虚、不内陷,即论中所说的“伤寒三日,阳明脉大”,此脉大者,也正是论中所说的“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的症候群中的出现的阳性热病之脉,脉、症、病相应盛实者,为顺,即有正阳阳明病,太阳阳明病,这里省略着“太阴阳明病”是也。 负者失也:如果阳性病,出现阴性的脉,是以阴滞阳,以阳陷阴,阳性热病,不盛、不实,脉症不符,就是负症,负者,败、损、亏、虚是也。不负与负,相提并论者,就是指阳性热病,盛实为不虚、无损,不负,与负症,亦相对称衡互补,以明其症理。 相互克贼,名为负也:克贼者,即是以阴滞阳时,阳受阴寒湿的限制,两者均不能宣发透泄,如阳明热病动湿,当以白虎汤方中加入苍术;以阳碍阴,是以阳气内陷于阴寒湿之域,阳欲出、欲罢、欲升、欲发却不能,如论中所说的“太阳病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又如“太阳病下之,其气上冲者,与桂枝汤如上法,不上冲者,不可与之”,表阳病中的太阳之正气,不因为攻下而内陷,三阳形成气流上冲,欲载邪从阳达表则愈,助以桂枝汤法,以承载欲内陷之阳气,从阳还表,不上冲者,表阳中的邪气,已经内陷,不属于桂枝汤法的治疗范畴。 这里的“克”字,并非是五行生克乘之“克”,贼者,正是代表阴阳数与量的偏颇程度。 脉滑而数,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补充说明,以返文与正题。 脉滑而且数的阳性热病之脉,正是脉不负的表现,阳热与宿食,必定是论中所说的“胃中干燥,大便难”之互语,故曰当下之,以大承气汤法,攻下盛实阳热与宿食。此宿食者,即燥屎之互语。 |
|
来自: 鉴益堂 > 《45[中医经典每天学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