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解D-二聚体,这一篇就够了

 水瓶小辉强 2018-09-06

现代人对待血栓及肿瘤的重视不可小嘘。


尤其长期服用抗凝药的老年人会定时到医院抽血化验凝血指标,通常医生会开具「凝血四项」的化验单,查看服药后的凝血功能,而在急诊对于急性的脑卒中患者,或有疑似血栓形成的患者,医生都会开具 「凝血四项+ D-二聚体」化验单。


凝血四项大致从字面上可以理解,而具体的内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但是对于 D-二聚体多数人都是一头雾水,那到底是监测什么指标的呢?身为临床护士你又了解多少?




1、D-二聚体(D-Dimer):最简单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质量浓度的增加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2、D-二聚体的临床检测:主要应用在静脉血栓栓塞(VTE)、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的诊断:



3、定量 :小于 0.5 mg/l,增高见于以下疾病:



4、除了临床上我们常见的血栓症状可引起 D-二聚体增高外,原来恶性肿瘤、脓毒症、肝病也可以引起 D-二聚体增高,那么原因是什么?


◆肿瘤患者中高凝血状态是和组织因子依赖的外源性途径和非组织因子相关的肿瘤促凝作用有关,据大量文献表示 D-二聚体浓度,并且可以作为肿瘤分期、预后等判断标准。


◆在肝脏疾病中,血浆 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增高,且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原因是抗纤溶酶及 AT—Ⅲ等由肝脏合成,肝病时其合成减少,造成纤溶亢进,在纤溶酶激活下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降解,其降解产物 D-二聚体等明显升高,D-二聚体的浓度可以作为一个判断肝脏受损程度的标志。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紊乱综合征, 从本质上讲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性因素的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 其中凝血系统异常是表现之一, 在脓毒症患者中, 炎症细胞激活, 通过各种途径激活机体内凝血系统, 随后人体产生抗凝物质启动纤溶系统, 不同感染类型脓毒症患者血液 D-二聚体的水平不相同,D-二聚体水平可以用来评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并对治疗效果的评价也可能存在作用。


5、 对于危害不大的脑血管病,或者一些难以用手术去除的小栓子,临床多数采取口服抗凝药预防血栓的再次形成,但是对于需要溶栓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急性心梗患者,D-二聚体又有哪些作用呢?


◆溶栓后 D-二聚体含量在短期内明显上升,而后逐渐下降,提示治疗有效;


◆溶栓后 D-二聚体含量持续升高或下降缓慢,提示溶栓药物用量不足;


◆溶栓治疗应持续到 D-二聚体含量下降至正常范围。


恢复正常的 D-二聚体是停止溶栓的指征,在急性心梗、脑梗溶栓后 1~6 h D-二聚体达到峰值,24 h 降至溶栓治疗前水平。 



小结:通过对 D-二聚体分析,希望临床护士可以更多的了解化验指标的具体指向,更好更快的分析患者所患疾病情况,为患者根据病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