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近冯宝麟和他的篆刻艺术

 聽雨軒sjh 2018-09-11

走近冯宝麟和他的篆刻艺术
                       ---肖鸿


    在华北大平原靠近渤海湾的地方,有一座小城叫黄骅,那里住着一位自号踽踽行者的人,他就是冯宝麟。踽踽者,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社会,用自己的眼光丈量世间,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字,刻自己的印。
家乡土壤滋养艺术灵感
    冯宝麟出生于1964年。他最早迷恋于文学,尤其是新诗。他的艺术灵感便是在诗的培养基里萌芽的,因而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的抒情色彩,又不乏深邃寓意和雍容典雅的美感。
    故乡的小村前,有古代的一座陶瓷窑址,炉火早已熄灭了千年,而前人那些或质朴或冷艳的作品残片,却散落在田间、沟畔,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灿烂着,也映亮了冯宝麟的眼帘。他在这一地“文明的碎片”上,读出了历史的厚重、文化的深邃,也读出了人生的况味、艺术的价值,这里是他艺术创作的启蒙之所。
    后来,他成了书法家、篆刻家。篆刻作品连续两次入选“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多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书法展、全国篆刻展、中青展、青年展等权威性展览,获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提名奖、全国第六届篆刻展三等奖。应邀参加“中国美术馆篆刻艺术邀请展”、“当代篆刻艺术大展”。篆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成为国家的典藏品。多次应邀为中国文联、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大型艺术活动创作主题印。他的印章多次展示在中国美术馆前的大幅海报上,出现在各类大型艺术典籍的封面、封底上,钤盖在当代甚至古代的艺术精品上。在艺术创作成就辉煌的同时,他在学术研究上也是硕果累累,论文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首届篆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征文(一类论文)、第五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三等奖)、第六届全国书学讨论会。应邀参加西泠印社主办的首届国际印学峰会。二零零七年九月,中国篆刻艺术院成立周年之际,他被聘为副研究员,成为当代青年篆刻家的代表之一。一个两脚泥巴的农家子弟,一路打拼,终于走进了艺术的神圣殿堂。如今,冯宝麟的圆朱文印以“雍容典雅,空灵曼妙”著称于世,被誉为新时代的经典。他的理论研究、书法创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走近冯宝麟和他的篆刻艺术

“冯氏圆朱文”丰富工稳印
    “工稳印”已被前贤发挥得淋漓尽致,后人寻求突破的难度极大,后学者中虽不乏才子俊秀,但很少能突破藩篱。而陈陈相因的结果,使这样一门有着优秀传统、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风光不再。冯宝麟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人“圆朱文印已入穷途末路”的看法。空灵的结体、唯美的曲线、曼妙的构成、优雅的意境令欣赏者耳目一新。在当代大多圆朱印人都把停匀、纤细作为炫耀资本的时候,冯宝麟的印“大巧不工”,把圆朱之线刻划得生动而不失娴雅、浪漫而更添韵致。其变化之丰富,表现之细腻,已不让前贤。

    “冯氏圆朱文”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对曲线的大量利用和对艺术含量的锻造。他深深懂得“曲径通幽”的道理,认为艺术家注定是“文曲星”。所以,曲线之美被他充分地开掘出来并发挥到一个极至。这也成为他创造性地利用传统的一个基点,并由此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体系。前人“其文圆转妩媚,故曰圆朱。要丰神流动,如春花舞风,轻云出岫”的艺术理想得以真正的实现。冯宝麟在“工稳典雅”一路印风的领域里脱颖而出,终于走出了一条阳光明媚的通衢大道,也丰富了圆朱文印的创作手段,拓宽了这一艺术形式的表现空间。
    冯宝麟既是优秀传统的忠实守护者,又是新的艺术天地的拓荒者。他认为:“面对博大精深的传统,后人必须尽一切可能汲取其精华。但是,一个优秀的继承者,要把传统看成一个有生命的体系,而不能把它简单地符号化。后人不能成为前人艺术形式的‘复印机’”。而对于建立在深厚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他又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任何事物都是通过吐故纳新的方式来维护其旺盛生命力的”,他认为,艺术的价值体系中,个性美以及缘此显现的时代精神气息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上没有一个靠复制前人风格而成功的大家。
回归自然作品返璞归真
    一个艺术家,最便捷、安逸的做法是躲在前人风格的荫护下,但冯宝麟没有追求这份安逸。他在农村长大,那是个与自然最亲近、艺术的原始基因最丰富的所在。所以,他在攫取传统精华的同时,努力向大自然索取创作的灵感,并把自己从大自然中感悟出的美、萃取的艺术元素应用到创作中。“禽鸟声中闻自性,云烟影里见真身”,他的艺术语言空前地丰富,自然气息也更加浓郁,使主体精神得以彰显,作品也因此获得了极强的生命力。
    当然,任何新事物或是艺术的新风格都有一个成长、成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都会一路坎坷。观察冯宝麟近几年的创作历程也不难发现,他的作品是由繁缛到简约,由华饰到纯粹,由刻意雕琢到天真自然,由多元探索到和谐统一的……在成长的路上,他一路蹒跚。但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再完美的鹌鹑也是鹌鹑,未成年的孔雀也是孔雀,何况孔雀终究要长大的。”
    冯宝麟为当代的圆朱文印创作开拓出一片靓丽的天地,而他的学术思想在圆朱文印领域的影响将是更加深入和持久的。不仅如此,他的白文印创作也已经进入收获的季节,虽以前很少示人,但却实现了其创作上的“阴阳合璧”,实为难得。          

           
                                                  (原文发表在《燕赵都市报》2006。10。12日30版)

 

 

走近冯宝麟和他的篆刻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