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 (Project-Based Learning,项目式学习) 是一种教学方法,即学生通过调查和应对真实、复杂的问题或挑战,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9月11日至9月13日,Mido老师在上海开展了三天的PBL工作坊,帮助老师们以科学的方式,一步步设计出优质的基于项目的艺术课程,一起探索、体验和实践了PBL+艺术的全新教学方法。 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第一天 11 Sep 2018
启动&破冰:建立教室文化 运用浏览学生作品的规范和工具,分析职业艺术家与高质量学生作品。下面几张是小学六年级学生自己做的菜谱书,从书内菜品的烹饪研究创新,到摄影排版,都是孩子们团队协作完成。 使用“小组公约“制作海报(优秀的学生作品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 项目想法的生成和选择:对于学生可能在学校里做什么样的项目进行头脑风暴,并分类贴上标签。 ![]() 利用教学设计工具包搭建项目课程流程示范 ![]() 在设计项目的过程中,Mido老师耐心指导答疑。 ![]() 第一天结束,老师们回去之后,连夜完善自己的设计教案。 第二天 12 Sep 2018
破冰游戏,启动新的一天。 ![]() Mido老师详细讲解了2014年的美国国家视觉艺术课标,教会了老师们如何看懂课标,并且把自己的项目与课标相对接。 分享“奥斯丁的蝴蝶”案例,介绍小组批评反馈的原则和话术。之后进行了“画廊漫步”,所有人都给其他人的项目用便利贴写上反馈意见。 ![]() ![]() ![]() ![]() 第三天 13 Sep 2018
第三天,通过积极高效的小组批评反馈,老师们完善了自己的艺术项目。 ![]() 在PBL本土落地的过程中,很多老师担心家长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理解不了孩子们在干什么,因为作品的完成需要时间,并不能当堂看到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Mido老师教会了大家使用“项目墙”和“软技能评估表”来可视化孩子的成长。 ![]() ![]() 展示和演讲能力评估 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估 ![]() 经过三天的工作坊中,每位老师都较为完整的设计出了自己的项目,老师们还学会了如何建立驱动性问题、项目流程的设置,知道了如何对项目进行优化以及对学生的“软技能”进行评估,解决了非常多的疑惑,收获了满满的干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