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历史:周游列国,宣传治国之道,孟子的传奇一生

 渐华 2018-11-19

其实在古代都会有很多经典的名人故事,然后通过那些故事告诉我们一些大道理,在小编的印象里,最深刻的便是孟轲和他的母亲之间的事情了,小编将给大家介绍一下主人公孟轲的故事。

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他将孔子所提出并且提倡的儒家文化进行发扬光大,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以及民族精神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之前小编提到的孟子的母亲曾经为他搬迁过三次家,主要是说在孟子童年时期,他的母亲为了教育他,曾经搬过三次家,这三次搬家的经历,也深刻的让孟子认识到读书才是正确的道路以及唯一的途径,没有母亲对他细心的栽培也不会有后来的儒家文化代表人物,大思想家孟子。

不仅仅是孟子的母亲,影响了他以后的生活,以及仕途,他也是一个称职的父亲,而他与他儿子之间的故事更是说影响了一代人。有一次他和妻子去赶集,儿子吵闹着要去,妻子便说,如果你今天不跟着我们去赶集的话,母亲回来就杀猪给你吃。而孟子的儿子乖乖的听话一直等到晚上孟子和妻子回到家中当孟子回到家中后,第一件事情便拿起了杀猪刀准备将家中的猪杀掉给儿子吃,妻子见状便说我只是哄她罢了,你这么较真干什么,而他对妻子却说道如果我作为一个父亲,我都不守诚信的话,那我如何来管教孩子呢?妻子听后便哑口无言,和孟子一起将家中的猪杀给了儿子吃。

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非常推崇孔子的仁政思想,并且希望将仁政思想融合到政治领域,于是在战乱时期,他便周游各国趣游说,各国君王用仁证来治理国家,他向齐国的君王推崇自己仁政的治国理念,但是并没有被齐国的君王所接纳于是他便离开了齐国。公元319年,齐宣王继位恢复了稷下学宫,使齐国成为当时文人志士交流的中心和重要场所孟子便再度前往齐国,被齐宣王为客卿。

在稷下学宫的这些年,她吸收各家学说的长处,突破孔子当时思想的局限性,比较系统和完善的阐述了当时的统治理念,以民为本,君臣仁义,统一天下的仁政思想理念。这是孟子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孟子的思想系统化,更加的成熟。但到后来,他与齐宣王在某些政治理念上的分歧,就离开了齐国,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邹国。

回到邹国时,孟子已经60多岁了,这时的他不再参与政治,而是回到家乡新办学校,广收门徒,宣传自己的思想。他经常与自己的徒弟万章以及公孙丑姐疑答惑并且写了一本《孟子》来表达自己思想。此书记述了他一生的主要言论、活动及其思想学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孟子作为古代的大圣人,小编着实对他很佩服,不仅仅是他在政治以及文化方面的贡献更多的是他的为人及性格。我相信孟子的为人以及性格,很大一部分的功劳要归功于他的母亲对他从小的教育,而孟子之所以可以成为人们心中的大圣人,跟他的努力也是有很大关系的。他周游列国宣传儒家思想虽然开始并没有成功,但是他一直坚持,直到遇到了知己齐宣王才将自己的思想,成功的宣传到位,就算最后与齐宣王之间产生了分歧,但是他不是也达到自己最初的目的了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