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外矛盾争力

 天地虚怀xia 2018-12-08

    有感皆应,应感而发,周身无点不弹簧的境界。这时,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意境便体现出来,从而进入自然而然,天地人圆融统一的境界。

大成拳在具体训练时要周身放松,不用笨力气。松到何时为度呢?正确的放松应是以身体放松后又稍微有一点力为度。大成拳不是绝对的松软无力。所谓放松,就是要做到有力而不用力,而使气遍及周身(意遍周身),不用力而力自生。具体感受需要学拳者自身去体会。

人体周身的肌肉只有全体放松,才能有发力时全体的紧;只有当身体的肌肉能同时协调调动起来的时候,才能真正发挥出人体的巨大能量。

如果肌肉僵紧,必然动作反应迟缓,不仅有碍技术动作的发挥,而且会给人的心脏造成压力,不利于生理卫生。

所以,正确地进行意拳训练,能调节机能,平衡阴阳,调解清浊升降,使阴阳相济,加快血液循环,养先天之元气,补后天之不足,使人身强力壮,精力充沛。特别是通过正确的放松训练,能使习者获得超过常人的耐力和体力,使身体从僵紧中解脱出来,使肩、臂、手,尽可能地放松,不可能有丝毫肢节的局部动作,这样便去除了多余的局部负担,一切皆服从于整体。同时由于周身的放松,便能大大减轻机体对心脏不必要的压力,使大脑轻松愉快,所谓无火而能温,无水而能润,流通精神,贯穿血脉,养我浩然之气,就是这个道理。

大成拳讲究精神意念,就是说它的精神活动要与美好的自然环境相圆融,这样能形成身体的良性循环,对人的肌肉有积极作用,既能养身、健身、去疾,又能使周身均整协调,一动无有不动,力合宇宙,发挥良能,防身自卫,更能陶冶性情。常言道:精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见天真。养得丹田长命保,万两黄金莫与人。

体内外争力训练具有形体不失中的优越性,俗语道:形不破体,力不出尖。因为意拳的争力,是六面均整全方位的矛盾争力,这就是可以达到充实如太苍,力涨似海溢,身动如山飞的境界。

体内矛盾与体外矛盾相结合的训练,是改变人体后天长期局部用力习惯的关键。矛盾产生力量,身体内部矛盾能使人的自身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身体与外部矛盾争力的训练,能逐渐形成整体对外界相等的应力。在两组矛盾力同时训练的过程中,便可逐渐形成人的浑圆发力,这就是整体力量的由来。中国武术之所以难练,就是因为改变人的日常局部用力习惯的缘故。因为局部力是片面的,用力方法是不均整的,所以要改变它,以形成一个全新的发力体系,由此发挥人体的内在潜能。这是意拳训练中十分关键的内容之一。

一般初学者,在人体内外矛盾争力的训练中,应先做体外单方面的阻力矛盾训练,如单做向前的阻力,单做向后的阻力及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的阻力感应的试力,之后再同时做两方面的争力训练。身体向前的时候,同时要有身体向后争的力量,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的道理也是一样,都要同时做出两个方面的矛盾争力。再进一步就要同时做出前后左右上下的六面争力试力训练。这样才算是完成了浑元争力训练的全部内容。在此基础上,如果再由大动到小动,由小动到微动,那就成了技击桩。站技击桩时,仍旧是六面争力同时做,这就是浑元技击桩。

总之,在试力时,应先由外争力做起,此时的外争力,主要是找大感觉。如在做前后轰水的试力时,要有轰起水浪的感觉(见图七)。上下的插托力,要有提挈天地的感觉。因此,这一阶段的训练目的,主要是找整体的大的协调感,而不要一上来就求细微的形体变化,否则将陷于局部之中。

第二阶段的训练内容,是要在体外矛盾的基础上,以体内矛盾为主。这是重点,是要认真检查自己的周身,是否都在参加运动,是否具有争力,是否均整协调,并且要体认,是否体内与体外有所呼应。这一阶段的训练极为重要,要真正获得发力的能力,这一阶段的功夫应十分扎实。

使各个肢体的矛盾,都统一在脚与脊骨、脚与提是同时存在的,所以身体重心由后向前移动的状态,依旧是水平位移状态。当身体重心由前三后七,移到重心前五后五时,再做由前向后位移的试力训练,使重心再退回到开始的前三后七状态。随着身体在不断向后位移的同时,前脚的重量也就越变越轻,与大地的摩擦力越变越小。这时前脚在下踩的基础上,要有前膝上提的意识,似乎要把脚提起来。由于膝上有上提的意识,便使前脚由蹬踩之力,而转换成踩按之力,而此时前脚踩按之力的目的,是不要让膝把脚抬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矛盾力,加强了脚与大地的摩擦力。通过踩提意识的这种反复训练,能够使脚部的根基稳定,加强了脚与大地的联系。总之,踩提之意,是既踩又提之意,此二者的矛盾之意是同时产生的。它能使人与大地的吸引力相吻合,形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做轰水试力时,要注意和体会前脚的踩提和后脚的蹬撑裹之力的感觉(见图四)。做推拉试力时,双手平胸,要注意手与后腰的争力,同时手又要与两脚的争力相合(见图五),做插托试力时,两脚的争力,要与上领之意争合,此时双手要上举,使头和脊骨竖起来(见图六)。可见这些争力,均离不开踩提之意。

(体外矛盾争力

体外矛盾争力,就是身体与外界抗衡之力,是与外界物体推拉牵扯,由空气阻力摩擦感应而产生的。

与空气的阻力感,可用水中的状态来比喻。比如,我们的身体在水中时,就会感受到水的前后、左右及上下的单方面亲合的阻力,与这种阻力相抗衡,这就是体外矛盾。在空气中运动的道理和在水中运动的道理一样。因此,体外矛盾可使微微增强与外界的抗衡能力。外界的空气阻力是圆融的,我们自身只有圆融,才能与之相争、相合。相争的目的关键在相合,而相合的关键是如何顺其自然。

总之,只有将体内矛盾和体外矛盾相合的发力,才能说是浑圆均整的发力。

人的体内体外矛盾争力是同时产生的,如人向前时,离不开前面的阻力,同时还要做出向后靠的力量,这样就产生了人体与外界的矛盾,同时又具有了人体的内存矛盾,这就是产生完整争力的依据,争力既是同时产生的,又是游离于身体之内的,这就是周身无点不弹簧的道理。

大成拳的矛盾,具体可分为体内矛盾力和体外矛盾力两大类。练好这两种力则是成就大成拳的关键环节。

( 体内矛盾

体内矛盾力实际上是在意念的指导下,对于人体可控肌所进行的一种训练活动。通过练习使它成为既矛盾又统一的整体。这样就使发力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体内争力的训练,可促使人体素质的提高,体弱者可健身,体强者可继续开发体能,做到练中有养,养中有练,养练结合。

具体的锻炼法,以养生桩或丁八步技击桩架为例(见图一)。体内争力训练要求人体向前时,同时要有向后的力量;向左的同时要有向右的力量;向上时要有向下的力量。这是人体本身的矛盾,这一训练能使我们感受到本体既互相牵制,又互相联系,进而形成一个整体。

矛盾争力由试力而知。在初练阶段,要注意同一个时间内的两个不同的侧重点。如身体向前时,要注意向后靠,但此时要仍以向前为主;向后靠时,手要注意向前指,要有向前顶争的意识,但此时则要仍以整体的向后移为主。向上、下、左、右方向试力时的道理亦相同。通过这种矛盾争力的试力训练法,可使身体争圆,使试力及发力浑厚。试力时的动作要均匀缓慢,心情要稳静,像电影中的慢镜头动作一样。

试力时,应注意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前脚要有下踩上提之感。首先,大成拳的试力桩架,应先站成身体重心为前三后七的丁八步式(见图二),所谓前三后七,就是前脚所承受的身体重力为三分,而后脚所承受的身体重力为七分,重心在后脚上。按前三后七的丁八步站好后,就开始做身体由后向前位移的试力训练,此位移是定步动作,后脚要有蹬力,前脚要有踩提。在重心由前三后七,向前蹬成重心前五后五时(见图三),随着身体重心的前移,前脚增加了重量,这样也就增加了前脚与地面的摩擦力。这时要加强前脚的踩的意识,但在脚有踩意的同时,不要注意前脚也要有提的意识。具体讲,是脚心在上提,膝在上提,脊骨在上提,头在往上领提,总之是整体在上提。当然这里的身体不可能被真的提起来,否则就不成为矛盾了。提不起来的原因是因为还有踩力的存在,踩提应为矛盾,才产生争力。通过踩提,使一切争力都以头和脚的相争之力为枢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