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负责人,插手越多越没制度可言

 健康慢走 2018-12-29

有些领导者喜欢事事亲力亲为,事必躬亲,整日让自己陷于忙碌之中,他们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相信员工能够做的很好,认为团队缺乏自己的指挥就达不到预期效果,而这样产生结果就是:制度就是老板说的话,只要老板不在公司,就没有制度可言。


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领导人对于管理的领会不够深刻,没有真正理解管理的含义,属于管理过度范畴。


管理过度最严重的影响就是无制度可言,老板什么都管,制度就变成了老板个人的意思。基层管理者没有决定做事的权利,当老板不在公司,员工做事没有方向,不知道该如何执行,最后出现问题也只等着老板来做解决,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随着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企业管理者要跳出过度管理的圈子,剔除掉不合时宜的东西,以下几个做法可供企业参考:


一、建立信任


领导者带领团队,靠的不是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更多的是靠领导者和团队成员的相互信任。在积分制管理中,管理者注重和员工之间的交流,管理者提供信息,员工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想法,提出建议还会有奖分,会议发言也会有奖分。同时员工拥有更多的工作自主权,一项任务如何进行、需要哪些配合都由员工自己把握,这样员工能感受到上级对自己的信任和看重,同时也能更多的激发员工更多地责任心。而上级给予下属支持,帮助、指导、赞同他们的观点,肯定他们在工作中的地位,并提供发展平台,培养员工的能力,让员工在企业得到成长,慢慢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


二、激发潜能


管理者事无巨细,员工没有自主发挥的空间,创造力无法凸显出来。而在积分制管理中,充分重视员工的想法,管理者制定工作计划,员工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从而对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员工参与到计划的制定中,给员工自主发挥的空间,避免管理者决策失误,也能锻炼员工的能力。同时通过积分软件对员工的奖扣分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员工的优势,并让他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发挥人才的潜能,帮助提高团队成员的创造力。


三、授权管理


授权是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企业引入积分制管理后,可以大胆放心的对下面各个层级的管理者进行授权,根据职位等级高低给予不同的奖扣分权限,管理者在奖扣分权限内可以对下级进行奖扣分,下级做的好的可以奖分,做的不好的就扣分,同时每个管理者也有奖扣分的任务,每月奖扣分比例没有达到标准,自己还会被扣分,很好地做到了控权,避免出现只奖不扣或只扣不奖的情况,就算老板不在公司,照样有人奖分,有人扣分。


四、权责分明


在积分制管理模式中,在被赋予权利的同时,中层管理者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员工任务没有完成,或者工作中犯错了,不仅员工自己会被扣分,管理者也会被连带扣更多的分,避免出现问题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严格按照制度来执行奖扣分,而不是仅仅按照老板的想法来做事。权责分明也可以让管理者更有责任意识,能够站在企业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让老板轻松管理。


五、规范制度


企业运用积分制管理,用奖分和扣分来量化考核员工的个人能力和综合表现。员工表现好的地方都可以给予奖分,表现不好的则会扣分,例如员工会议主动发言、配合同事完成工作都会有奖分,而违反规定如上班迟到、下班未关闭电脑电源灯则会扣分,将积分与福利待遇挂钩,解决执行过程中的原动力问题,增强了制度的执行力。


有句古话说:“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领导做好抓大局的角色就好,下面的事让基层领导自己做主。事无巨细,管多了,制定再多的制度,也是做无用功,反倒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给予下属自由,才能做得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