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做课题,早下手为强,莫到评职称时方恨晚

 heitudi 2019-01-01

有一年,我们这里教师评职称,论文也开始算分,县级1分、市级2分,省级3分,国家级4分,报刊上发表的或是各级评奖的都可以。

有个老师最后因一分之差,那一年没有评上。他后悔说,“早知道这样,当初那50元钱就该交!”

对乡村老师来说,发表论文是不容易的,因此,论文一项就只有通过“论文奖”这个渠道。

过去和现在一样,各级部门每年都会进行各种各样的论文评选,老师们第一不愿写,第二不太会写,第三还要交评审费,第四,最关键,就是获了奖也没用,“废纸一张”。因此,大家都不愿参加。

为此,每次活动,上级部门都会给学校分指标,下任务,要求必须完成。不得已,学校就出钱,“求着”或“指派”老师写。

一般论文的评审费是县级10元,市级30元,省级50元。但是,等到县里评选完毕,再往上一级推送,则就是自愿了。这个时候,如果教师想把自己的论文推送到上一级,就是个人自抱腰包了。那时我们这里评职称,论文是不作数的,因此,很少有人再花那个“冤枉钱”,况且,我月工资仅有400多元,当时的50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这就是前面那个老师“后悔”当初不该“心疼那50元钱”的来历。

自从评职称论文也管用后,每有论文评选老师们仅用“积极”二字就不能形容了,而是要“争破头”一词更恰当了。因此,每有论文评选,学校也要组成评委进行评审才行,评审费自然也是个人出了。

特别是再后来,上级搞论文评选不再收费了,写论文的老师就更多了。但这时,如果没有点“真才实料”,想获奖却是不容易了!

教师做课题,早下手为强,莫到评职称时方恨晚

还有课题,我最早接触课题这个概念是在2006年。当时分给学校两个课题——一个省级,一市级,必须申报。

咱没见过这个东西啊!幸好学校当时接通了互联网,通过上网查询,知道了课题是怎么回事。给校长汇报,说这是一项浩大工程,主持人非校长不能担任。于是,经过一周的“拼凑”以校长的名义报了上去,哦,当然还有200元钱的评审费。结果,还真批了——给发了立项通知书。

批了就批了呗,我领回立项通知书,校长就锁进厨子里了。

后来,学校换了校长,课题本身就没开题(这是后来才知道的名词),自然我也没再过问。

再后来,有个老师得到高人指点,知道了课题的好处,要参与这个课题研究,找到原来的校长一问,原来校长说,校长他都不做了,课题当然就不做了。这个老师高兴极了,就将两个课题立项书要了过来,不过当时没敢做省级的,就只做了个市级课题,写了个“主持人变更申请书”,成了新主持人。

这个课题,在2012年的时候,通过了课题鉴定,发了结题证书,后来还获了个“市教科研成果奖”,评职称的时候,起了重要作用。

教师做课题,早下手为强,莫到评职称时方恨晚

再后来,我知道,课题一般是五年一循环的,比如山东省的“十一五”“十二五”现在到了“十三五”,也就是,你看见人家的课题结题证书,那是五年经前的事,“现用现买”是来不及的。

现在,别看我们是个乡镇中学,省级课题结题已有5项了,市级课题十几项,县级课题十几项,在研的省市县课题还有十几项。我们这里的老师,都知道课题是有用的!

教师做的教育教学工作多种多样,而且随着时代发展,课改要求,不断有新项目,新内容,新赛事,这些东西因为是新生事物,所以有的并未写在职称评审条件和标准里,也就是说,有不少证书在职称评审时是不起作用的。

但是,有心的老师们也可能注意到,各地职称评审的标准、条件每年都会有新变化,一方面职称评审也要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上级还有一个导向问题,要倡导某件事,激发教师们的积极性,当然,当然就是让这件事在职称评审中起一定作用。

所以,多年来我总结的经验就是,一名教师,要想评高一级职称,上级号召的事,要积极参与,先不要管他职称评聘起不起作用,更不能嫌这件事没有做过,没人做过,摸着石头过河,有难度,先做起来再说,如果将来评职称时有用我们很高兴,没有用,自己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增长了知识和能力,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反之,你只瞅着职称评聘有用的“东西”做,第一,有可能像论文、课题那样,“现用现买买不来”,即便能“买”,大家都认识到了其作用重大,“买”的难度当然也就会加大了!

教师做课题,早下手为强,莫到评职称时方恨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