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现自律人生,这6本书不可不读

 kittywei 2019-01-09

这两天,华章妹的通勤正日渐紧张——以前早上起床后悠哉着还能蒸个蛋带着,现在几乎每天得狂奔着赶公交。


明明距离假期还有一个月之久,华章妹似乎已开启放假模式:起不来床,提不起劲,做不好工作......


亢奋得太早毕竟不是个事儿。假期尽在面前,不能毁于眼下。工作不能停啊!还得好好生活啊!


“有自律,才自由”,真正有定力的人不会受暂时的情绪所影响。他们心无旁骛,时刻做好当下。


要真正做到自律,你可以从6个方面入手。


1/6

早起魔法

者:杰夫·桑德斯


推荐理由:清晨时分,万物宁静而安详,鲜有人来打扰,对有些人来说,这是一天当中唯一属于自己的时间。


白天的时间被拉长,感觉比别人多了2个小时,不是时间在追赶你,而是你在指挥时间。


掌控自己生活的人是幸福的,他们的时间都用来享受平静生活所带来的好处。


早起只不过是为你打开了机会的大门。


早起也只是本书的'表面意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只是帮助你实现人生目标的有效工具。


将健康高效的习惯和人生的宏伟目标一致起来,并坚持不懈地执行,你终将收获令自己备感骄傲自豪的人生!


2/6

不吃糖的理由:

上瘾、疾病与糖的故事

作者:加里·陶布斯


推荐理由:冰激凌、麦片、饮料……'糖'摇身一变成了工业化大咖;


龋齿、肥胖、痴呆、癌症……'你'的身体堆满甜蜜的负担;


死于糖尿病的人数,超过史上所有战争死亡人数之和!


糖的历史,是资本的发家史,是社会的变迁史,也是流行性疾病的发展史。


吃糖引起的疾病不仅限于以下这些:


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癌症、龋齿、痛风、高血压、痴呆症……


本书以严谨的研究资料为基础,讲述了千百年来人类生产糖、食用糖的历史,揭示了糖的上瘾性和致病性。


含糖食物能带给人愉悦的享受,但同时风险巨大。我们该尝试无糖生活,夺回身体健康的控制权了。


3/6

欲罢不能:

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

:亚当·奥尔特


推荐理由:我们中近半数人至少有一种“行为上瘾”:


无时无刻盯着手机,不断刷朋友圈,通宵追看电视剧集,没日没夜打游戏,频繁查看邮件,用太多时间工作……


而那些生产和设计高科技产品的人,却仿佛遵守着毒品交易的头号规则——自己绝不能上瘾。


乔布斯的孩子从未用过iPad,Twitter创始人没有给两个儿子买过平板电脑,游戏设计师对“魔兽世界”避之不及,数量惊人的硅谷巨头们根本不让自己的孩子靠近电子设备……


这是因为,上瘾行为带来短期的快乐,却会破坏长期的幸福——手机抢夺我们的时间,危害我们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质量。


行为上瘾是什么?诱人上瘾的体验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如何远离行为上瘾?如何用行为上瘾做些好事?


全面揭秘和解决“行为上瘾”的奠基之作。


4/6

终结拖延症

者:威廉·克瑙斯


推荐理由: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30年拖延症经验分享!


战拖会、豆瓣小组“我们都是拖延症”团队精心翻译,专业解读。


本书并不是一本陈词滥调之作,才不会对你说教什么“加油工作、多花时间干活”之类的。


当然,在某些时候,付出努力是很重要的,因为人生中总是有许多成就,是基于一天天的努力才实现的。


终结掉拖延对你的干扰,你可以活得更精彩,再不用承受那些不必要的、自寻烦恼的拖延带来的痛苦。


这样,你就会在需要的时候尽快地爆发出潜力,让你的工作完成得更出色,并有更多的时间来娱乐。


请记住:积跬步才能至千里——不要急于求成。


拖延症青年的福音!以行之有效的拖延症心理学方法,搞定拖延症。


5/6

极简时间:

如何从忙乱到时间自由

者:洛塔尔·赛韦特


推荐理由:德国时间管理畅销书。


外部世界的快速变化、科技产品不断分散注意力、海量信息的不断涌入、工作量的骤增、通勤时间的加长,在不知不觉中吞食了我们全部的时间。


以严谨的时间管理著称的德国人和我们面临一样的问题。


可是为什么德国既是世界上人均工作时间最短的国家,又拥有最高的个人劳动效率和最长的私人娱乐时间?


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绝对不会在时间上投机取巧,而是用极简的法则安排自己的时间,极简的秘密就在这本书里。


极简≠节省时间;极简≠把工作安排的特别满;时间的管理不能千人一面,根据人格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反映了你的智慧。


如果以前的那些时间管理方法对你没有效果,你应该审视一下自己属于那种性格类型,按照自己的个性特点定制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


6/6

量化自我

者:吉娜·聂夫


推荐理由:人们现在总是在量化自我......


每天有一系列数字跟随着我们:睡觉的时间、走路的步数、用了多长时间挣钱、浪费了多少时光、交朋友的数量、发推特的数目。


量化自我处于一种爆发状态。本书分析了量化自我--


对于自身的数据,人们如何、为何记录,怎样分析以及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作者分享了一些关于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兴研究,揭示了一系列日常生活情境中,数据为什么有用、强大、乏味、令人愉快、令人失望、错误,或是无关紧要。


我们关注量化自我,主要因为它和人们最关心的健康、保健相关。


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领略信息时代,数据和可穿戴设备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与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