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明天就是雨水了,五行中水生木,春天是肝木的季节,有水才能涵木,所以雨水来了。
北京上周才迎来了痛快淋漓的初雪,雨水一到,伴着湿,伴着倒春寒,对刚从春节假期的暖被窝里走出来的人们来说,又是一场清冽崭新的挑战。
雨水后该怎么养?有两个大主题。
养肝升阳,防湿健脾 春天万物抽新,萌勃生长,《内经》里讲春天是肝经活跃的季节,所以顺应自然,养肝是大主题。 但为什么说雨水过后要开启「祛湿」季了呢? 因为雨水后湿气渐盛,尤其现在「湿」人越来越多,现代生活节奏的变化,导致大家多少都有一些脾胃问题:虚胖、不消化、水肿、习惯性便秘、大便粘马桶、腹泻、没食欲、口臭…… 在湿气破寒而来的这个节气,春气应肝本身就对脾有压制,这个时候不提前把「祛湿健脾」提到日程上来,到了湿重的时候,就来不及了。 所以说,这时候,健脾防湿这件事,一定一定,要先做,还要做好。
防湿健脾是基础,不要让肝「得意忘了形」 春天是肝经的主场,但我们的身体是一个整体,我们顺势养肝的同时,更不能忘了照顾其他的在脏腑,尤其是脾。
五行里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所以在肝经本身就旺盛的春天,我们的脾土就容易被压制。
再加上雨水过后,「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湿气随着雨水增多而渐渐喧嚣,「湿气通于脾」,我们脾的运化开始被缠住,也是对脾的一种压制困扰。
双重外力下,健脾防湿就格外重要了。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大前提是不要作,调理脾胃是个很大的话题,但其实也是很小的事,注重细节,健康作息,保持好心情,不用过多操作,也能有一副好脾胃。
再来,可以多喝粥。 孙思邈说过,「春时宜食粥」,粥方温软,是养胃和中的好方法,不少百岁老人万年都是常喝粥来养生。
春雨多了以后,脾湿渐重,推荐喝些健脾除湿的粥方来巩固脾胃,防祛湿邪。
这里推荐一种好食材,薏苡仁。
它是祛湿界的明星了,《本草新编》中说它「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
关于薏苡仁还有个小典故: 东汉末年有位叫马援的将军,他带兵去南方打仗时,当地湿邪瘴气重,士兵们出现了肿胀等病,严重影响了作战力。 后来,军中常服用当地的薏苡仁,身体内的湿气没了,除瘴气,轻身爽利,顺利打了胜仗。在班师回朝时,他还特意载了一车薏苡仁。 朝中有人嫉妒他,在他死后向皇帝进献谗言,说马援从南方贪污了大量珍宝(明珠),带了一车运回京城。皇帝勃然大怒,不但收回了对马援的封号,还下令让他不得葬在城内。 之后,人们就用「薏苡之谤」来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薏苡仁利湿的作用倾向于渗湿,能升能降,是一点点利水消肿,健脾补中的。
日常我们吃薏苡仁祛湿的时候,要注意分辨一点:有生薏苡仁和炒薏苡仁两种。
生薏苡仁偏寒凉,利水渗湿最在行;炒薏苡仁能缓和药的偏性,擅长健脾止泻。 所以,对于脾虚有湿的腹泻,要用炒薏苡仁。炒薏苡仁可以在药店里买,或者自己在家炒制。将洗净的薏苡仁放入锅中用文火炒,等薏苡仁变得微黄、鼓起时取出放凉即可。炒后的薏苡仁药性更为平和,是治疗脾虚湿盛泄泻的良药。大家在购买时,也要注意分辨,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 (本段摘自路志正《大病预防先除湿》) 日常在家,用薏米熬粥可以参考两个小方子:
1、黄芪薏米饮 【材料】黄芪10g,薏米30g。 【做法】将黄芪、薏米洗净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炖煮40分钟即成。 【用法】每日1次,代茶饮。
这也是路老书中的方子,很简单,容易做,湿邪困脾的人,尤其春天,湿缠住阳气,生发不出来,光祛湿是不够的,还得把气补足,所以用健脾补气的黄芪,一边补气,一边利水。脾气足了,水湿才跑得快。两味相辅相成,健脾祛湿的效果才好。 我有个朋友,是典型的阳虚脾弱,湿很重,最近总觉得有气无力,大便粘马桶的利害,喝了很多薏米红豆水感觉也湿气也没怎么去,反而更加没力气,其实就是没阳气给她运化的原因。加上一味黄芪,把气先补上,再去运化水湿,就会有效很多~
2、薏苡仁党参粥 【材料】薏苡仁30g,党参15g,粳米200g, 【做法】取薏苡仁洗净后滤去杂质,放入凉水中浸泡2小时;党参洗净后切成薄片,粳米淘洗干净,然后将三者放入锅中,并加入1000ml(适当)清水。先用大火煮沸,锅开后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上约半小时。等到粥熟后,可依据个人口味放入冰糖调味。再焖煮一会后,就可以了。
跟上面思路是一样的,党参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跟薏米配合,既能健脾胃,又能祛脾湿,还能补气血,相对于黄芪来说,党参性味要平和一些,平时脾胃湿热比较重的小伙伴,可以选择这种。
除了饮食上多吃一些利水健脾的食物,比如山药、赤小豆、白扁豆、陈皮等,春天还可以多摩腹,做做八段锦,按按足三里,多管齐下,把湿邪拿下~
养肝升阳是主题,给自己的身心做个spa 再说一下养肝,春天的大主题。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里说:春三月,此谓发陈……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什么意思呢,是说春天是顺应肝气养生机的时候,春天肝气没有升发起来的话,夏天生长的基础就没有打好,那么到了夏天,就容易得寒病。
很多小伙伴,爱生闷气,一整个春天昏沉犯困,阳气不升,肝气郁滞住了,到了夏天就算大太阳晒着,也容易手脚发冷,要么就不耐受空调房,总是频繁腹泻、起夜,女孩子还容易宫寒痛经,出现一些姨妈问题。
说到底都是春天的基础没有打好的缘故。
怎么养肝升阳呢?有几个小要点
1、多听音乐少生气 春天养肝主要还是调情志,《内经》里讲肝主疏泄而藏血,其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
是说肝是个喜欢通畅不喜欢淤堵的脏器,我们说「怒伤肝」,情绪不舒很容易就中伤了它,肝经一郁滞,气血通道就容易堵,百病生于气,其实就是生于「气不通」。
调养肝脏,心情愉悦是很重要的,听音乐是个很好的舒和情绪的好方法,春天应木,根据「五音疗法」,这时候适合听一些角调的音乐,来舒缓肝木。
可以在午休的时候,或者入睡前,播放音乐,配合冥想静坐,效果更好。
2、多做运动少生气
春天养生,所以养肝的同时,还要注重升阳举气,让阳气动起来。
中医讲「动而生阳」,阳气起来了,湿气也渐渐化去了。
冬眠过后,适合动一动了~春天天气回暖,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适当的坚持,像是慢跑、散步、打球……
八段锦是很好的功法,日常可以做起来。 3、多喝花茶少生气 花类芬芳,多是轻扬发散的走向,走肝经容易帮助肝气活跃。所以肝郁的姐妹,适合来点儿花茶。 玫瑰花、玳玳花、茉莉花,这些都可以,日常可以自己diy配方,还可以适当的加佛手、薄荷、枸杞、山楂……精致漂亮,常喝花茶,还能和悦脸色,让人红润起来。 …………………………美丽的分割线………………………… 这次春分福袋,主题也是健脾养肝,对于「以肝为先天」的仙女来说,春天是很重要的季节,肝气的主场,有利,也有弊。 春天柔肝养血非常有自然优势,但本身就肝气偏旺的人,在春气加持下,就容易过而郁滞,甚至会压制脾经气血,造成肝脾不和的状态。 ❀脾气暴躁 ❀经前乳房胀痛 ❀经期失眠 ❀消化不良 ❀水肿 ❀痛经 ❀月经推迟 所以春天调养身体,伺候姨妈,养肝固然重要,健脾也是绝对不能忽略的。 春分的调经福袋已经开始预售,不同的月经类型,给你私人订制不同的调养方案,经前、经期、经后、排卵,不同的调理原则,健脾补肾、柔肝养血,缺一不可~ 春天不适合过于纠结,繁琐的调理原则和选品思考我们都已经帮你做好,你只需要测试月经→下单→收货→按照折页使用,就好了~ 落雨是沁人的柔软,和风是贴脸的爱意。春天来了,养好肝脾,通透轻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