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宝典】如何控制餐后血糖升高

 秋焱 2019-03-23

正常人进餐后60~90分钟内,血糖浓度达到高峰,并在3小时内回到餐前水平。餐后高血糖是中国成人糖代谢异常最常见的现象,且随年龄增加,其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


首先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

控制餐后高血糖首先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饮食干预、体力活动和体重控制,这几点仍是糖尿病控制的基石。究竟什么才是最适宜的饮食结构呢?目前提倡多吃混合饮食及低血糖生成指数(GI)的食物,同时要注意食量的控制。

那么,什么是血糖生成指数(GI)呢?简单的说,GI是通过单种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升糖效应,对食物进行分类的一种指数。影响GI的因素众多,但也有一定规律。多数淀粉类食物GI较高,如土豆、面包、米饭和谷类等。而纤维含量高的食物,血糖指数较低,如粗杂粮、蔬菜以及某些水果。奶类、豆类等含有一定的蛋白质,血糖生成指数也普遍较低。GI较低的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较慢,因此对血糖的影响较小。

但是,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还要吃些高GI的食物,此时该如何降低这些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呢?答案是采取混合饮食的方法,包括主副搭配、粗细搭配、增加膳食纤维等。另外,还需注意的是食物的烹调方法。例如有的糖尿病患者喜欢喝粥,粥由于加热时间较长,淀粉易于分解为葡萄糖,从而比“干的”食物更易于升高餐后血糖。煎、炸等烹饪方法也会让食物的热量增加数倍,因此糖尿病患者还应尽多选择煮或清炒的烹饪方法。


必要时加用药物治疗

经过非药物治疗餐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的患者应及时加用药物治疗。常用的降低餐后血糖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种:

1.α-糖苷酶抑制剂,包括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该类药降低餐后血糖,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α-糖苷酶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反应,如胃肠胀气,偶有腹泻。该药无全身毒性不良反应,但对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仍慎用。不宜用于有明显消化和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单独应用该类药不会引起低血糖,但如与磺脲类药物、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合用,仍可发生低血糖,且一旦发生需直接应用葡萄糖、牛奶或蜂蜜,而进食蔗糖或淀粉类食物效果较差。

2.格列奈类药物,包括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该类药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应用(磺脲类除外),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但一般较轻微,给予碳水化合物后较易纠正。有明显肝、肾功能损害者禁用该类药。

3.胰岛素,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2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口服药效果不佳或存在口服药使用禁忌时,应及时启动胰岛素治疗。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具有快速吸收、快速达峰、快速恢复基础状态的特点,能较好地控制餐后高血。

4.其他新型药物,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衍生物等。

总之,糖尿病患者不仅要监测空腹血糖,也要重视餐后血糖,同时要从饮食、运动及药物各方面进行血糖管理,尽量将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只有这样,才能使血糖得到全面控制,有效地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