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步艰辛踝关节扭伤Part1-受伤机制😩】
踝关节在行走的状态下,最主要的功能是用来承重和平衡,而负责这样重要角色的肌群是我们的小腿后侧肌群及腓骨长/短肌。 在过大动作、高速或是失速的状况,韧带在最后关头会产生限制力,并避免身体构造破坏成不可修复的状态。 脚踝扭伤会出现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角度受限、肌力下降、控制变差等。常见容易扭伤的运动有:篮球🏀、足球⚽、排球🏐、体操🤸♀等。
因脚踝内侧的关节结构上较稳定,因此常见的脚踝扭伤,大部分都是外侧受伤,事实上其他角度也会造成脚踝外侧韧带的扭伤。 最常被扭到的是外侧前距腓韧带,其次是后距腓韧带,这两条韧带都负责限制脚踝内翻的动作。内侧则有三角韧带,结构非常稳定及强健,可以限制脚踝的外翻。
脚踝扭伤可依韧带受伤的程度所分级:
第一度👉韧带轻度受伤,韧带过度伸展(Overstretch) ,几乎不会造成任何构造或功能上的受损,可能会有一点酸痛,或是一点肿胀,后期的运动影响也不大。 第二度👉韧带中度受伤,较常见,韧带有部分撕裂,造成肿胀及疼痛,通常会看到瘀青,下肢无法完全承重;后期需加强肌力训练,否则运动强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造成二次受伤。 第三度👉韧带重度受伤,韧带几乎断裂,可能在扭到当下会听到断裂声响。极度疼痛,并伴随明显的瘀青和肿胀,通常会合并较严重的肌肉拉伤,韧带几乎已失去功能和支撑性,骨外科医师会视状况是否需要藉由手术处理,除了休息外,应慢慢介入肌力及运动加强。 
【步步艰辛踝关节扭伤Part2-急性期😨】
那在扭伤急性期时,你是否知道要处理要诀呢? 最常听到的就是PRICE 那你知道其实最新的口诀是POLICE吗?
👉RICE是在1978年被制订出来的一个运动伤害处理流程。 R = Rest(休息),I = Ice(冰敷),C = Compression(施压),E = Elevation(把患部抬高)。 目的是为了抑制发炎、休息使受伤部位恢复。
然而新的医学研究于2013年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指出,抑制、延迟发炎对你的受伤恢复没有比较好。发炎是身体的自然反应,它正在发送一些炎症细胞、巨噬细胞促进伤口愈合。 这时候你冰敷的话,会让血管收缩,使得巨噬细胞无法抵达受伤的地方。可能会因为缺乏血液的供给,造成部份的神经损伤。同时冰敷也会降低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 所以在新的观念里,大大降低了冰敷的重要性,而有些研究则认为冰敷主要的目的在于止痛。
🔔Gabe Mirkin博士在2014年<Why Ice Delays Recovery>中表示,运动受伤发生时,应该停止运动,并且抬高受伤部位,利用重力来减少肿胀,或是利用加压绷带来达到同样效果。 只需要在受伤后六小时内冰敷2到3次即可,每次低于10 分钟,中间间隔至少20分钟。之后就不需要冰敷了。同时,不建议受伤后就完全休息。受伤脱离急性期后,就可以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活动。
这样有几个好处: 1.不使肌肉因为都不动而萎缩。 2.复原后不被大脑过度保护着。 3.适度的活动可以增加血液循环,促进修复。
例如:轻微伸展受伤那条肌肉,每次伸展大概30秒,重复5次。从轻的力量缓缓渐进到重的力量,⚠过程中不能感到特别疼痛。
新的观念的缩写可以变成: POLICE,Protect(保护)、Optimal Loading(适当负荷)、Ice(冰敷,刚受伤时做即可)、Compression(压迫)、Elevat ion(抬高)。 
【步步艰辛踝关节扭伤Part3-慢性期😨】
急性期过后呢?又该如何避免再次的扭伤? 脚踝扭伤后会影响踝关节的稳定度及本体感觉等 所以在慢性期可以搭配一些简单的运动 来增加脚踝稳定性,减少再度得扭伤
 <图A> 将平衡砖较平的一面朝下放在地面上,患侧脚单脚站立在平衡砖上,脚踩的位置约在脚底中央。 单脚站过程中避免身体晃动过大,维持稳定性,若要再加强强度,可将平衡砖较凸的一面朝下放在地面上
<图B> 平衡砖同图A摆放,将脚踩的位置改为前1/3~1/2
<图C> 坐姿脚伸直平放于地面,好侧脚与患侧脚绑上弹力带,好脚固定不动,患侧脚以脚踝腾空写1~50或1~100,除了增加肌力外,若能控制好写数字的动作与速度,同时也能增加神经肌肉控制能力
在训练的过程中,若感到越来越疼痛 应暂缓训练,并协寻医师或物理治疗师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