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大篆书法艺术

 RK588 2019-05-25

春秋战国时期,金文大篆书法随着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春秋早期,随着各诸侯国割据争霸日盛,分裂割据日露,各诸侯国的青铜器铭文虽对西周金文大篆风格有一定的延续性,但地方性特征也已经有不同程度的显露。

春秋以后,铜器铭文逐渐地移至器表与花纹图案、浮雕装饰相结合,成为器物美的一部分和欣赏的内容之一。这就对文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适应新的审美需要,于是增加字形线条的美感,使之富于装饰性,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正体篆书注重风格变化的主要动力。

战国秦石鼓文拓片(局部)

另一方面刻款开始流行,它以更加方便、文字更具有书写的美感而风靡各国,体式修长、线条婉曲的金文大篆成为时尚,字势纵长修美、高雅端庄、亭亭玉立、风姿翩然。其线条柔韧婉通、瘦如铁线,再辅之以粗细变化,既避免了单纯,又具有手写篆体头重尾轻的笔意,精丽非常。

这一时期秦国的文字继承了西周金文的书法特点,产生了划时代的优秀书法作品石鼓文。石鼓文在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它的字体与虢季子白盘及秦公簋等青铜铭文一脉相承,并对后来秦朝小篆的出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钟鼎文拓片

石鼓文结体方正匀整,舒展大方,线条饱满圆润,笔意浓厚,在其字里行间里已看不出象形图画的痕迹,而完全是由线条组成的符号结构。石鼓文虽是从西周金文发展而来的,但已摆脱了金文的影响,成为一种崭新的风貌,其用笔、结字和章法,也没有春秋战国时期金文的那种装饰意味,它的魅力完全体现在用毛笔按照一定的笔法书写出来的自然流畅的效果之中,显示出一种成熟而富有修养的艺术匠心。

所以其在唐初被发现以后,受到历代书法家的一致赞赏。唐张怀瓘《书断》中云:“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也说:“观石鼓文字与秦篆不同者无几。”“石鼓即为中国第一古物,亦当为书家第一法则也”,“为篆之宗”。

战国--秦系书法铭文拓片

战国时期工整的青铜器铭文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更加注重文字的装饰性,与器物风格协调一致,并体现出浓郁的地区性特征。由于这一时期诸侯国长期分立,造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如齐国的书法就属于方笔意派,铭文大都体式修长端正,有雄强之风;线条瘦骨嶙峋,有傲岸之气。

这一时期的刻款文字,以三晋地区最为草率,均为单刀刻划,了无法度,如五年司马成公权等。楚国长期称霸于南方,其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面目,其文字结构造型的奇诡难辨,是楚国书法的个性显著特征,这一点与楚文化本身崇尚鬼神巫术的神秘气氛是十分协调的。其文字发展到后期,从书法风格上看,或为装饰性颇强、字形修长的鸟虫篆,或为书写意味极其浓郁、字形扁平的草篆。

进入战国时期,由于实用等一系列因素的强烈影响,大篆书法开始向小篆书法转化。这种转化的势头,早在春秋时期的石鼓文中就已露出信息。成于战国时期的秦国遗物《诅楚文》,在其书法风格上比石鼓文更接近于后来的小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