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梗来临前,身体会有“一软二硬”,三件事加速血管堵塞,别再做

 健康生活八十年 2019-06-25

脑梗可谓是一种三高疾病:高复发率、高致死率、高死亡率。

脑梗给很多人的印象都是十分凶险的,突然发作,很难治疗,即便抢救回来也要留下后遗症。

事实上,许多病在发生前都有一些先兆。脑梗这样的重大疾病也不例外。

脑梗来临前,身体会出现“一软二硬”

“一软”:

腿软

腿软无力,无法正常行走,这常常是脑梗来临前兆,也是脑梗后最容易出现的后遗症之一。

脑血管堵塞,会影响到大脑的神经中枢,一旦影响到运动神经,人的腿脚就会变得不利索、不好使。

最开始可能是经常腿麻,渐渐是腿软无力,无法正常走路,莫名出现跛足现象,这些都要警惕是脑血管堵塞了,应及时就医,排除脑梗风险。

“二硬”:

脖子发硬

我们颈部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会支撑大脑,所以在平时一定要多留心观察脖子的健康。

在平时抚摸自己的脖子,如果出现了脖子僵硬的情况,就预示着自己的气血出现了供应不足的现象。

也就是说,这里的血管很可能出现了堵塞现象,如果还不注意,那么很可能会发生脑梗。

舌头发硬

一旦脑血管堵塞,往往我们的舌头就会出现发硬的表现。

如果舌头像是变大了一样,而舌根部比较僵硬,出现了吐字不清,甚至流口水的情况,那就是非常危险的脑梗信号了,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提醒:3件事将"加速"血管阻塞,别再做!

1、吸烟

吸烟是导致中风的危险因素,特别是脑梗的独立危险因素。

烟草中含有大量有害成分,不仅损害血管内皮,还会减少血管中携带的氧气量,增加血液粘度,促进血小板聚集,并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吸烟是一种令人上瘾的事情,一旦你无法控制,就很难戒掉,最好尽快远离。

2、熬夜

一般来说,晚上12点以后入睡就已经算熬夜了。

经常熬夜对血管会有一定的损伤,这会导致血管病变或血管痉挛,引发心脑血管病。

经常熬夜,还会使睡眠不足,免疫力降低,记忆力下降,使神经衰弱,害处极多。

3、久坐

久坐不动很容易减缓血液循环,使血液变粘,长时间如此,还会导致身体相应的血管受到压迫,从而减少血液流动。

一旦起身动作较快,很容易使血栓脱落,顺着血液流向全身,引起血管闭塞。

日常养血管,防脑梗,做好这几点:

1、多补水,促进血液循环

多补水能够促进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对减少血液粘稠和血栓有帮助。

现在人多吃的油腻,可在餐后喝点茶水,能够更好地调血脂,维护血管健康。

可以将黄花苗、藕叶和小叶苦丁混合,搭配成黄花苗藕叶茶饮用,可降脂、降压、排毒,有助于心脑血管健康。

黄花苗既能降低餐后血糖,也能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起到降脂作用。

藕叶含有黄酮和生物碱类,可降脂,降压,改善血液粘稠状态,预防血栓的形成。

小叶苦丁,可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压,对高血压者有很大的好处。

2、多补α-亚麻酸,清血排毒

α-亚麻酸被视为Omega-3系列脂肪酸母体,在人体内可转变成(二十碳五稀酸)EPA。EPA是体内三烯前列腺素的前体,被成为血管清道夫。

棕苏子油是富含α-亚麻酸的,其含量高达65%以上,每天食用5-10ml即可满足人体所需。

补充好α-亚麻酸,可以将附着在血管壁上的斑块等溶解,并通过新陈代谢,代谢到体外,防止过多的脂类垃圾沉积在血管壁上,对预防脑梗、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很有帮助。

3、多补钾和镁,保护大脑

每个星期平均吃5到6个土豆,可以使脑卒中的发病率降低60%,其奥妙在于土豆中富含钾。

钾能够稳定人的情绪,避免精神紧张,保护脑血管免于破裂。香蕉、桃、杏等水果含钾也相对丰富。 多吃含镁的食物

镁可以有效抵抗某种矿物质钙,防止细胞膜上的钙流入细胞内,从而维持脑细胞内矿物质的平衡,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

豆类、玉米、小麦、苹果、西红柿、海带以及多种绿色蔬菜都富含镁。

4、忌高盐食物

如果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吃得过咸,就会让人有一种饥饿感,盐吃的更多,造成热量严重超标,进而就会升高一个人体内的血脂。

如果一个人血脂高,那么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就要高于普通人,盐分摄入过高,还有可能会导致高血压,高血压也是导致脑梗的一个重要原因。

5、忌情绪激动

情绪,与血管健康,密切相关。尤其是,高血压者,一定要助于情绪的稳定,切莫大喜大悲。

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过于激动情绪,会使血压升高,增加脑梗风险。

因此,一定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情绪起伏,切莫过大。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