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年前的云龙山放鹤亭

 新用户82177594 2020-06-17

云龙山一向被认为是徐州的风景名胜之冠,不仅古迹众多,而且景色怡人,闻名遐迩的放鹤亭、历史悠久的兴化寺、文化积淀深厚的大士岩均坐落于第一节山峰,每一处古迹都会让人遐思、让人流连、让人忘返。

1600年前,云龙山顶仅是一个7米见方的小平台,东晋末年郭缘生《述征记》:“彭城南二里,即石佛山,顶方二丈二尺。”后来,山顶平台越修越大,如今平台面积近400平方,是东晋时期的8倍。

云龙山因苏轼守徐写下《放鹤亭记》而名闻天下,清代诗人李芬写到:“徐者必登云龙而临眺,访放鹤之遗踪,读文忠公记”,《放鹤亭记》为云龙山增添了浓笔重彩,文章脍炙人口,引人入胜,“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寥寥数语,把云龙山介绍得令人向往,俨然一处风景名胜。

1947年2月的放鹤亭

1947年2月的放鹤亭

1947年2月的云龙山,一座白塔立于高台之上

1947年2月的放鹤亭


1947年2月的云龙山


1947年2月的饮鹤泉

云龙山今貌

御碑亭△

乾隆《放鹤亭记》御碑考证

御碑亭里的乾隆《放鹤亭记》古碑,铭牌介绍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其实不然,此碑被有心人抬到山下秘密保存,今漏出水面,被点石园周庆明先生收藏。

点石园乾隆手书《放鹤亭记》御碑△

乾隆时期碑帽和碑身多为一体、整碑具有简洁大方的御制特点。

国内同期乾隆御碑

同期的宿迁皂河镇乾隆御碑,碑帽碑身为一体(当时宿迁属徐州管辖)△

此碑背面刻有乾隆1757年第一次下榻宿迁皂河镇所题写的御笔诗文《安澜龙王庙六韵》:"皇考勤民瘼,龙祠建皂河,层甍临耸坝,峻宇镇回涡,毖祀精诚达,安澜永佑歌,彭城将往阅,宿顿此经过,捍御方多事,平成竟若何,所希神贶显,沙刷辑洪波。”文中提到了徐州。

此后,乾隆南巡又写下《安澜龙王庙叠旧作韵》、《安澜龙王庙再叠旧作韵》和《安澜龙王庙三叠旧作韵》。

皂河镇乾隆御碑,简洁大方,碑帽碑身为一体△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过徐州。1757年第一次到徐州,就在云龙山上手书《放鹤亭记》,随后这块御碑就立在云龙山顶,乾隆如此喜爱苏轼诗文,御制碑刻不按照要求雕刻,做成一块普普通通的碑刻,相关人员难道不怕杀头之罪?现御碑亭中的古碑说是御碑,缺少御碑形制特点,难能让人信服。

杭州塘栖镇乾隆御碑,简洁大方,碑帽碑身为一体△

从70年前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御碑亭比现在的亭子要高,完全可以立放3米多高的《放鹤亭记》御碑。

2018年5月,周庆明、程建安、孔伯祥、薛传伟等共同考察点石园乾隆御碑。

2018年5月,周庆明、程建安、孔伯祥、薛传伟等共同考察点石园乾隆《放鹤亭记》御碑。

乾隆特别崇拜苏轼,来徐州曾写下:《放鹤亭歌》《题放鹤亭》《试衣亭用苏轼韵》《试衣亭再用苏轼韵二首,前章咏古,后章即事,反前诗意》《登黄楼作》《再题黄楼用苏轼韵》《题黄楼再叠苏轼韵》《黄茅冈戏成口号》《苏堤》等,并御书放鹤亭匾。

70年前的云龙山老照片,有高亭有白塔,有供游客休憩的躺椅、茶桌,还有穿戴普通的百姓、衣冠整齐的先生等,那时的绿化、环境显然无法和现在相比……


谢谢收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