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是指年龄≥65岁。 65岁后的人群中,患有高血压的几率高达49%,一旦患有老年高血压,将严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指南》中指出,年龄≥65岁者,在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不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舒张压≥90,就能称为老年高血压。 高血压“祸根”找到了,医生警示:3种食物再吃,警惕心衰 食物1、高盐分类 生活中,摄入过多的钠盐,易使血压升高。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钠盐摄入量不超过5g,但我钠盐人均摄入量高达7g~20g。 导致体内钠水潴留,使血管平滑肌肿胀、血管腔变细、血管的阻力升高;与此同时,血容量的增加使心肾压力增加,使排钠障碍进一步加重,引起高血压。 食物2、高热量类 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易引起肥胖。 而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的、重要的因素。摄入食物的热量高,进食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时,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 有学者指出,肥胖者往往伴有高胰岛素血症,易使钠潴留,升高血压;而减轻体重有助于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书的分泌,有助于降低血压。 食物3、酒 流行病学有研究表明,喝酒者的血压高于不喝酒者。 血压的波动主要与酒中的酒精有关: ① 酒精易使儿茶酚胺、皮质激素的水平升高; ② 酒精易使血管外周压力升高; ③ 酒精易使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④ 酒精易使镁的排泄量增加,引起血管痉挛; 这些都是酒精易引起血压升高的机制,建议,限酒、戒酒。 老年高血压常见的3个临床表现: 表现1、收缩期高血压 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的重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人年龄不断增长时,大动脉中层的弹力纤维会逐渐减少,胶原纤维的含量会增多,中层钙化沉着或者内膜粥样硬化的变化,导致大动脉硬化,脉压的缓冲能力相加,导致收缩压升高。 表现2、血压波动大 年龄增长的同时,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在减退。 使人体反应迟钝,心率变异性降低,血压的变异性也会增加,再加上大动脉硬化,无法适应心搏出量微小的变动,所以会出现血压波动大的状况。 表现3、易发生心衰 老年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此时,左室负荷与心脏做功都会增加,再加上心壁胶原纤维增多和淀粉样变,会引起心室肥厚、心脏舒张、收缩功能受损,心排血量降低,从而诱发心力衰竭。 控制血压,预防心衰,生活中做好这3件事 第1件、按时服用降压药 降压要遵循:小剂量、长效、联合、适度、个体化的原则, 初始治疗,要注意小剂量,后根据需要逐渐增加剂量;尽可能使用长效药物,有效控制早晚间血压。 开始降压治疗后,要助于监测血压的变化,避免血压降低速度过快,使身体出现不良反应。 第2件、补充植物抗氧化剂 氧化过程是损伤血管的主要“凶手”。 人体有机物的氧化过程中,会产生对血管破坏力极强的自由基,容易与血管壁细胞膜、相关蛋白质发生反应,还能将LDL-c转化成氧化LDL-c沉积在血管,对人的血管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而抗氧化剂一般人体无法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抗氧化剂含量丰富的食物有:油脂类(葵花油、玉米油、小麦胚芽油)、绿菜花、木瓜、蓝莓等。 除了吃的外,还有一些富含抗氧化剂茶饮,更利于人体吸收如玲珑菊、绿茶、白茶、乌龙茶等,经常饮用,利于软化血管,降低血压。 其中玲珑菊中的类黄酮作为抗氧化剂,可帮助抵消、稳定人体内环境中产生的有害自由基,抑制自由基对血管的损伤。血压高的,不妨泡着喝。 第3件、适度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 坚持适度的锻炼,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有助于预防高血脂。 建议,选择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不易增加老年人的身体负担。 每天至少运动40分钟,若一次性强度过大、或时间不足,可化整为零,分3次运动,每次10分钟。 运动时要注意: ① 不要屏气,屏气易使血压短时间内上升,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② 运动要持之以恒,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最后,提醒高血压患者,头痛时尽量不用止痛药 有研究结果表明,止痛药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其水平下降。 从而导致: ① 血管收缩、痉挛,血管外围的阻力升高,导致血压升高; ② 使肾脏的血流量以及水、钠的排泄量降低,使血压升高; 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头痛发作时,注意休息,不要依赖止痛药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