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臣彬】五脏六腑辨证用药(三)脾与胃

 昊晟堂 2019-07-21

脾与胃

一、 脾胃虚弱(脾气虚、胃气虚)
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结肠炎,慢性痢疾,胃肠功能紊乱、胃神经官能症,肠结核、慢性肝炎、肝硬化、放化疗后不能饮食。
主症: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胃脘满闷,嗳气吐酸,胃痛喜按,食后痛减,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象细、弱、濡软。或见呕吐、浮肿。(脾虚三大主症:腹胀、便溏、食少纳呆)。
病机:脾有病,则胃受之,脾胃虚弱,即脾气虚及胃气虚同时出现,但也有单独出现者。胃主受纳,胃气虚则胃纳减少;胃气主降,胃虚失其和降反而上逆,则嗳气吐酸,胃痛喜按,得食痛减,均为虚象。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常,出现食后胃脘满闷,腹胀便溏。脾胃气虚水谷化生精微减少,则面色萎黄,倦怠无力。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则浮肿。舌质淡,苔白,脉脉象细、弱、濡软,均属气虚之象。
治法:健脾和胃
药物:
1、 健脾:人参、党参、茯苓、山药、炒薏苡仁。
2、 和胃:陈皮、木香、法半夏、阳春砂、白蔻、草蔻。
3、 随症加减:食欲不振加鸡内金、砂仁;吐酸加乌贼骨;呕吐加生姜、半夏、竹茹;胃脘痛加白芍、甘草;腹胀加厚朴、木香;便溏加赤石脂、诃子。
方药举例:一般脾胃虚弱用四君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脾虚重者用参苓白术散。

二、 脾胃虚寒
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痢疾,胃肠功能紊乱,水肿,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结肠炎,妇女白带过多。
主症:腹胀、便溏、食少纳呆三大主症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寒症,就是虚寒。胃腹隐隐作痛,喜热喜按,口泛清水,呃逆呕吐,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久泄不止,肢冷乏力。或见尿少浮肿,皮肤萎黄而晦暗,白带清稀而多。舌质淡,苔白滑或白腻,脉沉细而迟软无力。或脉右关弱,六脉迟。
病机:脾胃虚寒,多为脾胃疾病迁延日久,失于调治,正气不足所致。阳虚生外寒,则畏寒肢冷;寒性收引,其性疼痛,寒邪凝滞中焦脾胃,则胃腹隐痛,得热得按则寒气散,而痛减。胃阳不足,则食少腹满。寒饮不化而上逆,则口泛清水;胃气不降,上逆则呕吐呃逆。脾阳不足,不能运化水湿,则久泄不止,或浮肿尿少,或白带清稀而多。寒湿停滞脾胃,胆液与寒湿相结,则肤色晦暗发黄。脉右关弱,为脾虚,六脉迟为寒症。
治法:温中健脾

药物:
1、 温中:用良姜、姜、附子、天南星、吴茱萸。
2、 健脾:用苍术、白术、砂仁、白蔻。
3、 补脾用人参、党参、黄芪、甘草。
4、 随症加减:胃痛重用良姜、香附;肢凉怕冷加吴茱萸、附子、肉桂;久泻加炮姜、赤石脂;呃逆加丁香、柿蒂;呕吐加陈皮、生姜、半夏;或加草蔻、良姜、生姜汁;浮肿加猪苓、泽泻、茯苓、薏苡米。食欲差加砂仁、鸡内金、谷芽、麦芽。
方药举例:一般用六君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木香、砂仁、半夏、陈皮、良姜、香附。

三、 中气下陷
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肠功能紊乱、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肾下垂、睾丸下坠、重症肌无力等。
脾胃虚弱症候兼见言语气短,动则气坠,深吸气方快,疲乏无力,困倦。或见久泻脱肛,子宫下垂,小便淋漓不尽。舌淡苔白,脉象虚大,右关纯虚脉。
病机:脾胃之气不足,又称中气不足、中气下陷。脾主肌肉,肌肉微软无力,不能上托脏器、组织,导致下陷。
治法:补中益气
药物:
1、 升阳举陷:升麻、黄芪,最好重用100克。
2、 健脾益气:黄芪、党参、人参、太子参、西洋参、白术、苍术。
3、 随症加减:久泻加诃子肉、补骨脂、乌梅。小便淋漓难进加肉桂。睾丸下坠加补肾药山芋、山药、熟地、仙茅、巴戟、附子、吴茱萸。
方药举例:一般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人参、白术、陈皮、升麻、槟榔、枳壳、柴胡。

四、 脾虚湿困(湿困脾阳、寒湿困脾)
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慢性痢疾,胃肠功能紊乱,水肿,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结肠炎,白带过多。
主症:轻者脾虚兼见湿的症候,重者脾阳虚兼见寒湿症候。饮食减少,胃脘满闷,恶心呕吐,口粘不渴,渴不欲饮,头重如裹,身困体沉,腹泻肢肿,或皮肤晦暗发黄,白带多。舌苔厚腻,脉缓。
病机:湿重伤脾或脾阳先虚,运化迟缓,致使湿浊中阻。湿困于上,则口粘,头重如裹;湿阻于中,则饮食减少,胃脘满闷,恶心呕吐;湿迫于下,则腹泻、肢肿、白带量多。寒湿阻于脾胃,胆汁与寒湿相结,则身黄晦暗。水湿充于肌肤,则神困体沉。舌质淡,苔白厚腻,脉缓,均属脾阳不运,湿浊内蕴之象。
治法:健脾利湿(运脾化湿)
1、 健脾:人参、白术、黄芪。
2、 燥湿:苍术、厚朴、草果、半夏、天南星、
3、 化湿:藿香、佩兰、砂仁、蔻仁。
4、 利湿:猪苓、茯苓、泽泻、薏苡米、车前子。
5、 随症加减:胃脘满闷加厚朴、苍术;恶心加藿香、佩兰;腹泻加山药、莲子肉;黄疸加茵陈、干姜;头重如裹加白芷;浮肿加大腹皮、泽泻。
方药举例:一般用胃苓汤加减。即平胃散合五苓散加减。苍术、白术、厚朴、茯苓、泽泻、猪苓、薏苡米、车前子。

五、 脾藴湿热
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湿疹、脓疱病
主症:面目发黄,鲜明如橘色,脘腹胀闷,不思饮食、厌油腻,恶心呕吐,尿少而赤。或身痒,发热,口干苦,便秘或大便不爽,或皮肤疮疡、湿疹流黄水,舌苔黄腻,脉濡数。
病机:嗜食辛辣肥甘厚味,引起脾湿胃热,湿热交阻,胆汁与湿热相结,外溢于肌肤而发黄致痒;热为阳邪,故黄色鲜明如橘色;湿热中阻,则不思饮食,厌油腻,甚至胃浊上逆而恶心呕吐;湿热下注膀胱,而尿黄短赤;湿盛则泄泻;热盛则发热,口干,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濡数,均属湿热熏蒸之象。本证之黄疸,消化道症状严重脉缓;肝胆湿热之黄疸,肝胆经症状严重脉濡弦,需细分辨。湿热在皮肤,则成湿疹、脓疱病、皮肤溃疡等。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举例:黄疸常用茵陈蒿汤加减。茵陈、栀子、茯苓、泽泻、白茅根、焦山楂、佩兰、板蓝根。
脓疱病和湿疹用:生薏苡米、黄柏、栀子、黄芩、金银花、连翘、生地、玄参、苦参、地肤子、白鲜皮。
随症加减:食少厌食油腻加黄连、焦山楂;恶心呕吐加陈皮、竹茹;尿少身倦加薏苡仁、六一散,大便不爽加大黄、番泻叶。

六、脾不统血
各种出血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痔疮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皮下出血等。
主症:脾气虚兼有出血者。面色无华、萎黄,气短懒言,肢体困倦乏力;月经过多,点滴而下;便血,尿血,皮下出血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沉细而缓。
病机:脾虚不能统血,则血不归经,溢于脉外。面色无华、萎黄,气短懒言,肢体困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沉细而缓。都是脾虚症状。
治法:补脾摄血、引血归经
药物:
1、 补益脾气:黄芪、党参、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
2、 止血:仙鹤草、刘寄奴、艾炭、血余炭、棕榈炭。
3、 随症加药:呕血加紫草、仙鹤草;便血加生地榆、槐花、侧柏叶或伏龙肝;尿血加旱莲草、小蓟。胃出血加三七。
方药举例:一般用归脾汤加减。人参、白术、黄芪、当归、木香、仙鹤草、刘寄奴。

七、 心脾两虚
神经官能症、心率失常、早搏、贫血、轻度失眠。
主症:心悸健忘,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食欲减退,腹胀便溏,倦怠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左寸弱、右关弱。
病机:心主神志,脾主运化。心虚则神不内守,出现健忘失眠、思慕无穷,多梦纷纭,心悸怔忡;脾虚则运化失司,则食欲减退,腹胀便溏,倦怠无力,面色萎黄。六脉沉细,为气血不足,心脾两虚之象。
治法:补益心脾
药物:
1、 补心:人参、黄芪、党参、西洋参、太子参。
2、 不眠:枣仁、柏子仁、茯苓、茯神,思虑过度用远志。
3、 补脾: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甘草。
方药举例:一般用归脾汤加减。

七、 肝脾不和

神经官能症、肝炎、肝硬化。

主症:既有肝旺的症候,又有脾虚的症候。两胁胀满,不思饮食,腹胀肠鸣,大便溏泻。舌质淡,苔白腻,脉弦。

病机:肝木克脾土,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脾虚而运化失常。

治法:疏肝健脾

药物:

1、 疏肝:柴胡、白芍、香附、郁金。

2、 健脾:白术、茯苓、薏苡米、山药。

3、 随症加药:胁肋胀痛加柴胡、白芍、青皮;腹胀加厚朴、木香;便溏加莲子肉、伏龙肝、石榴皮。

方药举例:一般用逍遥丸加减。柴胡、白芍、茯苓、白术、广木香、香附、郁金。

八、 胃火炽盛(邪热扰胃、胃火)

某些传染病高热期、糖尿病、牙周病、口轻溃疡等。

主症:烦渴多饮或渴欲饮冷,多食易饥,口臭嘈杂,牙龈肿痛,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洪大、滑数。

病机:胃火炽盛耗伤胃阴,则口渴多饮或喜冷饮;火能消谷,则多食易饥。胃热上蒸则口臭嘈杂;齿龈为胃经脉络所过,胃热上冲,则牙龈肿痛。热伤津液,则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洪大、滑数,均为胃火炽盛之象。

治法:清胃泻火

药物:

清胃火:生石膏、知母、栀子、黄连、黄芩、山豆根、大黄。清热生津用石斛、天花粉、芦根、北沙参。

方药举例:山豆根、生石膏、知母、升麻、黄连、当归、生地黄、玄参。

九、 胃阴不足

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糖尿病。

主症:口唇干燥,不思饮食,食后饱胀,大便燥结,干呕呃逆,舌干少津,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病机: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不能化生水谷精微,阴液之源枯竭,或胃火耗伤津液,虚火上扰,胃阴不足,则见口干唇燥,大便秘结,舌质红,脉细数无力等症。胃阴亏耗,胃失濡养,纳化失司,导致饮食减少,食后饱胀;胃失和降,则干呕呃逆。

治法:滋阴养胃

药物:

1、 养胃阴:北沙参、麦冬、生地、玄参、石斛、芦根、天花粉、玉竹、西洋参、太子参。

2、 随症加药:口干舌燥加芦根、天花粉;干呕加竹茹;呃逆加代赭石、旋复花;便秘加火麻仁、郁李仁、小胡麻。不思饮食加砂仁、白蔻、鸡内金。

方药举例:一般用麦门冬汤加减。麦冬、沙参、生地、石斛、太子参、乌梅。

十、 肝胃不和

胃溃疡、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肝炎、肝硬化。

主症:胁肋胀痛,胃脘胀满、疼痛,食欲不振,嗳气吐酸或呕吐,或见心烦易怒,脉弦。

病机:肝木克脾土,肝强脾弱,左关脉弦,右关脉弱。肝强木旺则胸胁乳房胀痛;胃弱土衰则腹胀、便溏、食少纳呆。

治法:疏肝和胃

药物:

1、 疏肝:香附、郁金、柴胡、白芍、香橼、佛手。

2、 和胃:陈皮、半夏、砂仁、木香。

3、 随症加药:疼痛拒按加香附、郁金;泛酸嘈杂加吴茱萸、黄连;或加乌贼骨;口苦加黄连;嗳气加旋复花、佛手。

方药举例:一般用四逆散合左金丸。柴胡、白芍、陈皮、枳壳、半夏、吴茱萸、黄连。

十一、食滞胃脘

消化不良、停食、急性胰腺炎、肝功能不好。

主症:胃腹胀满,呕吐酸腐,嗳气反酸,不思饮食,大便溏薄或秘结。舌苔厚腻,脉滑,关部滑重。

病机:饮食积滞、饱食过伤脾胃,脾之运化失司,中焦气机受阻,则脘腹胀满;食滞于胃,浊气上逆,则嗳腐吐酸,不思饮食,大便溏薄或秘结;食浊中阻,则舌苔厚腻,脉滑;中州位于右关,则关脉滑重。

治法:消食导滞

药物:

1、 健脾消食:消肉食用山楂;消谷食用炒谷芽;消面食用炒麦芽、焦神曲;消食开胃用鸡内金。行气开胃用砂仁;开胃止吐用蔻仁。

2、 导滞:炒枳实、炒枳壳,焦槟榔、炒莱菔子、大黄。

3、 随症加减:口臭加黄连、栀子。

方药举例:一般用保和丸加减。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炒莱菔子、茯苓、半夏、枳壳、陈皮、连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