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命的R on T解读,你值得拥有

 2018MZYS 2019-08-21


来源:临床心电学杂志/美国德克萨斯心脏研究所    

1949 年,Smirk 最早提出了 R on T 型室早的概 念(R Waves Interrupting T Waves),并认为,一定情况 时,R on T 型室早可诱发室速 / 室颤(VT/VF)。其后, 不少学者将 R on T 型室早视为 VT/VF 的预警指标。

[定义及心电图表现] 

   R on T 型室早是指室早的 QRS 波落在前一心搏的 T 波之上,当基础心搏伴 QTc 延长时可能引发尖端扭转型室速(TdP);QTc 正 常时可能引发多形性室速。当诱发 VT/VF 的 R on T 型室早的联律间期≤300ms 时,称为极短联律间期 的室早诱发了室颤,属于特发性室颤。

[发生机制] 

   R on T 型室早的形成及能否诱发 VT/VF 的机制复杂。目前认为:

①心室易损期理论:正 常时,T 波顶峰前 20~30ms 的范围称为心室易损期, 此时心室肌细胞的相对不应期刚刚开始或马上开始, 使其不应期离散度大,再加上病理因素能使室颤发生阈值降低时,落入该期的 R on T 型室早则可诱发 VT/VF(图 1A);

②触发机制:在病理或遗传因素的作 用下,心室肌或浦氏纤维细胞动作电位的复极 3 相发 生瞬时内向电流时,可形成一次新的除极(3 相早后除 极,EAD)。参与 EAD 的离子机制包括 L- 型钙通道的 再次激活,肌浆网释放大量 Ca2+,导致钠钙交换体的 活性增强;

③其他机制:R on T 型室早还能通过自律 性增高等机制诱发并维持 VT/VF(图 B)。

[临床意义] 

   R on T 型室早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 病者,如特发性室颤;但更多见于心肌缺血、梗死,心 肌病,遗传性心律失常等情况。对于急危重症伴频发 R on T 型室早者,应给予密切监护和常备抗心律失 常药物及除颤器。应紧急纠正基础疾病。对于 QT 延 长者,可采取快速起搏提高心率而缩短 QT,静推硫 酸镁或异丙肾上腺素等防止 Td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