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解《伤寒论》

 老玉米棒 2019-09-01

(作者:美国中医研究院   苏小白针炙师  曾出版《详解黄帝内经》)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中医认为,人体是由阳阴两部分组成的,而阳则又因着阳气的多少,分为太阳、阳明与少阳。太阳是人体阳气最多的,占有三分阳气。中医也讲究“天人合一”,一阳为少阳,类象为初升之太阳;太阳升到一定程度,化为二阳,即阳明;然后再化生得阳气多,多到三阳,即为太阳。也即,一阳生二阳,二阳生三阳,等同于一生二,二生三。《内经》中有“少阳属肾”的话,即是从此处来。一阳是生命之初,最根本的阳气,即先天肾气;生命成长,需要脾胃化生水谷之气,即需要阳明胃气;脾胃化生的水谷气,上升到肺,由肺朝百脉化生真气,充养五脏;肺开宣水气,薰肤充身泽皮毛。真气里有卫气,并肺开宣的薰肤充身泽皮毛的水气,合称为太阳之气。因此,太阳之气,在外,即为充养体表的水气;在内,可分为肺气、胃气并肾气,所以,太阳病有喘症,是牵扯到肺;有呕逆,是牵扯到胃;有“发热而反脉沉者”,是牵扯到肾,这是三部太阳之气,即太阳之天地人三部之气。太阳在外,即充养体表的水气,若感受风寒之邪,即为表证。表证,即为体表的症状。表证是最轻,也是在体表的太阳病。太阳病,一般情形下多表现为表证,如果深层次一点的太阳病,就会化作太阳腑证,或者伤及到阳明与少阳,成为与二者之合病。

因此,探讨太阳病,一般情形下是说的表证,表证是太阳病的主要表现形式。它的主证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三大证侯,都是在表证这一层。凡具有这三个证的,都可以叫太阳病,也即表证。也就是说,太阳病包含表证,但并不全表现为表证。表证是太阳病,但太阳病决不等同于就是表证,也是里证和合病。但在这里,仲景主要是谈的太阳表证这一层,也可以权且看作,太阳病即为表证。这个概念要弄清。

这里说“太阳之为病”,是说的是太阳主表这一层的太阳病了,其表现为脉浮,头顶强病而恶寒。因为是表证,外来风寒邪气伤了在表的阳气,体内气血就是奋起抗邪于表,因此气血浮动,脉就表现为浮;抗邪于表,就有可能发热。头项部是诸阳之首,最易伤及,因此就会表现出头项强痛之症状;又因为阳气为风寒邪气所伤,就会出现怕冷的症状。

2019/8/27,支颐窥月斋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在表证这一层面上有两个证,一个是太阳中风表虚证,即桂枝汤证;一个是太阳伤寒表实证,即麻黄汤证。现在这一条讲的是太阳中风表虚证。所谓太阳中风证,即为太阳之表这一层受到了风邪之伤,我们已经知道太阳表层这一层也是阳阳合和的,其阳即肺部宣发的肺气,其阴即肺部宣发的水,也即水气。水气在体表,薰肤充身泽毛,二者和洽,“相亲相爱”,今天突然闯进来一个“外客”,即外来的风邪,风本为六气之一,六气之风寒暑湿燥火本来是大自然正常之气,因体质或情志因素,六气也会化为淫邪之气伤人,现在这个风就是风邪客于人,伤了人之太阳之表了。体表之气与水,本是和好的一对“夫妻”,突然闯进来一个风阳之邪,风为阳邪嘛,风主开泄,是要破坏他们家庭的呆,那个本身的“气”也为阳,“一看不对头”就要奋起抗争,二阳交争,必定发热;这边二阳打着呢,咱们说了,这个风邪还有另一桩本事,就是主开泄,悄悄将密闭的家门给打开了,那么“水”呢,也就悄悄溜出来喽,于是中风证的另一个症状就是汗出。不过,这个汗可不是大汗,不是像阳明热证那样的汗出濈濈然,只是病人身体摸上去有点潮润,有点湿,为什么?因为它是表层的水,还没到里头的营阴,当然此“水”此处也可叫营阴,只是表层那一部分的,很少。因为,此病人是被风邪所伤,故而怕风;风一刮,就怕冷;没有风,怕冷的症状就减轻或缓解了。脉是浮的,太阳病表证的脉都是浮的,这个原因咱们前头讲了,即是风与寒中伤表层,体内正气到外抗邪,脉就显浮。因为中风证有汗出,汗为营阴,营阴受损,损则少,其流即缓。以上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即为太阳中风证的四大症状。太阳中风证因为是伤风,为风邪所伤,风主开泄,有汗出,与伤寒证比较来看,其表是虚的,也就是不是伤寒证之寒所郁闭的,因此又叫太阳中风表虚证。此证的治方是桂枝汤,后世医家又称此证为桂枝汤证;桂枝汤证不同于玉屏风散证,二者同为表虚,桂枝汤证是中风之后导致的表虚,是风邪之实证;而玉屏风散证则是虚人自汗出,是虚证,中风不是致病主因,即发热不厉害。

2019/8/28,支颐窥月斋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上边,咱们谈过,太阳病表证这一层次有两个典型证,一曰太阳中风证,二曰太阳伤寒证,太阳中风是伤于风,太阳伤寒是伤于寒。前边,我们已经讲过太阳中风,今天讲太阳伤寒。太阳伤寒这一个证候,是属于太阳病表证范畴里的,所以经文起笔就道:“太阳病”。那么什么样的太阳病是伤寒证呢?也即太阳伤寒证具有哪些脉症反映呢?“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就是病人来就诊时或已是发热的,或者没有发热。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太阳伤寒是伤于寒,即为寒邪所伤,寒比风“威力”要大,一下子中于身上,如大兵压境,边境线上的“护卫”由于“敌众我寡”一时间无力抵抗,无力交争,就不会发烧;当过一阵,体内正气调动过来,体表的卫气有所补充强大,就奋起抗邪,正邪交争于体表,就发烧了。但不管即时发烧与否,病人必恶寒,怕冷,不发烧时,寒邪威力猛且大,当然显示出一派寒象,怕冷;出现正邪交争即发烧症状时,体表也是为寒所伤困着,也是怕冷,因此说“必恶寒”。寒是主痛的,寒邪闭郁体表,伤及体表水气,体表水气运行滞塞,不畅通,不通则痛,因此会出现“体痛”之症,伤寒“八症”,其一症就是痛,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痛。因为寒邪比风邪其势要猛,前边咱们说过,太阳阳气有三部,分别是肺气、胃气与肾气,由于寒势力大,肺中之太阳气一时应对不及,人体就会调动胃中之气来出击抵抗,大家知道,胃气本是主降的,胃气降浊,现在胃气要升,故出现“呕逆”之症,只不过这种胃气上逆,不是呕吐,只是干呕。“脉阴阳俱紧者”,凡脉皆有阴脉阳脉,阴阳之意也各有分别,此处之阴阳脉是指寸关迟三部脉都紧,紧脉主寒,主痛,伤寒是为寒邪所伤,故显紧脉;伤寒有体痛,故也是紧脉。寸关迟三部之脉都有紧意,都是紧脉,具备了以上诸症之反映的便是伤寒证。临床上辨伤寒与中风的主要依据是,中风汗出,伤寒无汗。这是因为风主疏泄,腠理开,“阴弱者”汗自出;而伤寒是寒邪闭郁体表,卫阳虽然也“离水”而出外抗击,但体表之水仍被寒邪闭郁着,故不出汗。

2019/8/29,支颐窥月斋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上边,咱们谈过太阳病的总纲,以及太阳病表证这一层的两个基本证型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的脉证表现,下边我们谈太阳病表证的传变。诸君知道,上边咱也有所谈及,那便是《伤寒论》中所谓“太阳”,大致说来有三个层次或者叫概念的表达,一是“体之太阳”,一是“经之太阳”,一是“腑之太阳”。人体的太阳,又有三部:肺、胃、肾。《伤寒论》在辨证方法上,后世医家归纳总结是,六经辨证。鄙人也同意这“六经辨证”的基本看法,但对于此处之“经”,切切不可拘泥了去理解。此处之“经”,非但指太阳经、阳明经或少阳经等等六经在人体循行的那些“线”,更重要的是,“经”也有“经管”之意,即六经所管辖或者叫影响的区域。《伤寒论》中疾病的传变是复杂的,大致有“循经传”、“非循经传”、“直中”这许多形式,这些形式只是一个大概的规律,这些规律,若被我们掌握了,会在临床上有主动权。但这些“规律”并非一成不变,并非“铁律”,只是有可能这样传变。

太阳病表证往里走,有几种方向,一个是循着太阳经往里到太阳腑,这里是说的证的传变;一个是循着太阳经往里到阳明、少阳经等,这里是说的病的传变,这些都是有可能的。这,就像一条大路,走着走着就有许多岔路,至于往哪里走或停下不走,会因各人体质不可而有异。在这里,仲景是先谈了太阳病表证往里走,走到阳明、少阳这个方面来的,是“病”的变化,也即太阳伤寒或中风,若误治失治,这些客表的风寒之邪会往里去,导致离开了“太阳病”这一概念,而向里传入阳明成为阳明病,或传入少阳成为少阳病等,是说的是“病”的传变。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这一句是说,人体受到了风寒所伤,也即风寒邪气伤人,最先伤到的是人体的太阳。这是因为太阳阳气最多,一来主表的区域最大,二来“背后牵扯的‘部门’最多”,上边咱们说过,太阳阳气在人体这一层面上就有天地人三部之阳气,背后提供的部门多,外来邪气入侵时,也最容易出现问题,指不一定哪个部门弱些或不主动些,就会导致受伤,因此风寒邪气来侵,伤到体表了,太阳受之,太阳要受到损伤,也即太阳要有病了,此为太阳病。

“脉若静者,为不传”。太阳病最先表现的是表证,这里就是从表证谈起,谈到太阳病的传变。也就是说,我们再强调一遍的是,在《伤寒论》中,有时候这个太阳病,可以是表证的互词,就如一家子人,在家里是有父兄各个之别的,一个人出门在外,这个人,即可代表这家人。这里说脉证表现的是太阳表证,但这时候的表证,即可代表为太阳病。太阳表证的脉,不管伤寒还是中风,其脉是浮的,如果脉一直浮的,或浮缓或浮紧,不去变化,安安静静一直是这种浮缓或浮紧脉,那么疾病,就没有往下传,没有往里走,也就是还是太阳病中的表证,也可以说是还是太阳病。

“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这一句是说的脉证变化了。“颇”,即为很的意思,这个病人很想吐,喜欢呕吐,忍不住要呕吐,少阳病喜呕呀,说明这个病已传到少阳病了;至于少阳病为何喜呕?我们还是等到少阳病时细谈,这里暂且放下,但我们要知道,“喜呕”是少阳病的一个主证。“若”,就是如果的意思,如果这个病人出现“躁烦”,提示病已入阳明,因为“躁烦”是阳明里有热的一个主要症状。此时病人的脉象也发生变化了,即变得数急,由浮缓或浮紧变数急脉了,脉证发生了以上改变,即提示太阳病已经传变了。

2019/8/30,支颐窥月斋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上一条,咱们讲过,或伤寒或中风,都是属于表证,属于太阳病中的表证范畴,如果过罢一日,注意这个一日不可拘泥了看,就是发病过了初始阶段,如果脉证不发生变化,即脉若静者为不传;如果脉证发生了变化,即脉由浮缓(中风脉)、浮紧(伤寒脉)一变而为数急脉,数主里有热,并且此时或出现“颇欲吐”,说明病已传入少阳,少阳病喜呕;或出现燥烦,说明病已入阳明,阳明病里热上扰心神多燥烦。这一条是谈,太阳表证,或中风或伤寒,经过一段时日之后,也即“伤寒二、三日”,伤寒(也可代指中风,《伤寒论》中,伤寒与中风有时候是互词,可以看作一词二义!)都过去二三天了,“二、三日”也是个虚指,指代日子过去了一小段时间了,如果此时脉证没有出现变化,即“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也就是说症状没有出现变化,此处特举例说是没有出现阳明证的燥烦与少阳证的喜呕,主是提示太阳病表证没有往下传。这是个一般规律,因为表证中的风寒邪气,如果往下走,往里传,入里往往会化热,如果是传入阳明,胃中有热,会上扰心神致燥烦;如果入少阳,胆腑有热会犯胃致呕,现在没有这些症状,说明表证之风寒邪气没有化热,也即没有往里传入。

2019/8/31,支颐窥月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