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孟子》中的政治观及现在社会的实践

 渐华 2019-09-10

摘要:孟子提出的民本思想,虽有一定局限,但其富有创造性的贡献,可以使古代君主体制走向开明专制,而非绝对独裁,值得当代人的借鉴学习。本文主要研究《孟子》中提到的政治观,以及其中出现的“民为邦本,民贵君轻,顺从民意”等观点,并联系当代社会现象,探讨孟子思想的运用。

  孟子是中国历史上比肩孔子的儒家圣人,是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他在政治管理上也有着极大的思想贡献。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就是老百姓的生存与温饱已经面临严重威胁,这也是当时最大的民生问题,却很少人注意到。孟子身处这样的政治环境,面对百姓疾苦与民生问题,提出了他的仁政学说。[1]因此孟子的仁政,就是关心人民疾苦,解决民生问题,并且将其作为政治的第一要务,需要执政者引起重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孟子将人民放在了第一位,国家次之,君在最后。这是因为先有那一个一个的百姓组成在一起,才组成了一个大的国家,正因为有了一个国家,“君”才能实际存在。“君”的位置是因为国家而存在的。国家和人民就好比房子和石砖,如果不是有一块块的转头砌起来,哪里会存在一个完整的房子,没有“房子”,又何来的君主之言。此外《荀子·王制》里面提到“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里面将君主比作是船,而平民百姓比作是水。水能承载船,也能倾覆船。若君主想要安宁,就应将勤于政事将百姓放在第一位,重视百姓,这样百姓才会爱戴自己的君主心甘情愿地为国家效力。执政者也需用心去对待自己的百姓,在满足他们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应去尊敬他们。

孟子也说过:“君之视臣如手足,臣则视君如心腹;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君主将世人视为什么,世人也相应的把君主视为什么,这是不太可能在君主目无余子的情况下要求下属做到真正尊敬。若君主能够对待臣下如同手足,臣下也必将君主当腹心,愿以死相报。就像三国时期,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将他们视为自己的亲兄弟,从而使其他二人愿意为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刘备也愿意放低自己的姿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从而使他愿意为了他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就是这个道理。君主愿意与民同甘共苦,为民着想,人民也会为君主着想。孟子向齐宣王提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观点,并向他阐述了其中的重要性: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借用向齐宣王谈论音乐,讲述“与民同乐”的思想。君王施行仁政,与人民休戚与共,同享欢乐。身处战国时代的孟子,在人们尚未设计出一套完整合理的民主制度来落实这些道理,使之成为可操作的执政措施的时候,竟能提出如此进步之民主概念,这和西方晚近几年才出现民主思想相较起来,实在是非常可贵。从另一方面来看,即使是在民主制度缺失的社会里,也会不自主地遵循上述道理,历代中国朝代之衰亡,莫不归因于民心的向背,昏君终将会被推翻,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而朝代兴隆者,多是因为能不违背人民之需要,并做到兴利除弊,古人言:“得民心者得天下”便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最佳批注。[2]孟子强调“民为贵”,为君者应该关心民众疾苦,认真听取民众意见,做到与民同乐。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孟子·梁惠王下》)

进贤,任免和处置人,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政事。孟子认为,对于这些问题的抉择,作为君主不仅要听取左右亲信和大夫门的意见,还要参考国人的建议。将其作为依据来考察这一个人是否应该任用,罢免或者处死。做到这些才能算作百姓的父母。而像这种对宪法和法律不尊重,无视法律威严,随意改变其中内容,并且让群众甚至是让有较高官职的人,不敢对“君王”提出反对的声音,将所有权力全部集中在一个人手上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孟子提倡的“民为贵”不能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还会给社会带来很多风险和不稳定性,使国家走向倒退的路线,是不可取的。

  虽然《孟子》中提到的理论还存在很多弊端,而且其提倡的民本思想实际与现代西方民主制度本质上还是不同。民本思想中,人民还是处于被动状态,被动地接受仁政的惠泽和礼乐教化的熏陶,不像民主政治思想是自下而上由公民主动去争取人权自由[5]。尽管在仁政的环境下,人民也可以生活得很安逸,但并非所有执政者都能做到是贤能的,一旦其出现集权的想法,“仁政”下的人民就像温水里的青蛙一样,幸福且危险。因此,对于由历史沉淀下来的经典,我们也应用批判地眼神去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让里面的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