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艰 辛(长生草-5)

 草根屋主 2019-10-02

从此以后,果然如亮亮父亲说的那样,连续几年他们都不给奶奶一分钱,也不回家,没办法,奶奶就请人在院子里垒了一个猪圈,每年都买几头小猪,喂大卖钱。还搭了一个鸡窝,喂了十几只鸡,下的鸡蛋大部分都舍不得吃,也都拿去卖钱,以此来贴补三个人的开销。

其实,自亮亮的父亲被奶奶骂走那次后,真的有好几年时间,都没有回家来看过奶奶和亮亮。儿媳妇回不回来暂且不说,单就亮亮的父亲来说,不管怎样都应该回来看看,哪怕是偷偷地回来,可是,没有!没有媳妇的话,他一次都不敢回来,就连每月挣的工资都是原封不动的缴给媳妇,你说,他还能干点什么?所以,人家就是这样听话、就是这样乖!

就这样僵持着,两不往来,一直僵持了4~5年时间。

奶奶的意思是反正孩子我是不送人,给你们养着,等他长大以后看你们怎么办?

亮亮的父亲和他的第三任妻子郝碏琴,在这期间已经在县城结婚,组成了新的家庭,并且还生了个小女儿,取名叫郑如烟,比亮亮小4岁,连着带过来的那个大女儿郑如霜,就是二个女儿了,还有一个侄子郝贤成和他的爷爷(即亮亮的外公),再加上亮亮的父亲第一次离婚后留下的儿子郑邦辉,这已经是一大家子人了,郝碏琴还希望把亮亮留下来吗?而且,亮亮还不满3岁,这要费多少功夫?

所以,郝碏琴才坚决让亮亮的父亲把亮亮送走,否则,就不给奶奶生活费。

她想,只要不给你生活费,看你怎么养,何况家里还有一个“小叔”,等你没有钱了,养活不了了,不用别人说你就会送走的。谁知,5~6年时间过去了,奶奶就是如此的倔强、自信,你们不给钱,我就自给自足,所以,奶奶才请人在院子里垒了猪圈,搭了鸡窝,而且,还种有1亩多地,一年下来,3个人的开销勉强够用。

也就因为这样,亮亮和他的叔叔早早地就承受了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艰辛。

1969年,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自1959~1961年三年大饥荒后,国家虽然渡过了最困难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各方面也都有了好转,但是,受到的伤害却是一时无法逆转的,何况还有反革命集团给党和国家、各族人民带来的严重内乱。所以,那时候粮食还是非常短缺的,因此,才有“农村粮”、“供应粮”之分。

“农村粮”的除上缴了公粮以外,人的口粮就所剩无几,特别是在那最困难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农民种地获得的粮食还不够缴公粮,所以,到处都是摘树叶、挖野菜的人们,哪有多余的粮食来喂猪、喂鸡?

因此,在亮亮6、7岁时,每到吃饭的时候,亮亮和他的叔叔两个人,却是提着一个小水桶和一个带把的箩筐,穿梭在国营和集体单位的食堂或者煤灰堆上。

因为,他们村是一个公社所在地(现在叫乡镇),市场上有人民公社、信用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粮食收购站、邮电所、医院等国家单位,而这些单位都有职工食堂,食堂都烧煤炭,去这些单位的食堂或者煤灰堆上,一是在食堂抢剩饭剩菜;二是在煤灰堆上捡拾没有烧透的焦炭。

之所以说抢,是因为要的人非常多,去的迟了就没有了,就被别人抢先倒走了。有时候,就是在那里等着,眼看着人家吃饭,等着人家吃完了,如果有点剩饭剩菜,就赶紧倒在自己的小桶里。有时候没有,就白等了,就得再等着人家把锅洗了,然后,把洗锅水倒上点。

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两个都是把泔水和焦炭块抬回来后,才要吃饭的。泔脚水用来喂猪、喂鸡,焦炭块用来冬天生火取暖。

春、夏、秋天还好些,冬天是最难熬的日子,他们俩个的小手一到冬天就会红肿、开裂、疼痛,奶奶非常心疼,可是没有办法,没有多余的钱来开支,不然,生活将无法继续!

那时候,还经常把玉米脱掉的玉米皮,团成疙瘩蒸熟,当饭来吃。野外的槐花、榆钱、柳絮,摘回来,拌点玉米面蒸熟,有条件的再用小葱炒一炒,那可是十分的好吃呐!还有好多种野菜都是当主食来吃的。小米脱掉的糠皮也不会丢掉,好些的蒸成疙瘩吃,不好的拿去喂猪,那也是最好的饲料。

注解:

②供应粮:是指从1953年开始,到1992年期间,实行的非农业户口才享有的权利。即按照每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工种等,根据国家标准由国家在各个地区承办的粮站,每月向城镇居民提供一定数量的米面、食用油、大豆等等各种日用生活用品,并附有粮票、油票、肉票、豆票、布票、煤票等凭证。每家每户都领有一本《城镇居民粮油供应证》,里面有12个月的供应表格,家里几口人,每人每月粗粮、细粮、食用油的供应量各是多少,非常详细。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这样,遍地都是个人粮油店。那时候粮食短缺,为了能够保证每人都有饭吃,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从此以后“所有收购量和供应量,收购标准和供应标准,收购价格和供应价格等,都必须由中央统一规定或经中央批准”。统购统销政策由此正式形成。统购统销不仅是解决城市粮食问题的手段,也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1953年12月统购统销政策在全国正式实施。

因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不再允许个人经营,城市居民吃饭必须到指定的粮站购买米面、食油。一个粮站供应一个区域的居民,是既定的模式化管理。居民吃什么不能自由选择,只能是粮站有什么,你们就得吃什么。

各个区域的粮站成了当时最吃香的部门,它主宰着人们的生活命脉。而“供应粮”的特殊身份则是主宰着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比如在上学、招聘、参军、工作等等方面,和农业户口相比国家都有许多不一样的优惠和照顾。

而农村户口是不能享受这一切的,但对农民来说,这种有保证的粮食定量是一种求之不得的特权。所以,那时候多少人碰破头皮都想拥有这一身份,但却不是随便就可以拥有的,因此,吃供应粮确确实实是那时候城市居民的身份体现。

③泔水:也叫泔脚、泔脚水。是指倒掉的残汤剩菜,以及淘米、洗菜用过的水和洗刷锅碗后的水混合在一起,统称泔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