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热2个月验案(柴胡桂枝汤)

 踏遍青山的中医 2019-11-06

 患者 崔X 女 35岁 药剂师

    就诊日期:2019年2月14日

    主诉:持续低热2月余,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自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体温波动在37.4-38.0之间,间断应用罗氏芬等抗生素效果不佳。查血常规、自身抗体谱、肿瘤标记物、痰培养、痰涂片、鼻窦CT等均未见明显异常。一周前因扁桃体发炎,伴咯黄痰,自行服用抗生素治疗后扁桃体炎症好转,但仍低热不退,遂来就诊。

    刻下症:发热每于傍晚太阳下山后出现,最高温度不超过38.0,伴有恶寒,无汗,平素易外感,乏力,四逆,咽干、咽痛,口干欲饮,纳差,时有恶心,晨起自心下至少腹胀满,偶有胸中发热,烧灼感,身痒,头晕,耳鸣,腰痛,腹胀,夜尿3次,大便粘,不成形,日2-3次,近期月经推迟10天。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辨证属于少阳枢机不利,太阳营卫不和,兼有水饮不化。治当以和解少阳,调和营卫,温阳化饮。处方柴胡桂枝汤合苓桂术甘汤。

    柴胡15g       黄芩12g       生姜10g       法半夏12g

    党参10g       炙甘草10g     大枣10g       桂枝12g

    白芍12g       炒白术10g     茯苓15g

    患者以上方调服4天,2019年2月18复诊时诉:服上方1小时后即热退,后监测体温最高36.9,恶寒显减,乏力改善,背痒消失,无夜尿,腰疼减轻,大便粘好转,已逐步成型。刻下恶风,乏力,时头晕,厌油腻,腹胀,苔薄白微腻,脉细弦滑。辨证属于气虚阳郁,予玉屏风散合四逆散加减以巩固。

    【按】 低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一般是指体温超过正常,但在38以下者。引起低热的原因较多,要依据临床表现审因论治。低热常见病因包括:感染性低热,如结核菌感染、慢性胆道感染、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盆腔炎等;非感染性低热,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风湿热、红斑狼疮、血液病、肿瘤等;其他原因引起的低热,如情绪不稳定、过度紧张等精神心理原因引起中枢的体温调节紊乱,造成不明原因的低热。

    本案患者发热2月余,以往来寒热,休作有时为主症,同时兼有胸中发热、心下至少腹胀满、时有恶心、纳差而不欲饮食、口苦咽干、夜尿频多等症状,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是以少阳枢机不利、太阳营卫不和为主,复兼有水饮内停,治以柴胡桂枝汤合苓桂术甘汤以和解少阳,调和营卫,温阳化饮。患者服上方1小时后遂即热退,连续服药4剂后,背痒消失,夜尿已无,腰疼减轻,大便粘好转,余诸症减轻。

    柴胡桂枝汤见于《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本证为太阳表证未解之际,进而邪入少阳,实属太阳少阳并病。太阳证未解,自当表散,邪入少阳,则需和解。故本证取太少两解之法,然用方之大小,必依病情轻重以为进退。本条恶寒而曰“微”,知发热亦微;仅见肢节烦疼而无头项强痛及周身疼痛,可知太阳表证尚轻;“微呕”而非心烦喜呕,心下支结而无胸胁苦满,而知少阳证亦不重。太少证候俱轻,故以小柴胡汤、桂枝汤合方减半而投,一则调和枢机而祛少阳之邪,一则调和营卫以散未尽之表,是为太少表里双解之轻剂。

    观此案患者发热不甚,恶寒亦不显,是太阳表证未罢,风寒邪气仍留于表;往来寒热,休作有时,乃正邪分争于少阳半表半里之位;胸中发热是与胸胁苦满同类而轻者,为邪气已入于少阳,致其枢机不利,胆热犯胃之故;患者自觉心下至少腹胀满即心下支结,是为少阳之脉,从缺盆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其经气郁结之故;时有恶心,纳差而不欲饮食,为邪气已入于少阳,致其枢机不利,胆热犯胃之由。太阳证未解,自当表散,邪入少阳,则需和解,故予柴胡桂枝汤以表里双解。

    苓桂术甘汤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凡两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此三条原文所述病证皆为水液代谢失常,气不化水,水停于内而为患,故称之为“水气病”。水气,既包含有形的水饮,又包括无形的水寒之气。水谓其形,寒谓其气,如影之随行,不可分割,往往合一而发病。如尤在泾在《伤寒贯珠集》中言:“此伤寒邪解而饮发之证,饮停于中则满,逆于上则气冲而头眩,入于经则身振振而动摇”;又如唐宗海《伤寒论浅注补正》曰:“心下逆满,是停水不化;气上冲心,是水气上泛,与真武证之心下悸同意;起则头眩,与真武证之寒水上冒头眩同意……真武证重,故用附子以温水,此证轻,故用桂枝以化水也”。水气病的治疗,宗“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以温阳化饮为主,故以茯苓、白术以蠲饮气,桂枝、甘草以生阳气,以苓桂术甘汤为代表方。观此患者,上有口干欲饮,下有小便不利,夜尿3次,为水气不化,津液不能布行之故,故复予苓桂术甘汤以温阳化气以蠲饮,助柴胡桂枝汤以和解少阳,调和营卫。

    该患者发热日久,间断自行服用抗生素效果不佳。经日久失治误治,导致疾病病情挟杂,迁延不愈。此时,单一方难以胜任,故融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调和营卫为基础,同时合用苓桂术甘汤以温阳化饮。二诊时针对患者平素易感的特点,辨证为气虚阳郁,予玉屏风散合四逆散加减以巩固。善后。

刘妙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