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族人口比例在北方区域的恢复

 思明居士 2019-12-02
汉族人口比例在北方区域的恢复

拓跋焘(408年~452年)想象图,他与苻坚和石勒一样,是当时胡人中的雄才大略者。与苻坚和石勒不同之处是,他所属的族群的后代融入了汉族。

拓跋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在战争中,被驱迫当兵的各族人民在前冲锋,鲜卑骑兵在后驱逼。451年,拓跋焘率军进攻刘宋盱眙(xū yí)城时,写信给守将臧质说:今所遣攻城士卒,皆非拓跋族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人,城南是秦陇一带的氐、羌人。如果你杀死丁零族士兵,正可以减少常山(治元氏,今河北元氏西北)、赵郡(治平棘,今河北赵县)的反抗力量;胡族士兵死了,正可减少并州的反抗力量;氐、羌士兵死了,则可减少关中的反抗力量。无论你杀死哪部分士兵,对我都是有利的。

北魏兵民是分开的,兵用于打仗,民从事耕桑。兵主要由鲜卑及其他少数民族组成,农业主要由汉人经营。兵民之分也就是胡汉之分,也是胡汉分治的体现。士兵里面也分两种,一种是鲜卑兵,另外一种是非鲜卑兵。鲜卑兵由代北部落的鲜卑人组成,主要担任北魏的禁旅和边防六镇的士兵。这种兵带贵族性质,地位颇高,在魏文帝汉化之后有所改变。非鲜卑兵中,以高车兵最为重要,禁军和六镇边兵都有高车人。

上面的这两段内容,大家要认真看一看,很有意思。这基本可以理顺笔者的困惑——汉族人口比例在北方是怎样逐渐恢复的。汉朝与魏晋时期引进了大量胡人定居汉族北方传统生存区域,这导致汉族人口比例在北方地区明显下降。八王之乱导致中原汉族人口大损,这明显降低了汉族人口在北方地区的比例。第四次乱世前期,北方汉族人口又遭到大量屠杀,以及部分汉族人口南迁,这进一步促使北方地区汉族人口比例的下降。到冉闵屠胡之前,汉族人口占北方人口的比例大约在一半附近,汉族人口比例在北方地区已经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汉族已经明显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冉闵改变了汉族人口比例在北方持续下降的可怕趋势,冉闵之后的胡人政权之间的相互攻伐,虽然对汉族人口很有伤害,对胡人打击也很大,这个过程应该是降低了胡人的比例。

对胡人影响更大的政权是北魏时代,这是一个持续上百年的政权,领导着北方各族人口,汉族属于被奴役的主体,当时汉族人口毕竟占北方人口的一半或一半以上,是一个需要被北魏统治者特别对待的族群,特别需要防备的族群。汉族人口被排除出军队领域,这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统治者鲜卑人自然是军队的主要构成部分,由于鲜卑人在第四次乱世时期也得到了较大的毁灭,主要只剩余拓跋部鲜卑,人口数量比较少,这需要非鲜卑人参与军队组织,这些人口数量明显比汉族人口数量少的非鲜卑胡人,自然成为最佳选择,成为北魏军队的构成部分,这与清朝时期的满蒙军队构成情况类似。

但是北魏时期,不是清朝时期,北魏时期是一个南北对峙且多战争的时期,这导致职业军人的胡人大损,引起胡人人口比例的进一步下降,特别是非鲜卑胡人人口比例下降幅度更大。非鲜卑胡人不堪忍受鲜卑人压迫,被迫起义,最终失败。由于胡人抱团能力很强,几乎是整族参与起义,并且,北魏是鲜卑人政权,不是汉族政权,对起义者很不客气,这让胡人起义的失败后果很严重,对胡人具有毁灭性打击。最终,强悍的鲜卑拓跋部通过上百年的残酷统治,几乎灭绝了非鲜卑胡人。导致北方人口构成进一步简单化,变成以汉族人口为主,以鲜卑人为辅的人口构成局面。如果没有残暴的鲜卑人的上百年统治,北方胡人是很难被解决的。鲜卑人的北魏,对胡人客观上起着以毒攻毒的作用,最终促使汉族人口恢复到理想水平。

由此我们可以感觉到北魏是中国或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一段,是汉族复兴的历史关口,具有极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