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向军:青年教师成才的捷径——谈谈写作“教后感”

 三驾马车1966 2019-12-28

青年教师成才的捷径

——谈谈写作“教后感”

刘向军

一个“老师”和一个“好老师”的差别常是巨大的。有人这样很不客气的向教书多年的老师发问:你是教了二十年的书呢,还是教了一年的书重复了二十遍呢?这尖锐的问题颇有些有志不在年高,有才不在资格老的味道。但事实也是如此,一个年轻老师倘若不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恐怕到底也只是从一个“小老师”变成了一个“老老师”而已。

一般地说,青年老师起初仗着年轻气盛,尚能凭教学的热情冲刺一阵子,但多半很快就进入教学的“暮年”:天天如此,月月如斯,年年如是。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一般的教师们只满足于按时准点上了一节课,课后甚少反省这一节课的成败得失,而下一节课自然地就是按照上一节课的老样子“复制”下来。这一点,只要看一下不少教师所使用的陈旧的教案本就可知。一般所谓的好老师也不过是在积久的考试经验中知道什么篇目、哪些段落、何种知识点常考,并且手边积累了一些花花绿绿的各式考试复习资料而已。

真正的好老师,他自己很少自称是好老师的,因为他总能看到自己教学中的漏洞,他知道教学艺术是没有止境的,他总在思索着改进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法,总处在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之中。写“教后感”就是不断追求教学艺术完善的有效手段。青年教师要想早日成熟,早日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教学艺术水平的教师,那么写作“教后感”无疑是达此目的的一条捷径。

写“教后感”应注意以下五点。

其一、课时性。青年教师应该给自己的日常工作增加这样一条硬性制度:每节课后都要写“教后感”。要把写“教后感”看作和到时间就要上课一样来重视它,非写不可。只有这样,才不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流于形式。

其二、及时性。“教后感”的写作应该是在课上完之后随即进行,把刚刚结束的课堂上最使你有触动的东西即刻加以总结,否则,时过境迁,必定不能很好地对课堂实况给以总结。

其三、专题性。“教后感”所涉及的是全方位的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训练方式,不同的评价办法,不同的教学效果,内容包罗万象,什么都可在“教后感”中加以总结。但是,为了使“教后感”有更强的针对性,可有个阶段性的探索专题:或探索导入艺术,或探索板书艺术,或探索检测艺术,等等。专题“教后感”写得好,很快便是某一方面的教学权威了。

其四、解剖性。即便是青年教师,也会有自己不同课堂上的不同的成功之处。“教后感”固然要总结其成功之处,更重要的是冷静地反省自己的失败之处,否则,自我夸耀,自我满足,就难以有真正的提高。

其五、应用性。凡“教后感”,首先是要服务于教学的,所以,在总结之后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继而在下一节课上得以实施。否则,“教后感”就只能是一种蒙人蒙己的花架子。

其六、长期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毛病:难以把一种有益的探索坚持到底。青年教师面对教学艺术的殿堂,都要有自己是一个小学生的自我激励感,永远不要满足,也不能满足。从这一点上讲,写“教后感”不仅仅是青年教师的事,即便变成了中年、老年教师,也应该将写作“教后感”坚持下去。

教后感,教后即感,感后即用,用后再感,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诚能如此,庶几乎可为“好老师”矣!

青年教师们,写作“教后感”,请从今日始!

(写于1995104日。2019.12.2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