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君:用初心做钟爱之事,方能“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 | “70后”讲述人

 wenxuefeng360 2020-01-14


导 

王君说,“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这不是玄妙高深的佛语,而是深情而朴素的日常。把自己交付给语文,把自我交付给众生。我与语文、我与“我们”,一直在相互成全,共同成长。

王君,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广东省清澜山学校首席语文教师。百年中国语文人。首届全国中语十大学术领军人物。2015年全国教育改革先锋教师。全国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发展联盟理事长。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副会长。出版专著19部。

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做了语文教师。

我这辈子更幸运的事,就是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做成了语文教师。

见自我

中学时代,我是一只丑小鸭。复读了两年,高考分数才刚刚过了师专线。我如愿以偿,欢天喜地填志愿,因为我只钟情于师范院校,只想读中文系,只想做一名语文教师。

儿时,我玩得最多的游戏就是把一条街上的小孩子集中起来,坐在小板凳上扮学生,自己扮老师,拿着筷子当教鞭,装模作样地给他们“讲课”。

进入师范以后,我这只丑小鸭开始生长发育。在这里我拿出高三的精神拼命学习,一举从学渣变成了学霸。1992年毕业分配时我有留校的实力,但由于各种原因没能留下来。我一点儿都不在乎,与其留校在办公室打杂,不如回中学教语文。

收拾行囊回到老家,我成了一名乡村女教师。讲台上的我,神采飞扬、引经据典、全情投入,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我觉得讲台就是我的大舞台,教室就是我的大城市。工作两个月后,学校安排我为国家教委到农村调研人员讲公开课,因为上级领导一句“小姑娘课上得不错,前途无量”,我欣喜若狂。从此,我一见到教研员就兴致勃勃地自我推荐,希望他们去听我的语文课。

率真和执着像一把钥匙,被我这个一张娃娃脸的乡村女教师握在手中,神奇地打开了一道又一道前进之门。23岁,我获得了重庆市优质课大赛第一名;25岁,我走上了全国课堂教学大赛的讲台。

赛课,我并不是常胜将军,既有过一战成名的辉煌,也品尝过靠边站的落寞。讲台、赛课都是大熔炉,我在这里不断淬火、不断锤炼,羽翼逐渐丰满,筋骨日益强壮

在这个阶段,重庆本土的语文教育专家黎见明老先生的导读理论、文兰森先生的导创理论给了我滋养,把创新教育做到全国平台上的龚春燕先生,对我的成长更是起到了提携引领作用。我的课堂教学,赢得了许多赞誉。

成长离不开前辈的指导,同样离不开自我修行。取得一定成绩后,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不足,开始大量读书和写作。我的写作是从写课开始的,记录课堂、反思课堂、创设课堂,进而思考与课堂有关的一切。我惊奇地发现,任何事情只要与课堂联系起来,我就灵感爆棚、快意无比。我乐此不疲、如痴如醉。我的小文章在网络上居然获得了惊人的点击量。喜欢我文字的人、喜欢我的人越来越多。我惊奇地发现,写作对于我是一件信手拈来、水到渠成之事。语文教师这个职业,居然帮助我实现了一个遥不可及的“作家梦”。

凭借着我的课,拿着我的文章,我从乡下闯进了县城,闯进了主城区,闯进了北京,闯进了青少年时代想都不敢想的人大、清华,从西部走向了北方,又从北方走到了南方。我成了一个很有故事的人。

在别人看来,我这个小女子的经历够曲折、够丰富,甚至称得上波澜壮阔。人人都说我有奋斗精神、有开拓精神,但是我自己却一如既往地努力着、实践着,依旧如故。因为我知道,这一切不过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发生。我所有的幸运都在于我的职业就是我的理想,我的岗位就是我的兴趣,我正在做的事就是我最想做的事。我只是在用初心做钟爱之事,并因此发现了自我、成就了自我。

见天地

除了爱语文,我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当班主任。

我去了不少学校,面对每一个新校长我都要求不要让我干别的,就请让我教语文、当班主任吧!

我有自己的小算盘:当班主任就能够大大方方地把所有班级建设的事务全部变为语文活动,就能够名正言顺地让自己的班级活动全部与语文结缘。

我是重庆姑娘,对高山大河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领悟力。私自下河游泳是我少年时代乐此不疲的冒险。我以为,如果语文仅仅是语文,上课仅仅是上课,课本仅仅是课本,那样会很不好玩。

我渴望好玩。我想把书教到山里去,教到水里去,教到花里去,教到草里去……天,才是最大的黑板;地,才是最好的讲台;天地,才是最好的课堂

我成了最胆大包天的班主任,从农村开始,我就带领学生一起长跑。跑川黔公路、跑城市的大街小巷。不仅风雨无阻地跑,而且专挑风雨天跑。我陪跑、陪练、陪赛,“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一个班级有“体力长征”远远不够,还得有“脑力长征”“文化长征”“公民长征”“‘爱情’长征”……同事们说我不仅是钻研教材、设计课堂的点子库,更是班级活动策划的CEO;学生说我有无穷无尽的灵感和永不枯竭的激情。在我的班里,学习从来都是生活的衍生。

对,就是“生活”这个词语。我的教育生涯全部的意义就在于理解这个词语和重新诠释这个词语。语文,就应该是写给生活的情书;语文,就应该是流向生活的河流。

班主任工作是我承载语文的媒介,我的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我的课程,从来不仅仅是教材课程,而是生命课程。

我从来不仅仅是在教语文,而是在教生活,教学生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在更好的生活中发现自我、成长自我。因此,我的课堂格局越来越大,我的语文课特色越来越鲜明。

同行都说,我教语文把自己教得越来越年轻;我做班主任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轻灵。那燃烧着生活激情的语文让我觉得内心无比宽阔,时常升腾起一种莫名的感动,对语文的、对教育的、专属于我自己的感动。2005 年,当我第一次成为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的封面人物时,我有了自己的语文表达——青春语文!这是一个女教师的语文直觉和语文呼唤。

我的语文,不再是一门学科,不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明媚的女子带领一群活力四射的孩子享受青春的成长方式。我们将共建一种激情洋溢的语文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老师和学生永远都在青春期。

所谓青春语文,首先是一种活法,然后才是一种教法、一种学法。其本质是提倡通过激活汉语言的生命力等手段,使语文教学富有青春样态,进而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保持、享受整个人生的青春状态做准备。

从此,我的语文追求明晰起来。天蓝海阔,长风浩荡,经语文而见天地,我的语文生命从此进入了新境界。

见众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主要是自己跟自己玩儿,接着是跟学生玩儿、跟家长玩儿。我很活泼,但并不善于也不喜欢交际,一直活在自己建造的青春语文世界里。

我以为,我带这个班,我能影响这个班的孩子、这个班的家长就够了。我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我不张狂,我有一名乡村女教师与生俱来的谦卑。但是我慢慢发现,自己有了越来越多的朋友。这些朋友,从我的课里,从我的讲座里,从我的文字里,从我的言谈里冒出来、生长出来,像鲜花一样开放在我的周围。这些花儿急切地告诉我:因为我,所以他们在成长。

他们写给我一封一封比情书还炽热的信——

昭君姐姐,我参加比赛,从区里一直赛到全国,一路都是用你的课例作参考。
昭君姐姐,我追你的博客,从“写吧”追到“教育在线”再追到“新浪”,十年了,一篇未落下。你对我的影响,不仅是在教学上,更是在做人上。
昭君姐姐,我的电脑中保存着你太多的文字,摘录剪切粘贴,真心想做的,是把你的精气神复制过来。
……

昭君,本来是学生对我的昵称,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成了大江南北许多年轻教师共同的昭君姐姐。

那些感人的话语、真挚的情谊让我一度很惶恐。我不觉得自己有那么好,不认为自己有那么大的力量。事实上,我一直只是在埋头耕耘自己的土地罢了。我的影响力从何而来?我用了很长时间消化这些爱,理解这些爱,接受这些爱。在这个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不知不觉间自己已经人到中年,灵魂没有白发,但头上的白发已经开始悄悄生长。

我懂了:你觉得自己还很青春,但你已经必须承担起引领青春的责任。就像当初你遇到钱梦龙老师,遇到余映潮老师,遇到程翔老师……你的那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醍醐灌顶。
我也懂了:上天赐予你与众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也就是赋予了你责任和义务,让你帮助更多年轻教师拥有青春的教育年华。
我更懂了: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自己活得多么好,还在于对周围人的影响和帮助。

我渐渐明白,承认自己某些方面的优秀也是一种勇敢。努力把这种优秀变成帮助他人的能量是更大的修行,亦是更深的历练。

我继续讲课,不再为获奖、不再为荣誉,而是为讲课本身的快乐和经由课堂传递给这个世界更多的正能量。

我继续写作,不再为发表、不再为出版,因为我知道在自我叩问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也解决了不少年轻教师的难题。

我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我不再为某个省市单独为我举行教育教学研讨会而沾沾自喜,不再为成为“首届中语十大学术领军人物”中最年轻的一位而踌躇满志,我明晓自己的缺陷和长处,面对外在的质疑褒贬渐能沉稳、笃定……

到今天,民间有了自发建立的研究青春语文的草根团队,越来越多的教师在青春语文思想的感召下走到一起。2014年,我的先生尹东在网络上建立了语文公众号“语文湿地”,“语文湿地”从一个人的死磕硬扛变成一群人的孜孜不倦。我从一个人的自生长,走向了带领一群人走向共生长。

老师们说,我对青春的理解影响了一大批人的青春。我一个人的行走激发了一群人的行动。我当年上路的时候绝没有想到有这样的美好与热烈。我说,我和语文互相成全,我和青春互相诠释。我是语文最宠爱的孩子。我因语文而懂得了鲁迅的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觉得自己正在经历一个奇妙的过程:经语文而见天地,见自我,终至于见众生。

尾 声

2019年国庆节到来之际,我和我的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都为伟大祖国的70岁生日准备了礼物:我的第20本专著《天生我才会写作》和第21本专著《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青春语文文本特质和课型创新研究》即将付梓。而其中,《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青春语文文本特质和课型创新研究》更显得珍贵。它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的诞生源自于青春语文“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的精神追求。

这本书里我用了大量的课例、大量的文章、大量的专著描绘青春语文的模样。到今天,我可以笃定地说,我的课、我的班主任工作都因其“打通教法和活法”的追求而充溢着鲜明的个性色彩。我把自己的生命特质深深烙印在了语文课上。许多一线教师喜欢我的课,甚至痴迷我的课,因其这样的喜欢和痴迷,我发现自己的备课思路和课堂建构不仅具有高清的辨识度,而且具有心理疗愈功能、激情重启功能。这本书就是要帮助年轻教师掌握这样的备课方法、课程建构方法,达到不仅有益于他们的课堂,也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与其说这本书创造的是青春语文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的理念和操作方法,不如说这本书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天南地北的语文人共研共生的生存模式:网络上下,教材内外,思想在砥砺,情怀在呼应。我们收获的远远不只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关于青春语文文本特质课型创新的教研成果,更是一种从“个生长”走向“共生长”,然后又因为“共生长”而促进了“个生长”的积极上进的学习共同体式生活方式。

这样的教研体验、生活方式,在我的成长中是独一无二、意义深远的。我渐渐明白,所谓“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并不是玄妙高深的佛语,而是深情而朴素的日常。把自己交付给语文,把自我交付给众生。我们哪里仅仅是在备课?我与语文、我与“我们”,一直在相互成全,共同成长。

感谢语文,让我成为自己。

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伟大的祖国,让我能够成为自己!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