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圣仲景,为何弃中医五行?

 wjcxalzsj 2020-02-05

提到中医,很多人就想到了阴阳五行,认为懂得阴阳五行,才能学好中医。其实不然,我们的医圣张仲景治疗疾病,就从来不用五行,这是为何?

医圣仲景,为何弃中医五行?

要理解医圣仲景为何不用五行理论治疗疾病,或者说抛弃五行理论,我们就必须了解中医究竟包括哪些元素?以及这些元素的重要程度。

中医理论体系中,包括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人体脏腑的具体功能,如心脏主血脉运行、肝脏主藏血及疏泻,肾脏主生殖等等;第二部分,是认识中医及分析中医时需要的工具,如气理论、阴阳理论、五行理论,甚至易经理论、孙子兵法等。作为中医理论元素的气、阴阳和五行,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先从阴阳说起!

医圣仲景,为何弃中医五行?

当人类开始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时,就会感受到一天的昼夜和温度变化,即白天和黑夜,并用阳代表白天、阴代表黑夜;继续扩展这种认识,天是阳、地是阴,上是阳、下是阴,热是阳、寒是阴等等。一切事物皆可分为阴和阳两个对立面,于是朴素的阴阳矛盾观念就逐渐形成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发展阴阳不够用了,不能准确的来表述事物的发展程度,如一杯水可以分为热水和温水,还可以分为冰水及凉水。于是,阴阳又被拆分,阳分为太阳和少阳,阴分为太阴和少阴,以表示事物性质的多和少。

社会在发展,认识在改变。古人思考,从热到温,从寒到凉,甚至是从热到寒,中间总会有一种东西在发挥着作用(如能量守恒),促进着这种变化。于是古人在太阳、少阳的基础上加入了阳明;太阴、少阴的基础上加入了厥阴;三阴三阳理论正式面世,也成为中医学,尤其是《伤寒论》的理论根基及架构!中医人把三阴三阳的这种关系,形容为门理论,即阳明是门轴,太阳和少阳是开门和关门状态;厥阴是另外一扇门的门轴,太阴和厥阴是开门和关门的状态!

医圣仲景,为何弃中医五行?

我们不能小看自己,但也不能小觑古人的智慧。有人使用三阴三阳的六经去认识事物,还有人从物质属性的角度出发,把事物分为五大类,金木水火土,以此来认识事物,并逐渐自我完善。

六经理论源于阴阳的分割,五行理论源于五种物质属性的归纳,二者在这个层次,同样具有系统纳入人体五脏六腑的特点。于是六经配五脏六腑,形成了五脏六腑十二经的理论体系;五行配脏腑,形成了五脏六腑生克制化的理论体系!

就人体而言,六经理论与五行理论的一致性,在于二者都是用来系统归纳及认识脏腑的工具,可以有交叉;不同之处在于,二者可以单独形成中医理论体系,而不依赖于对方。在认识自然界时,五行理论与六经理论相互交叉,形成了后来的五运六气!

医圣仲景,为何弃中医五行?

医圣张仲景,以三阴三阳的六经理论为根基架构,写出《伤寒论》,衍化为现代的经方派;而后世的其他医家,以五行理论为根基,逐渐丰富其内容,形成了现代的时方派。经方派和时方派,可以独立治病,也可以相通互用!

医圣仲景,遵六经理论,弃五行而不用,仍然是当之无愧的中医圣者,原因就在于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