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症(一) [病案]黄某,女,41岁。1974年6月14日初诊。自去年3月起每夜入寐不久即起 床独步梦游里许而返回,或途中偶然惊醒折回,严重时一夜间梦游达四五次, 曾服养心安神之剂无效,近月来呃逆频作,纳差。望其面色萎黄,毛发枯黄,肌 肤甲错,舌淡苔白湿润,脉濡细无力。 [治则]健脾和胃,降逆除痰。 [方药]太子参30克,姜半夏12克,茯苓24克,枇杷叶9克,白蜜30克(冲),姜汁少 许。服6剂后呃逆大减,食欲增进,以上方出入:太子参30克,半夏9克,茯苓15 克,淮小麦30克,甘草9克,大枣18克,远志6克,枸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菟丝子 15克。服4剂。呃逆止,寐安神宁,梦游四天内发一次,之后继服上方30余剂, 夜游症痊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见《广西中医药》1980年第1期) [评析]患者夜游,审其脉证当属心脾两虚,精血耗损,心肾不交,神不守舍所致, 但服养心安神之剂非但无效反而呃逆,此乃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进补滋腻之 剂后与痰浊交结,壅滞气机,致使胃失和降而上逆,呃逆频作。所以治疗不可 偏一,应标本兼顾,治标止呃逆应力避香燥,以免更耗精血,培本补心脾不可过 用滋腻,以免加重标病,今选用《金匮》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味,故药后见效,呃 逆好转,胃得和降,继以养心益肾之品又加用了甘麦大枣汤及补肾安神之剂, 使呃逆全止,寐安神宁,夜游症治愈。(李祥云) 夜游症(二) [病案]肖某,女,23岁,未婚。1972年12月17日就诊。因家庭纠纷,遂出现孤僻 少语,表情淡漠,脾气反常易怒,时叹息,食欲减退,月事愆期,半年前某日夜半, 熟睡中突然起床外走,拂晓发现其熟睡在坟地上,醒后不知所故。此后夜游常 犯不断,多方治疗无效。面色青紫,两目无光,大便微结,小便微黄,右胁紧闷,舌 淡红,苔微黄腻,脉沉而滑。 [治则]开郁理气,豁淡醒窍。 [方药]柴胡15克,党参25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枣仁10克,郁金10 克,半夏10克,胆南星10克,菖蒲20克,神曲8克,茯苓15克,枳实20克,川连10克, 远志10克,生大黄5克,煅磁石20克,硃砂8克(研末分3次冲服)。5剂后纳增,半 月来未见犯病,月经来潮,量较历次多,舌淡不红,苔薄白,脉弦。原方去川连、 半夏、生大黄,加白术15克,枳实改为5克,续5剂而愈。至今夜游未发。(见《陕 西中医》1983年第6期) [评析]本案为气郁成痰伏隐于内,困阻神明所致,其机理与呆病一致。故用治 呆之法,方用《串雅》收呆汤加减,起理气开郁,豁痰醒窍之功,神明清而病 愈。(吕志连) 夜游症(三) [病案]马某,男,40岁。患夜游症已十余年,多发于春秋两季。今秋以来,更为频 繁,一夜之间,起床游走多达三四次,时或东张西望,床底寻物,时或一跃而起,疾 奔房外。但翌晨起来,却茫然无知。白天工作越忙,夜晚发作次数越多,发病 之后,全身疲软,劳累不堪。长期服用安眠镇静之西药未效。伴有头痛,口干, 烦热、心神不安,大便干结,胃纳不振,舌胖苔净质红,脉弦。 [治则]平肝降火,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粉3克(吞),淡黄芩6克,青龙齿15克(先煎),生石决明15克(先煎),灵磁 石30克(先煎),大生地15克,杭白芍9克,墨早莲9克,五味子4.5克,柏子仁9克,远 志肉6克,7剂后,夜游次数每夜一二次,近日头痛较甚,前方去龙齿、旱莲、柏 子仁,加珍珠母30克(先煎),白甘菊9克,白蒺藜9克,嫩钩藤9克,硃砂安神丸9克 (夜吞)。服14剂后,夜游不每夜必发,发作亦轻,仅仅起坐而已,家属呼之即能 睡下,头痛减轻,睡眠较好,唯两目仍较红赤,鼻孔干燥,气热口干,苔净舌红,脉 象弦数。处方:黄连粉3克(吞),淡黄芩6克,黑山栀9克,大生地24克,硃麦冬12 克,杭白芍9克,灵磁石30克(先煎),远志肉6克,冬桑叶9克,白甘菊9克,五味子4.5 克,鲜芦根30克,牛黄清心片4片(两次分吞),硃砂安神丸9克(夜吞)。又服7剂 后,病情渐趋好转,近二十天来,夜游停止,睡眠良好,惟两目红丝尚未退尽,口舌 眼目尚觉干燥。苔净、舌薄红,脉弦数较平。原方7剂,加服龙胆泻肝丸90克, 十天分服。(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年第7期) [评析]夜游症的发病机理,有因心肾两亏,神志失宁之虚症,也有因心火炽旺,肝 阳亢盛之实症。本例显属后者。系心火燔炽,肝阳上亢,阴阳违和,神不守舍 所致。实者泻之,盛者抑之,故治疗用药,始终环绕平肝降火、育阴潜阳之法, 切中病机,以后方药随症亦少更易。先后服药40余剂,十余年之宿疾痊愈。随 访一年,未再复发。(黄宣能)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