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第01章 中和是天下的根本

 柠檬树下的思考 2020-02-23

关于中庸之道,一直以来都是国人们抨击的儒家糟粕,但究其思想文化的内涵,其实没有多少人认真研究。我想作为儒家经典之作,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传承,其中自然有不可磨灭之价值。

01章 中和是天下的根本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里子思提出了的问题,这个是孔子一直没有谈及,应该算是开启了性本论,我查了一下这个字,从造字的角度来研究,性乃心之所生,这跟古代中国的字有关,认为心乃生命之本源,也是思想、情绪乃至欲望的出发点。所以子思说天命之谓性性是老天爷赋予的率性不是率性胡来,而是发掘人性的光芒点,而且有统率、规范、率直的意思,就像树木总是寻求阳光、向上生长一样,当然这里面也就引发了性本善性本恶的探讨,其实就跟马斯洛需求理论一样,人性中有动物性的特征,也人(社会性)性的特征,哪怕是十恶不赦的罪犯,只是动物性压制了人性,所以,子思所谓的“道”就是培养和发挥自己的人性,对自己的七情六欲进行规范与引导,这样才能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性的人,否则就回归到动物了。能够给世人指明这条,让其他人也都能顺而行,这就是教化。

当然,子思这里的,相对于孔子所说的更加深入和具体化了,不像有子说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将总结成为古代圣贤治理社会的方法?也跟老子所强调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这种天地、宇宙运行的规律不同。

按照子思的观点,上天不但赋予了我们头脑,还给了我们贪婪、愤怒、恐惧与自私,如果不能好好的统率,则人生之路可能会渐行渐远。所以他提出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故君子慎其独,人的动物性都是在脱离了社会监督的情况下滋生繁衍的,就像小偷的贪婪都是在背着人的情况下进行,再猖狂的罪犯也惧怕社会正义力量,所以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一个人处处都当老好人,哪怕面对犯罪分子也不愿意去揭发,这是对违法犯罪的纵容,是对社会道德的破坏。当然子思则从自我修养的角度,重复了他的老师曾子的观点君子慎独,要有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的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能力。

怎么样才算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

子思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也就是内心没有这些情绪波动,就达到了的状态,对人做事都会不偏不倚、不左不右,处于一种最合适的状态,而如果这些情绪产生之后,能够控制的恰到好处,都符合节制,就是。这就跟世间天地,最初是天地一片混沌,浑然一体,没有高下,没有阴阳,这是一种最高的状态,但是天地分离之后,阴阳合和,互相交融,虽然有阴晴圆缺,有夏雨冬雪,四季轮换,但是一切皆符合自然之道,所以才有了万物的欣欣向荣,这不正是子思说的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