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灵成长|《月亮与六便士》

 莉莉说吧 2020-02-29

作者简介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英国小说家、戏剧家。1874年1月25日生于巴黎。父亲是律师,当时在英国驻法使馆供职。小毛姆不满十岁,父母就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国由伯父抚养。毛姆进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之后,由于身材矮小,且严重口吃,经常受到其他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时还遭到冬烘学究的无端羞辱。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心灵上投下了痛苦的阴影,养成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却也让他变得坚强和富有同情心。幼年的经历对他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此后创作的多篇著作中无不透露出对人生、艺术、信仰的深刻剖析。

书中金句

  •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即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 门外汉要表示对艺术的欣赏,最好的方法就是免开尊口,大大方方地掏出支票薄。

  • 把艺术看作只有名工巧匠才能完全理解的艺术技巧,其实是一种荒谬的误解。艺术是什么?艺术是感情的表露,艺术使用的是一种人人都能理解的语言。

  • 「为什么讨人喜欢的女人总是嫁给蠢物?」 「因为有脑子的男人是不娶讨人喜欢的女人的。」

内容简介

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这本书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而关于南太平洋小岛的自然民风的描写也引人向往。

精华解读

《月亮与六便士》成书于1919年。当时,毛姆四十五岁,正值创作巅峰期,他以法国画家保罗·高更的生活经历作为参考,创造了这本小说。高更是法国后印象派重要的画家,他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对欧洲绘画有着深远的影响。

高更出生于法国巴黎,早年在海军服役,转业后当上了股票经纪人,收入优厚,家庭幸福。然而,机缘巧合下,他接触到了印象主义派绘画。为了追求艺术,他辞去了工作,还与新婚妻子彻底断绝了联系,在遥远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上找到了内心的归宿,娶了当地土著少女为妻。他在海岛上的生活穷困潦倒,却创作出了人生最为辉煌的艺术作品。晚年,他还举办了以“塔希提人”为主题的画展,但没有什么人关注,最终客死他乡。

《月亮与六便士》的主角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早年的经历与高更如出一辙。同样是股票经纪人,同样有着美满幸福的家庭,过着和艺术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日子。然后,也都为了追求艺术而抛弃俗世生活。

不过,斯特里克兰德并没有直接动身前往南太平洋,他先到巴黎住了好多年。巴黎当地有个成功的商业画家很欣赏他,接济他生活,然而他却毫不客气地霸占了对方的画室,还夺走了对方的妻子,却又冷漠地背弃了朋友的妻子。之后,斯特里克兰德离开了巴黎,前往南太平洋,在那里的土著部落定居下来,娶妻生子,像野人一样生活,不断画下心中的图景。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又将毕生最得意的杰作亲手销毁,于贫病交加中离世。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伦敦,斯特里克兰德的画作却风靡起来,多年前被他抛弃的妻子,以大师遗孀的身份自居,成了文艺沙龙的新贵。

  1. 月亮

在小说开头的宴会上,斯特里克兰德对文艺活动表现得冷漠又蔑视,就连她那位热衷文艺的妻子,也觉得丈夫是个十足的小市民,没有任何文艺素养,完全是粗人一个。哪曾料到,恰恰是这样一介粗人,一个生命轨迹仿佛能一眼看到头的俗人,竟然二话不说抛妻弃子,独自去了巴黎画油画。只留下一封不足十行字的信,内容毫无感情可言:既不关心亲生孩子未来的生活,也不在乎妻子离了自己是否还活得下去。

当作家就此询问斯特里克兰德时,他喝着苦艾酒表示:我已经给了家人近二十年的安稳生活,算是仁至义尽了。

到这里,毛姆的小说中“月亮”所表达的概念其实已经隐隐浮现了,它指的是:一个人抛弃尘世间与自己相关的一切人与事,以自身的内心诉求为根本出发点,寻求自我精神世界的尽善尽美。

2.六便士

在斯特里克兰德逃离家庭之前,这对夫妻可以说都是“六便士”:思特里克兰德负责赚钱,夫人则利用这些物质基础维持家庭。假如斯特里克兰德只是找找外遇,那也只是寻常的中年危机,寻常的雄性渴望,夫人还有机会挽回,他们的家庭还可以继续运转下去,思特里克兰德夫人还是可以一边过着“六便士”的生活,一边不时瞅瞅文艺圈的月光。

可是,如果思特里克兰德是因为自己内心的欲望,要远走高飞,那么,这个教科书式的中产家庭无疑会因为失去经济来源而崩溃。所以,思特里克兰德夫人不原谅丈夫,一方面是因为她知道,自己再也无力改变丈夫的决定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憎恨,恨他如此狠心,毁灭了自己原本幸福安逸的生活,一下子把自己摁进了“六便士”的俗世泥淖里。

3.介于月亮和六便士之间的人物

勃朗什敢于为爱自杀,连命都不要了,某种层面上讲,也是月亮,她的生命会在斯特里克兰德夫人的那幅画作里长久延续下去;

施特略夫为了自己认定的伟大艺术家,甘当奴隶,只求斯特里克兰德能够继续画下去,而他只要能见证这一切,便已心满意足,也是“月亮”下的角色。

结语


为什么毛姆要构造这样一种与世俗截然不同的价观念呢?这和他本人的经历与诉求有关。

伦敦上流社会的品味,相比于莎士比亚时代不仅毫无长进,还在倒退。剧院中充斥着傻白甜的玛丽苏故事,只要剧情跌宕起伏一点,台词和服道化讲究一点,就可以打动上流社会的观众们。而且,人们只愿意听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苦难老百姓的生活就不行。没有人想看真实的社会和人生。

年轻的毛姆凭借这些剧作红极一时,但内心却备受煎熬。曾经当过实习医生的他,太了解普罗大众的生活了。穷困潦倒,生离死别,这些下层社会的真实图景,是虚伪浮夸的上流社会刻意回避的,他们对此视而不见,只接受自己阶层圈子里的情情爱爱。这种创作让毛姆十分痛苦,可他又无法彻底放弃这份工作和与之相连的丰厚收入、社会地位。

就在这时,毛姆去了一趟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巴拿马等岛屿。或许,正是这趟旅途中,毛姆感受到了高更数十年前创作激情,被高更那种抛弃一切醉心创作的气魄所打动。他返回英国后,立即开始动笔写作《月亮与六便士》,虚构了这样一个年轻作家,用创作小说的手法对抗现实,借天才思特里克兰德之手,表达自己求而不得的艺术诉求。

最后给大家送一首《You are my sunshine》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