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念孙公诞辰一百五十九周年

 nangongcunfu 2020-03-18

 2019-12-09

西历2019年12月10日暨农历乙亥年十一月十五日是武学宗师孙禄堂先生诞辰159周年纪念日。

今发表孙禄堂武术院戴建英院长日前在河北金融学院的演讲文稿,以资纪念。孙禄堂先生之女孙剑云大师晚年一直居住在戴建英家中。戴建英院长与孙剑云大师朝夕相处,是孙氏武学的最直接和最系统的继承者。孙剑云先生遗嘱即为戴建英院长亲笔起草。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之孙式太极拳

戴建英

保定市孙禄堂武术院

太极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经了上千年的历史演变进程中传承下来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太极拳属于太极文化中的核心部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太极拳综合融会了我国诸多拳种之长,结合古代的导引术、吐纳术、吸取古典唯物哲学与中医理论的经络学说,成为内外兼修的拳术。孙式太极拳是我国五大太极拳种(陈、杨、孙、吴、武)之一,是由河北省保定市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武圣、武神、万能手、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的孙禄堂先生所创。

孙式太极拳第二代掌门人、恩师孙剑云先生,晚年,直致去世,一直住在我家。这样,我有缘长期在恩师的直接教导下,亲耳聆听了她老人家对孙氏太极拳的基本理论深入浅出的详细阐述,及一招一式的亲自指导。在这期间,我不仅体会到了恩师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及诲人不倦的精神风貌,而且,使自己对孙氏太极拳的认识及修练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将我的一孔之见,与老师同学们分享。

一、孙式太极拳的形成

(一)孙禄堂其人

孙禄堂(1860——1933),讳福全,晚号涵斋,河北省保定市完县东任家疃村人(该村今隶属望都县管辖)。孙禄堂幼读私塾,早年习形意拳,师从李奎元,复从郭云深,共11年。又从程廷华研习八卦拳3年。1886年春,孙禄堂只身徒步壮游南北11省,其间,访少林,朝武当,上峨眉,闻有艺者必访至。1888年返归故里,同年创“蒲阳拳社”(在顺平)。1907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聘他为幕宾。1912年,在北京遇太极拳名家郝为真将其所学太极拳及心得传于孙禄堂。19283月,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孙受聘为该馆武当门门长。7月又被聘为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193110月返京。1933年冬无疾而终,逝世于故乡。

(二)孙式太极拳的形成脉络

1、初期,对形意拳拳与道合的感悟。在孙禄堂先生跟大师郭云深研修形意拳的后期,他已认识到通过拳术的修习,可使习练者感受到超出拳术内容之外的深远内涵。他体验到形意拳的最高境界就是神、气合一,化至虚无。从这时候起,他开始把很多精力放在了拳与道合的修悟和拳理的研究上。在研究中他真切地感到拳术需要哲学的指导和理论的依托。于是他试图以易经为指导,来进一步揭示拳理。

2、第二阶段,拳与道合理念的形成。孙禄堂跟随程廷华学习八卦拳后,体验出形意拳与八卦拳之间的互补关系,并进一步感受到形意、八卦两拳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功至化境者可自然融会贯通。同时他也意识到仅从修拳中达到通易之奥蕴并行之于拳是很不容易的。于是,在云游11省归乡之后,闭门研究武学,并创办“蒲阳拳社”,使研究与教学互补,相互印证,得以总结拳理。这时孙禄堂深刻认识到拳术的本质是拳与道合。他根据易经和丹经先后创立了“先后天八卦相合理论”和“以内丹修为为表征的拳学进阶理论”。前者揭示出人体内部功能系统间的协调育化与外部运作系统间的对应关系,以及人体生物场与宇宙场之间的对应关系。后者则揭示出拳术修为进阶的基础和本质。因此,孙禄堂根据他的研究对形意拳、八卦拳都进行了提炼和创新。由此产生的孙氏形意拳和孙氏八卦拳都具有深刻而鲜明的内涵和风格——中和。而中和也正是太极拳的本质。虽然那时孙禄堂尚未系统学习太极拳,但他通过对形意拳、八卦拳的深刻掌握和对丹经、易经的深入研究,以及他那登峰造极的内功基础,使他已经能在内劲上完全修悟到了太极拳的内容。

3、第三阶段,产生创立新拳的意愿。1912年,孙禄堂跟随太极拳大师郝为真习练太极拳后,更加深刻地感觉到,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其后,他通过对三拳长期深入的研修,感到有创立新拳的必要。其目的是使习拳者少走弯路,速悟拳术之真谛——练出体内一派纯正的中和之气——圆满的内劲,直至拳道相合的境地。

4、第四阶段,孙式太极拳的形成。一方面,孙禄堂老先生积数十年功夫,晚年功臻化境,以他自己炉火纯青的武功基础,悟出了诸拳万法归一的道理,当时武术界誉其艺“黄河南北已无敌手”(见《世界日报》193422日)。

另一方面,孙老先生幼读私塾,刻苦好学,书卷终生不离左右,其文学造诣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曾被当时清末状元刘春霖所折服。在他徒步云游南北诸省期间,也多次得到佛、道两界隐世高人的传授与指点。所以老先生不仅身怀武功绝技,而且兼通佛、道两家,尤善以《周易》、《老子》、《丹经》、《黄帝内经》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最后,孙老先生正是将这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是他的盖世武功,另一方面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孙式拳完整的武学体系。1919年《太极拳学》一书出版面世标志着孙式太极拳的正式形成。

孙式太极拳的套路包括:拳、剑

二、孙氏太极拳的基本精髓

孙氏太极拳的基本精髓是“拳与道合”。“拳与道合”是孙禄堂武学思想的理论基础。拳,就是武术上的形,具体到孙氏太极拳中,就是其拳式里的站桩、盘架、推手、大捋和散手等。(演示)道,即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中的概念,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道就是指普遍存在于宇宙的自然规律,天地万物生灭有无的基本法则。孙氏武学思想就是将这两者辩证地统一在一起,这就是拳与道合的实质。

孙禄堂老先生在他长期从武的实践中,吸取儒家之“诚中”、道家之“虚中”、释家之“空中”之理,“将《易》之奥蕴一一形之于拳术”(摘自《孙禄堂武学录》),完成了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和技术理论体系。因此,在操练孙氏太极拳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以修拳来悟道,以道规来练拳的对立统一关系。正如先师孙剑云先生讲的那样,“孙氏武学的技术基础是建立在内外合一这种能力上的。作为内外合一中的‘内’,就是指丹道功夫的进阶。‘外’,就是指整劲的形成及运作。

三、孙氏太极拳的核心

孙氏太极拳的核心就是“中和之气”。何为“中和之气”?“人自赋性含生以后,本藏有养生之元气,不仰不俯,不偏不倚,和而不流,至善至极,是为真阳,所谓中和之气是也。”(摘自《太极拳学》)。什么又是太极呢?老先生在《太极拳学》中说:“一理者,即太极拳术起点腹内中和之气,太极是也。”由此可见,这种中和之气就是孙氏太极拳的核心。正如先师孙剑云所讲:“作为一切拳术运用的基础是内劲。作为一切拳术修习的关窍是‘中和’。”

四、孙式太极拳的特点

    (一)基本特点--熔三拳于一炉

熔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于一炉,而升华为孙式太极拳。熔炼一种物质要有三部分构成,一是原料,二是熔炉(包括炉体、燃料和火候),三是产品。由此我们可以形象地推论出,熔三拳于一炉而升华为孙式太极拳这个事件的三个部分,一是原料,是三拳;二是熔炉;三是产品,即孙式太极拳。那么,这个炉子是什么样子的?这是问题的关键。三拳是如何熔化?如何融混?又如何结晶?最后又如何形成产品?不言而喻,回答是,这个炉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具体来说,这个炉子主要有道德经、易经、丹经、黄帝内经这四经所构成。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孙式太极拳既有形意、八卦、太极之精髓,又有中国传统文化之灵魂,只有这些元素都具备了才可称得上是孙式太极拳。

如何正确理解三拳合一?孙氏太极拳不是形式上的、简单的将形意、八卦、太极三拳组合在一起,而是在内涵上,从拳理方面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孙禄堂老先生说:“将夙昔所练之形意拳、八卦拳与太极拳,三家汇合而为一体。(摘自《太极拳学》)”孙式太极拳融合了八卦拳动静合一的本质和形意拳一触即发之本能,并将此融蓄在太极拳的柔顺中和之中,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无形意、八卦之外形,更不能以形意、八卦的练法和劲意来练孙式太极拳。

(二)孙式太极拳的行拳走架特点(演示)

三拳合一是孙式太极拳的基本特点,为了清楚起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孙式太极拳的行拳风格特点。

走架时强调足胯相合,虚实分清,顺中用逆求中和。高架、活步,动作敏捷、圆活紧凑,犹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每转身换式以开合相接。

1、高架。孙式太极拳行拳时要求双腿呈现135度角站立。这一角度站立能使人体完全放松,最适宜气血流通,保护我们的膝盖。

2、迈步必跟,退步必撤。身体移动之水平方向,要求进退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撤。身体移动之垂直方向,要上下无起伏,如水漂落叶,即不偏不倚,不上不下,迈步如槐虫,跟步如扛物。孙式太极拳也称为活步太极拳。

3、转身必以开合相接

从内外兼修方面来讲,孙式太极拳又可称为开合太极拳,转身必以开合相接。从太极之体方面来讲,转身开合相接可启发各式中之圆研开合之理,从中体验内气之上升下降,劲意之起落鼓荡。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周身无处不开合。从太极之用方面来讲,则由转身之始,内气下行,在外为合,合中寓开,蕴以太极之阴阳互济,变化无方之妙。故转身以开合相接,其意义非常深远。

   五、孙氏太极拳的效能

孙式太极拳是形意、八卦、太极三拳浑融升华之结晶,将修心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防身技击这三者高度融合为一。孙式太极拳对不同年龄段的人都适用。对青少年,通过习练孙式拳,除了可以强身健体、防身之外,还可以培养青少年的专注力;对中年人来说,不仅具有较高的防身、健身之功,还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孙式太极拳也称为养生拳,对老年习练者来说,更重要的是祛病延年、健康长寿。

(一)修心养性、陶冶情操

孙式太极拳是熔三拳于一炉而形成的,它蕴涵着丰厚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伦理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融健身与修性与一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我们不能只把太极拳单纯地看成一种拳术,它更是一种文化。拳架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而太极文化才是它的灵魂。所以,经常修炼太极拳可以帮助人们感悟人生哲理。
1、孙式太极拳能让习练者的认知提高,明白“舍得”道理。孙式太极拳习练时要求全身放松,内心清净,以柔软的姿势除去原有的拙劲、蛮力。它以“无欲”的方式,求得它的最高境界。可谓是有舍才有得,能够舍去才能得到更好。人间万象无不如此,道理很简单,如一个装满东西的箱子,再想放别的东西进去就已经很难了,如果把箱子里原有的东西倒掉,这样才能把别的东西装进去。生活中很多人不懂得舍去却只想一味的得到。殊不只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2、改变习练者的气质。孙式太极拳的拳理精髓,完全符合中国人谦让的传统美德。在克敌御辱时,“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牵动四两拨千斤,“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太极拳强调以“柔”为本,以“不争”为用,要求肢体放松,动作柔缓。其柔软的动作,一招一势与呼吸相协调,动作舒展大方,有坦荡胸怀,海纳百川之势。在现实生活工作中,处理事情不能操之过急和浮躁,要顺其自然,做到沉稳塌实,能沉得住气,有大将风范。俗语云:“功到自然成”,凡事应三思而后行,从而成就我们谦虚谨慎的性格。
3、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太极拳的练习需要大脑全方位精确的指挥和全身上下、内外的协调配合,它要求“意守丹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运动过程中讲究内三合(意与心、心与气、气与力)和外三合(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脚),动作复杂多变,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既有形象的也有抽象的。通过这种繁琐复杂的练习能磨练出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更能铸就人的耐心和细致,体现出一种武术精神———不畏艰难困苦,繁琐复杂的精神。

4、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为人处世观。孙式太极拳的核心就是“中和之气”。在行拳中强调“中和”“不偏不倚”,讲究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柔中寓刚,动中求静,阴阳相生,浑然一体,达到协调完美。这实质上也是一种做人的要求。人要能屈能伸,豁达大度。打拳讲究轻沉兼备,从容不迫,能容能化,做人处事能做到沉着应对,能宽容,能忍让。打拳要谐调,那么做人处事也要讲和谐,以和为贵,处理好人际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

(二)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如何祛病强身,孙禄堂先生在《孙禄堂武学录》中说:“人自有知识情欲,阴阳参差,先天元气渐消,后天之气渐长。阳衰阴盛,又为六气所侵,七情所感。故身躯日弱,而百病迭生。古人忧之,于是尝药以祛其病┅┅更发明拳术,以求复基虚灵之气。”那么练孙式太极拳又有何益处,他又说:“是编拳术不尚血气,纯任自然,不能伤其后天之力,专以善养人之浩然之气为主。”究竟什么样人才能可以练孙氏太极拳呢?对此他又说:“凡我同胞,无论何界,男女老幼,皆可习之。身体过懦者,可以使之强,过刚者,可以使之柔。或有身体极弱及有劳伤病症者,或因他种拳术,非血气之力不能练习者,亦均可以练之。将气质驯至中和,气固而神自完,祛病延年,可操左卷。”可见孙式太极拳对男女老幼强身健体皆有益处。

2、孙氏太极拳的演练与人体赃腑、经络的调理之间的关系

人自出生以后,在其生长的过程中,由于内伤七情,外感六淫,百病丛生。后来人们为了抵御疾病,强健体魄,所以人们利用各种方法进行养生,其中采取最普遍的办法,就是时令进补,购买各种价格昂贵的保健品。然而,孰不知孙氏太极拳就相当一剂十全大补药,其中的每一个动作,就相当于这剂药中的一味药,何况这些“药”又没有任何副作用。

先师孙剑云曾讲过:“练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与内赃各器官息息相关,互相生化,互相制约。如拳中的“棚”,八卦属坎,脏腑属肾;“捋”,八卦属离,脏腑属心;“挤”,八卦属震,脏腑属肝;“按”,八卦属兑,脏腑属肺;“采”,八卦属乾,脏腑属大肠;“捩”,八卦属坤,脏腑属脾;“肘”,八卦属艮,脏腑属胃;“靠”,八卦属巽,脏腑属胆。(演示)以现代医学观点而言,习练孙氏太极拳,对人体的神经、呼吸、循环及消化等系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调理与康复作用。在此应该提到的是,孙式太极拳武术院副院长、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司同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发表论文《孙式太极拳与膝关节》,产生了重要影响。

3、孙式太极拳的行拳特点适合养生

如孙式太极拳在行拳中高架,不易损伤膝盖;虚灵顶颈、松腰坐跨有助于脊椎的保养等。(动作演示)(其他的动作也可以再加以说明)

(三)技击

孙氏太极拳的形成就是从养生与技击的辩证关系开始的。孙禄堂老先生创立孙氏太极拳与其他拳术以技击作为主要内容不同,首先将养生放在重要位置,然后才是技击。养生和技击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概念,养生是基础,技击相对来说是一种外在形式。须知,技击应建立在健体之上,只有健康的体魄,技击才能有真正的意义。

今天我就借孙禄堂先生的话做结束语吧:“然所以富强之道,在乎黎庶之振作。振作之主义在精神,若无精神则弱矣。人民弱,国何强?欲图国强,须使人民勿论何界,以体操为不可缺之科。如此则精神振矣,国奚不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