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1-领导力的三条基石假设

 绿洲书苑 2020-04-20

本系列课时樊登老师第二次讲,相较于原来的课做了一些新的补充。第一个补充就是领导力的基石假设。

一、领导力的基石假设

樊老师认为,我们对于领导力这门课的理解,需要有以下三个前提假设,或者共识作为基础。

第一个基石假设是,人生来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个人也都有机会成为领导者,都有机会拥有自己的团队。

第二个基石假设是,人是自由的。人不应该奴役别人,也不应该成为别人的奴仆。《可复制的领导力》这门课,不强调领导的权威、要挟、胁迫、恐吓。所有的管理者,千万不要把员工视作自己的私人财产。

第三个基石假设是,人的潜力是不可衡量的。很多管理者认为下属反应迟钝,工作能力差,很大可能的原因是,管理者没有充分调动员工去释放潜力,没有让他领悟到自己的责任感。

领导力的核心、精髓就是激发那些自由、平等的人,让他们把潜力爆发出来,成为一个更投入、更优秀的人。领导力唯一可以依赖的东西就是尊敬和信任,而不是权威、罚款、俯卧撑、喊口号之类。

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人的善意。”很多管理者经常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人的恶意,把下属当做工具,让对方计较、难受。

人不需要成为他人的工具,人本身就是目的。每个人身上都有工具性和人性两方面。坏的领导方式,就是把人的工具性不断凸显。好的领导方式是调动人性,让每个人像人一样的成长。

案例:面包店老板如何从破产做到年营业额五千万

一个山西人,没有上过学,只是学了一个做面包的手艺,然后就去开面包店了。

第一天开张,他买了一个面包机。但不幸的是,在家里边拉闸的时候,不小心就把自己的手给绞了,丢掉了一只手。此后,他就这么一直每天坚持单手做面包。

后来,他又到宁波、义乌等地方创业,儿子又不小心掉进了水塘里,溺水而亡了。他的爱人得知消息之后,也精神崩溃,失去了理智。这样一个家庭就这么剩了他一个人。

面对这么大的打击,他没有选择寻短见。反而鼓励自己:“我如果再出事的话,我们家就全毁了,我一定要坚持创业。”

但是,当时他身上只有两万块钱,在15年前这也不算多。他用着这两万块钱,在上海的一个郊区租了一个房子,买了一个传真机。

花完了这些钱之后,他就找各种老乡借钱。大家都觉得救急不救穷,肯定挣不回来的,所以都不愿意借。只有一个朋友,在公司是做财务的,所以给了他一张自己单位的承兑汇票,跟他说:“我不能借你钱,我可以把这个票借给你,你去试着周转一下,但你必须在两周之内还给我。如果你两周之内还不给我,咱俩都得进监狱。”

然后,他就拿着这张票去跑了一个印刷包装的公司,跟人说:“我这个票值七万块钱,我把他押在你这儿,你按照我的要求生产七万块钱的包装盒。”

生产好了之后,他拿着这七万块钱的包装盒,跑到了一家糕点厂,然后跟人说:“我把这包装盒押给你,你给我一万块钱的糕点。”

生产好了之后,当天他就拿着这一万块钱的糕点,装了糕点盒,蹬着三轮车在街上卖了。赚到的钱赶紧再生产,这样一周的时间就把七万块钱给挣了回来。

他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做,后来一年的营业额达到了五千万。可能在别人眼里,他可能一辈子就完了,但是他坚持创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就是一个人潜力不可衡量的表现。

二、领导力的进阶之路

1、领导者眼前的障碍是什么?

领导力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对于权力的迷信和对于权力欲的那种美好感觉。大量的人有了一点点权力之后会出现一个幻觉,就是自己别人更聪明。

权力对人的伤害,相当于人大脑额叶受损的症状。当一个人有了权力之后,发现自己比别人更聪明,觉得什么事儿都得自己说了算,这就是一种病。

如果一个管理者在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凭感觉、凭直觉、拍脑袋做决策,那风险就会变得越来越大,没有员工会愿意跟这个管理者承担风险。

如果心胸能够开阔一点,不要计较每天的得失,考虑事物的维度能够放到十年、二十年、一百年,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做事才是核心,内心也会平和很多。

2、好的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

管理者带好一个组织,最核心的考量因素就是,有没有让手下的员工变得越来越好。好的组织会鼓励员工一个个的出去创业,这个组织也才因此不断地在成长。

这个也可以叫做赋能。意思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好人,并且影响他人,也成为一个好人。让自己成为一个好人,叫独善其身。同时,也能够影响别人成为好人,叫兼济天下。这两点都做到了,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

3、如何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

当然,有的人可能会这样想,好人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有很多坏人也觉得自己就是好人呀?《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这本书提到:“所有邪恶的人,都是出于善良的目的。”意思就是,这些人是为了消灭邪恶而存在,所以导致他成为了一个邪恶的源头。

如何能够把好人的标准或者好团队的标准建立起来呢?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西方的体系,这就是《可复制的领导力》这门课的价值所在,因为这门课就是一整套西方的体系、工具。

所有西方的那一套工具,实际上是在帮助我们达到东方的境界,这也是这门课的本质。

课时小结:

《可复制的领导力》这个课程有三个基石假设:人生来是平等的、人是自由的、人的潜力是不可衡量的。整个课程都是建立在这三个基石假设之上的。

有了三个基石假设之后,《可复制的领导力》课程会通过一系列西方的工具、方法,教我们摆脱对权力的迷信,成为一个“独善其身”且“兼济天下”的领导者。

樊登 讲述 / 孙宇珂 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