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畅销80年的经典,道出了数千年的思想洞见

 yh18 2020-05-10
畅销80年的经典,道出了数千年的思想洞见

1918年8月,傅斯年在给北大校长蔡元培的一封信中,明确反对哲学隶属于文科,理由是西方哲学以自然科学为根基,而中国哲学以历史为基础,中国本没有所谓的哲学,有的只是“方术”。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把哲学史刻意称之为“道术史”。连翻译过《哲学要领》的蔡元培,也在1924年写《简明哲学纲要》的时候,无奈地强调“我国的哲学没有科学作前提,永远以圣言量为标准。”

从西学东渐开始,有关中国有无哲学的争论和担忧,就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直到1933年,冯友兰先生应商务印书馆邀请撰写了《中国哲学小史》,终于为中国哲学正了名。

作为中国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他在这部6万多字的《中国哲学小史》中,系统论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自己对中国哲学的深刻理解。

畅销80年的经典,道出了数千年的思想洞见

01 名言隽语,比喻例证:中国哲学的核心特质

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不是没有哲学,只是不像西方哲学那样相对系统而已,他把中国哲学的核心特质归纳为“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八个字。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孟的语录体和随感式,老庄的格言化和寓言故事,都为中国哲学奠定了一种诗性化的言说方式。后来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主流的儒释道三家,莫不如此。

畅销80年的经典,道出了数千年的思想洞见

中国古代哲学中常用的语录体,就是用名言隽语的方式来表达思想观点,它不注重而且通常也没有严密逻辑的过程,《论语》就是这样的典型文本。在《论语》中,孔子以智慧长者的姿态,针对学生提出的种种问题,无需严密的逻辑论证,直接给出独特、精辟的论述,学生也欣然接受。

中国古代哲学话语方式的另一特点,就是喜用类比思维,也就是往往采用比喻的方式来阐释问题。比如说《庄子·天道》中,就用“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来比喻事物的精妙之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畅销80年的经典,道出了数千年的思想洞见

这种“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的意境,冯友兰先生称之为清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它可以引人深思,令人回味,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02 百家争鸣,风云变幻:子学时代的中国哲学

所谓子学时代,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时代。这个时代奠定了中国哲学和政治社会的基础。子学时代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流派,分别是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

畅销80年的经典,道出了数千年的思想洞见

儒家学说,主要是孔子关于“仁”的阐发。孔子认为“仁”是人的性情合乎礼的流露,进一步,孔子从肯定和否定两方面来阐释“仁”的意义。

肯定的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称之为“忠”,这属于“尽己为人”;否定的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称之为“恕”,这属于是“量己度人”。两个方面合起来就是“忠恕之道”,也就是实践“仁”的途径。

孟子在发展了“仁”的思想基础之上,又提出了“义”,进而形成了“四端说”。孟子认为,人的本性中都有恻隐之心、凶恶之心、慈让之心、是非之心,如果它们加以充分发展,就发展成“仁、义、礼、智”四德。

畅销80年的经典,道出了数千年的思想洞见

老子的思想,重要是言道言德,着重于事物的原理,而庄子对道的理解,多在超自然的一面。庄子是从更高的观点看事情,以更加超然的态度超越功利现实。总结起来,就是“齐生死,齐勿我”。

畅销80年的经典,道出了数千年的思想洞见

法家思想在早期时,韩非子综合了商鞅的“法”、慎道的“势”和申不害的“术”,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从秦王嬴政开始,法家思想在政治实践上大放异彩,虽然在秦以后法家很少被公开提及,但是后世的传统中国政治,实际上都是“外儒内法,儒法互补”的路子。

畅销80年的经典,道出了数千年的思想洞见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和“非攻”。兼爱类似于西方基督教所讲的博爱,但比博爱更深刻。博爱只强调了爱的广度,兼爱则更强调爱的无差别。

非攻,主要是提倡和平、反对不义之战。墨子讲的非攻并不是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而是反对非正义战争,对于非正义战争,也要用战争来阻止。

由于种种原因,墨家思想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很难得到实施。后来,墨家思想就散落于民间转化为了“侠义”思想。

03 包容汇通,三教合一:经学时代的中国哲学

所谓经学时代,指的是解释诸子时代的各种经典,并赋予它们新含义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哲学大都是和政治有关。当时,大一统的政治促成了大一统的思想,而儒家思想就是主流。

同时,政治上统一和分裂的轮转,也决定了思想流派虽有对立,但不是绝对排斥,它们相互之间是融合共生的。在儒家主流的基础上,中国哲学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并存的格局。

畅销80年的经典,道出了数千年的思想洞见

儒家成为主流思想,有关键的两步。第一步,是大一统的政治需要大一统的思想。也就是,在百家争鸣之后,儒家符合政治统治的需要脱颖而出,最终被定为独尊。

第二步,是道统说和宋明儒学促进儒学复兴,把儒学推向中国思想发展的新高峰。

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十分盛行。但是,儒家的入世和教化思想更适合现实社会与政治发展需要,在这一背景下,董仲舒结合阴阳家的“五德始终说”提出儒学大一统,为汉朝存在的合法性提供理论依据。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道家思想并没有消亡,而是转入民间发展。

畅销80年的经典,道出了数千年的思想洞见

汉代之后,中国长期进入分裂状态。此时,佛教开始传入并逐渐扩大影响。加之,“五胡乱华”等历史事件的影响,儒家主流地位风雨飘摇,不再有昔日的独尊地位。

为了重新恢复儒家的活力,同时也为了解决当时的现实问题,唐朝的韩愈等人重新解释了儒家经典《大学》和《中庸》,提出了“道统说”。道统说拉开了新儒家的序幕,是儒释道三家思想路线的融合交汇。

在三家思想路线的交融中,尽管新儒家的地位凸显,但同时也给佛家和道家以充足的发展空间。进一步说,儒家的独尊,佛家的传入和进一步中国化,道家的复兴和在民间立稳根基,最终让中国哲学形成了儒释道三家并立的最终格局。

畅销80年的经典,道出了数千年的思想洞见

04 结语

1982年,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冯友兰先生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先生写诗以明志:“智山慧海传真火,愿随前薪作后薪。”可以说,这句诗既表达了先生的志向,也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神。

《中国哲学小史》是在冯友兰先生思想日臻成熟后所写,这样一本举重若轻的小史,已问世八十多年,它是冯友兰先生留给后世的一份礼物。

虽然是薄薄的一册,却是先生对中国哲学思想的精华总结。打开它,可以让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凝练地掌握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

在这个略显浮躁的时代,每个有进取心的中国人,都应该了解一下中国哲学,让它们来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