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推手心得(二十六)在意不在力

 winriman 2020-05-10

练拳三年,逐渐才理解了这句话较深层次的内涵,才敢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要弄明白到底什么是“在意不在力“。我以为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意什么是力。我先不讲意,姑且先讲讲力吧。力是什么?这个大家很好理解,其实就是大家都有的气血之力肌肉之力。太极拳为什么要求大松大柔,就是为了把肌肉力逐渐蜕尽。我也一直就此事追问过老师,因为老师说过我身上的拙力还很大很明显,我问真能练到没有肌肉力吗?他说真能,只有拙力排完,才能算高层次的太极拳。太极拳为什么分僵劲、柔劲、轻劲、虚灵劲、虚无劲。其实就是根据你的拙力排除的程度来划分的。

其次便是意的问题,说到意,很多练拳的朋友都很迷茫。大多数人都怀疑意识能打人吗?难道不出力,只一想对手就能颓然倒地,几乎是在讲特异功能似的。经过三年的学习,我逐渐理解,其实意的含义很广,古人练拳总结拳都是很有学问很精辟的,内涵深刻,可是描述却又至简,只一个意字便猜破多少习拳者的脑袋。

原来所谓意,其一指得是意境,至少打拳之时需要意境,我想这个大家应该是不难理解的,意境是帮助大家把心沉静下来,让心在打拳,否则心不在那里,只是光比划动作,要想有长进那是很难的。所以古人曾讲“意即力也!”,因为少了这个力(即意力,其实也是常人所说的“意志力”的一种表现),别说练拳就是练什么都很难有成就。

那打拳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意境呢?那就要看拳对你的要求,练太极拳讲究“松松静静最难求”,那就找能求松静的意境呗!比如打拳的时候,试想自己仿佛单独置身于,只能听到风刮树叶和自己呼吸的深山老林一般,那时的松静我想就不会那么难于企及了。当然,打拳的意境有很多,因为要看拳对你的要求,在此我只是举一个例子而已。

其二指得是用意,太极拳的动作多之又多,其实都是有用意的,没有用意就不会有劲道,这也是大多数人不能理解太极拳而只把它当成招式来练的原因。其实不然,古人既然创拳,自然有拳的用意,其实就是劲道的运行路线运行方式,是在一种特定的感觉下用动作。

我的师门里面就有一套太极拳,其中有一个动作叫“拨草寻蛇”,这个动作的用意就是要自己在行拳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草丛中把草拨开找蛇一样。因为怕蛇咬,那时的身手和反应自然就会相当灵敏和迅捷。实战中用这个用意和人搭手,对方稍有微动,自己就能听到。

其三,指得是心法、兵法、战术等,这些都是藏在心里,是对手肉眼看不见的东西。临场迎敌,高矮肥瘦功夫特点各有差别,内心能机智应变,劲道才能变化莫测形同鬼魅般不可捉摸。这一个含义其实大家平时听得很多,心得和体会自然比我都丰富,我就不再举例。

最后一点,也是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也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一点。指得就是内心,是你练拳者自己的内心。太极拳本是大道,因为它是能改变人心修炼人性的东西,内心的修炼不到位,那功夫一辈子也只会停留在低层次上。练太极拳的松柔,要你不使僵力,就像佛家要人不犯执着一样难。

多少人说自己能看淡一切能放下一切,可是真到问题出现的时候,又真的能有几个人能看淡能放下;就象个个嘴上都知道太极拳要放松的道理一样,嘴上知道,可是真正一动手又僵了,说明大家还不是真的知道,因为身上还不能真正做到!为什么身上做不到?是因为心里首先就没有真正做到,所以要想身上知道,就得让心里真正知道真正松下来。

心松了,练拳日久,身上才能真正松下来。所以说太极拳磨练得是你的内心,什么时候心里真正松了心里真正舍去了,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换层次。太极拳本身就是减法,它要你先舍尽,然后才让你得道,不愿在内心深处真正把东西舍尽的人,是永远也得不到太极拳的真谛的。舍得舍得,便是做这般解释。有时想想,明师教拳其实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因为他把拳里做人的修身的大道都倾囊相授了。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就知道,太极拳真的是“在意不在力”的拳!但是真要做到这个要求,却不是初学者短时间能做到的,这是古人把太极拳的要求和特性告诉了大家,大家是要往这个方向去练的,至于能否练成古人是没有责任的,只能是今人愚钝而已。我的老师曾经在聊起唱歌的时候,提到“以情代声”,那也是歌声对歌者的要求,可是对于一个初级者,连发声都不对又何以能“以情代声”呢?所以只有把嗓子练松了,技术练娴熟了,才有把感情投入到里面去的必要和可能。同样练钢琴的朋友应该知道,琴要弹的好,手上就要有指力,要有指力手指就必须柔软,硬生生的手指是谈不出铿锵有力的琴声的,更谈不上弹出感情来。其实这时又回到练松柔这个话题上来了。又如,练书法的要把字写得遒劲有力力透纸背,不是靠手上的蛮力,反而是要把手指蛮力去掉,五个手指都要能干不同的活,手指灵敏了柔软才能表现出米芾的“八面笔锋”,才能领会孙过庭说的书法要能“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境界。所有前提还是松,能不用力,才能把用意把情感添进去。真的很奇怪!力没了,境界反而出来了;因为你的拙力僵力把你高超的灵感和用意都堵住了憋住了!所以太极拳也是这样,力少了没了,劲道才会虚才会灵。

曾经有不少好心者钻研者,想用西方科学研究解释测量太极拳,一时亦误导了多少习拳者,里面不泛物理学、运动学、心理学、西医学、生理解剖学等等,甚至于用上现代最先进的高科技仪器来测量来分解剖析太极拳。其实都是徒劳的,最多也只是能解释初级层次的太极拳,知道了“在意不在力”的太极拳之后,他们自然应该知道对于高层次的太极拳又哪里能解释得。(内家禅影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