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行线中的常考模型,掌握这三个考察方向,多拿4—12分

 昵称32901809 2020-05-13

在平行线这一部分,有三个重要的模型。这三个模型分别是:

铅笔模型

平行线中的常考模型,掌握这三个考察方向,多拿4—12分

猪脚模型

平行线中的常考模型,掌握这三个考察方向,多拿4—12分

鹰嘴模型 (1)

平行线中的常考模型,掌握这三个考察方向,多拿4—12分

鹰嘴模型 (2)

平行线中的常考模型,掌握这三个考察方向,多拿4—12分

因为这三个模型相通的,

(1)都是两条平行线和平行线之外的一个点;

(2)都是三个角∠B 、∠D 、∠E 之间的关系;

(3)证明方法都可以过平行线外的这个点做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4)考查方向也基本一样。

所以把它们们合并在一起给大家介绍。希望通过这次讲解,能让孩子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模型的主要考查方向是:

一、考证明方法

在考试当中,一般会考到这三个模型的证明方法。都可以通过平行线外面的点做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然后通过角度转化,来证明角度之间的关系。

1.铅笔模型:

证明:过点E作射线EF,使EF //AB

平行线中的常考模型,掌握这三个考察方向,多拿4—12分

∵AB//CD

∴EF//CD

∴∠FED+∠D=180°

∵EF//AB

∴∠FEB+∠B=180°

∴∠BED+∠B+∠D

=∠FED+FEB+∠B+∠D

=∠FED+∠D+∠FEB+∠B=180°+180°=360°

即 ∠BED+∠B+∠D= 360°

(总结:铅笔顶端的三个角的和是 360°)

  1. 模型猪脚:

证明:过点E作射线EF,使EF //AB

平行线中的常考模型,掌握这三个考察方向,多拿4—12分

∵AB//CD

∴EF//CD

∴∠FED=∠D

∵EF//AB

∴∠FEB=∠B

∴∠BED= ∠FED+∠FEB =∠B+∠D

(总结:两个脚趾尖儿的度数和等于趾缝处的度数)

3. 鹰嘴模型(1)

提示:对七年级的孩子,不适用外角的定理去证明该题。

证明:过点E作射线EF,使EF //AB

平行线中的常考模型,掌握这三个考察方向,多拿4—12分

∵AB//CD

∴EF//CD

∴∠FED=∠D

∵EF//AB

∴∠FEB=∠B

∴∠D=∠FED=∠BED+∠FEB=∠BED+∠B

即:∠BED=∠D-∠B

(总结:鹰嘴度数等于大角减去小角)

4. 鹰嘴模型(2)

提示:对七年级的孩子,不适用外角的定理去证明该题。

证明:过点E作射线EF,使EF //AB

平行线中的常考模型,掌握这三个考察方向,多拿4—12分

∵AB//CD

∴EF//CD

∴∠FED=∠D

∵EF//AB

∴∠FEB=∠B

∴∠B=∠FEB=∠BED+∠FED=∠BED+∠D

即:∠BED=∠B-∠D

(总结:鹰嘴度数等于大角减去小角)

一、考结论的应用

这一类考题主要是需要同学们把三个模型的结论记住。不需要证明,直接应用结论得出结果。一般的考法是填空题或者选择题。

例1:如图, 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小刀, 刀片的外形是一个直角梯形, 刀片上、 下是平行的, 转动刀片时会形成和,则_____度 .

平行线中的常考模型,掌握这三个考察方向,多拿4—12分

解析:从原图图形中抽象出下图的猪脚模型:

平行线中的常考模型,掌握这三个考察方向,多拿4—12分

根据结论:两个脚趾尖儿的度数和等于趾缝处的度数。所以得到答案是90

三、考结论的迁移

这一类题。主要是把题目转化成已知的模型,运用已知模型的证明方法或者结论解决问题。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也可以考解答题。

例2.如图,若AB∥CD则∠α,∠β,∠γ之间的关系为( )

A.∠α+∠β+∠γ=360° B.∠α-∠β+∠γ=180°

C.∠α+∠β-∠γ=180° D.∠α+∠β+∠γ=180°

平行线中的常考模型,掌握这三个考察方向,多拿4—12分

解析:延长CD,构造成铅笔模型,

平行线中的常考模型,掌握这三个考察方向,多拿4—12分

根据结论:铅笔顶端的三个角的和是 360°,

所以∠α+∠β+∠EDF=360°,

即 ∠α+∠β+1800-∠γ=360°

所以 ∠α+∠β-∠γ

=360°-180°

=180°

所以选C

平行线是初中几何的重要章节,而这三个模型又是平行线当中的重要考点。只要我们认真地去掌握上述的三个考察方向,灵活运用,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中考中多得4——12分。

给大家准备了一道练习题,抓紧练练手吧!

(12分)如图,AB∥CD,P为一动点,∠BAP与∠DCP的平分线AE与CE交于点E.

(1)当P在线段AC上运动时(如图1),即∠APC=1800,则∠AEC=______;

(2)当P运动到图2的位置时,猜想∠AEC与∠APC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当P运动到图3的位置时,(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不要求说明理由)

平行线中的常考模型,掌握这三个考察方向,多拿4—12分

数学的学习,就在于多总结,多练习。

欢迎大家交流指导,共同进步!

祝愿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成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