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天理出发,二程为人们提出了伦理道德的3...

 摩诃般若波羅蜜 2020-06-29
从天理出发,二程为人们提出了伦理道德的3个概念:诚、忠、公。
一是诚。二程认为自然界的特性是诚,诚是自然运行的规律和万物生成的根本。他们在观察自然万物后发现,昼夜交替、四时更迭、春华秋实,年复一年,自然界在周而复始地运转,这是自然界诚的表现。因而程颢提出:“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则诚。”由自然界的诚,发展出人要思诚,做诚实守信之人,具有真诚、诚实、不欺、无妄的品格。而诚所延伸出的诚实、诚信至今仍是我们大力倡导的人的核心价值。
二是忠。程颐说:“忠者,天理。”(《遗书》卷十一)“忠信,理之本。”(《外书》)“忠者,天下大公之道。”(《外书》卷五)“惟天之命,于穆不已,忠也。”(《外书》卷七)意思是忠也是天的属性,是天理的本质。从中可以看出,忠与诚都是大自然的本质属性,忠信也是理的本质特征。程颐进一步引申说“人无忠信,不可行于世。”就是将天之忠信化为人之忠信品质。
三是公。二程从大自然无私无我之公心生发出公的道德理念,认为人应有公心,有大爱之心,爱天地万物。程颢说“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程颐说:“天心所以至仁者,唯公尔。人能至公便是仁。”(《外书》卷十二)。二程仍然以自然界无一己之私的公心,来启示人们要有胸怀天下之公心境界,做大仁大爱之人。程颢更近一步提出“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至公无私,大同无我”,成为历代仁人志士的精神追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道德滑坡、人人为小我奔波忙碌、信仰迷失之时,迫切需要弘扬二程之大公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