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00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公众号医经 2020-07-08

00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这一条和第四条其实讲的是一个意思,那就是讲太阳病的传与不传。

伤寒二三日,这只是一个约数,而不是定数。太阳病是急剧变化的,发病快,反应剧烈,正邪二气斗争白热化,往往伴有高热,稍有差池,就有可能把病治坏。

治错了,或者正气不足,有可能一日就传了,如果正邪二气旗鼓相当,相持不下,那很有可能六七日也还没有传,还在太阳表证。所以说二三日只是古人的一个大概说法,不要看时间,而要看病证,不要凭臆想,而要讲证据。

如果没有见到阳明证和少阳证,那就说明没有传,还在太阳表证。

阳明证,是里阳证。少阳证,是半表半里阳证。太阳病的传变,有可能从太阳表证先传半表半里的少阳,再从少阳传入阳明。也有可能直接从太阳传阳明,每个人都不同,但主要规律是看正气与邪气的强弱。

邪气强,正气弱,不但表层守不住,半表半里也守不住,那很有可能就直接传入阳明里证了。如果正气还能抵抗一下,有可能就退守到半表半里。

还有比较复杂的情况,那就是发生并病,也就是太阳表证的症状还在,同时传入少阳后,又兼有少阳证的症状,那么这个时候就要仔细审查,对证下药。

如果不传,还在太阳表证,若为伤寒,则与麻黄汤。若为中风,则与桂枝汤。

如果传入少阳,只有少阳证,则根据情况与小柴胡汤。

如果传入阳明,只有阳明证,则根据情况与承气汤或白虎汤。

如果太阳少阳并病,则根据情况与柴胡桂枝汤。

如果少阳阳明并病,则根据情况与大柴胡汤。

总之,有是证,用是方。方剂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内在规律和原理却是永恒不变的。中医不是不发展,而是已经发展到了巅峰。只要太阳和地球不变,那么中医也不会变。中医是法天则地的,天地不变,中医如何能变?

为何几千年前的经方,流传至今,依然可以覆杯而愈,效如浮鼓?就是因为中医从最开始,就锚定天地,法则天地自然,这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道不易,中医不变。

反观以人道妄为而研制出来的所谓分子药物,用不了几年,就被大量淘汰,原因就是这些药物和药学并非自然规律,更不是真理,所以最终必然会被淘汰。

中医研究的是天地和人体的客观规律,几千年前人们生病是这样的规律,几千年后的现在,人们生病依然是这样的规律,天地不变,那么一万年以后,人们生病也还是这样的规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