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弘益学堂里的一杯茶汤

 弘益茶道美学 2020-07-22


初识弘益是在三年前,仅是因为爱喝茶。

兴趣可以是最好的老师,但难以成为最专业的老师。蹒跚粗浅地接触到了茶道,却不知道怎么喝好茶,怎么把茶喝好。

己亥年小寒之际,西南之滇,四季花城,开启了一程茶人的修习。



勉强称之为茶人,多有名不其实之嫌,为生计疲命奔波于世间,随俗沈浮,与茶人的职业德行、规范失之甚远。世人多知茶为饮品,却对中国的茶文化知之不多,而合格的茶人需要承担起一份职业使命,传承和复兴中国的茶文化,让世人喝好茶,把茶喝好。

眼前放着一本《茶人日课》,页面上零星地嵌入了古人饮茶的器具和作画,施礼、煮水、焚香、品茗、抚琴……古人用茶演绎着生活,姑且称之为仪式感吧。不禁要问,如果穿越历史与古人对饮,我们能融入他们的仪式和意境吗?物资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畅享着科技带来的便利,以致有时放下手机会感觉无所适从,而茶人日课里的第一个内容,就是要放下一切干扰,专注于一杯茶汤。


一杯茶汤是有温度、有生命的,它是茶人专注的呈现,犹比清晨荷叶上的露珠,提挈天地、幻化阴阳,虽然日日生成,然而此日非他日,今日之露不再来。日本作家森下典子著有《日日是好日》一书,用自己一生茶道的修习经历诠释,对待每一次茶会,都要有“一期一会”的心,在每次相逢相会的时候,就“当作一生仅有一次的机会,用心对待。”人生无常,会者定离。千利休曾说:“茶会是一期一会,就像主人与客人的相会一样,今日的聚会,他日不再,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生一会。”


修习期间,随时能感受到这种仪式感的存在,从学习施礼开始,授课前后都应向老师施礼;品茗的时候,手机是不能出现的,更不能随意打扰或分散冲泡者的注意力,不恰当地提出各种问题。细微的感受,以致于在特定的环境里去辨别不同水的滋味。水作解渴之用时,很少有人刻意去关注它的滋味,但是不同的水与茶碰撞后,却有了不同的滋味和风情。陆羽《茶经》里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描述过水与茶的运用: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温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娓娓道来,方知东坡取水下归峡,荆公品茶知水处之事,理在其中矣!



茶闻趣事不胜枚举,然闻在茶汤之中,事却在茶汤之外,一杯茶汤演绎出了不同的世间风情。古人品茶,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对时间、环境、茶器、水质、火候等都有着苛刻的要求,借以插花、焚香、抚琴、书画等烘托,意求出天人合一,种种精巧的布置和技艺都为了展现一杯茶汤。如此,难免会让人感觉仪式繁冗,但不可否认这也是一种茶文化的表达形式,日本的茶道,至今仍保留着中国唐宋时的遗风,让疾驰的我们,有时不能不回溯检视,找回曾经被自己遗忘的文化。其实,繁冗也好、简捷也罢,最主要表达的是一份恭敬心,儒家所谓“道在人伦日用间”,一道茶席、一杯茶汤亦有一方天地,如果能虔诚、细致、耐心地对待一杯茶汤,又何患于日常洒扫、应对、进退之事?

告别弘益之日,春城已随处可见繁花点缀,冬日暖阳恰如一杯茶汤暖人心,让人心念茶香,彼此铭记。



作者:亲为 | 第40期国家中高级评茶员认证精修班同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