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针解,告诉你到底什么才是正宗内经针法,请不要欺世盗名

 中医二羊 2020-08-04

大家好,我是中医二羊,很多人都知道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无论理论还是一些实用的针灸方法都来源于这本书。

很多人其实是不读书的,也懒得去读,这时候就有人打着黄帝内经的旗号开始营销了。不说是骗人,起码是打着黄帝内经的旗号来忽悠。

到底黄帝内经的针灸大法是怎样的呢?其实只要我们自己稍微去读一读黄帝内经就知道了。例如我今天休息的时候,随便一翻,结果看到《针解篇》,针解顾名思义就是解读针灸、针刺,也顺便分享给大家。

睁大眼睛看,这才是正宗的黄帝内经针灸。

针解篇是这样开头的,“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

而在黄帝内经下半部《灵枢经》开篇这样讲到“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

黄帝内经中介绍了九种针和具体用法,也就是传说的黄帝九针。    但现在大家看到的针灸仅仅是其中的“微针”也叫“毫针”。

针刺的最关键在于“虚实”,所以叫““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

这个虚实具体怎么操作呢?在这篇针解篇就详细的介绍了一遍,当然灵枢经还有系统的论述。

“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

如果是虚证,针灸后针下变热了,这就是气实了。相反,如果是实证,用泻法,针下会变寒,这是因为气虚了。简单的来说,如果是实证,针灸后局部针下变寒凉,这是实得泻,相反,变热则是气得补。

具体怎么针才能达到这种针下“寒热”的目的呢?

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

首先,有淤血的,可以采用放血的方法,出恶血,让“菀陈”除掉。

邪胜则虚之者,出针勿按。

其实,邪气盛,用泻法,拔针时不要按住针孔,同时,在提插的时候,提针慢,插入要快,这是泻法。相反,如果慢慢的进针,快速拔针则是补法。

那到底什么是虚实呢?

这篇给出一个朴素的答案,“言实与虚者,寒温气多少也。”什么是虚实呢就是寒温气的多少。多了就是实,少了就是虚。

这个“虚实”在针灸的治疗过程中那是相当重要啊,文章再次重复强调

“为虚与实者,工勿失其法。若得若失者,离其法也。

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者,为其各有所宜也。

补泻之时者,与气开阖相合也。

九针之名,各不同形者,针穷其所当补泻也。”

如果是实证,需要留针阴气到了才拔针。相反,如果是虚证,阳气壮了针下热了才拔针。

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

经气已至,慎守勿失者,勿变更也。

在还没有到达目的之前就要候气,等经气至,所谓气至。

除了强调针刺时虚实的简单用法,还顺便强调了一些细则。

例如:针灸的深浅怎么控制,怎么知道扎多深?可以根据病情所在内外深浅来定。深浅有不同,但是“侯气”的法都是相同的。

具体怎么候气呢?因为气很玄很难掌握,不容易感知,怎么才能感知并能候到气呢?

想想一下我们身处野外,你怎么知道有没有风?风来了吗?风没来就静静的等。

这个等风的过程就像针灸里的“候气”,我想起小时候上山放牛,天气太热,大哥哥们就会吹口哨,一吹山风就跟着来了。

大家可以去体会,在等风的时候,我们可以张开双臂,静静的,你可以闭上眼,感受自然的风,风一来你定会知道。

那具体怎么针灸候气呢?这篇文章也给出了一些操作要点。

“如临深渊者,不敢堕也。

手如握虎者,欲其壮也。

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人,无左右视也。

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

必正其神者,欲胆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

翻译过来就是行针运针的过程中,好像前面面临深渊一样,要很细心,谨防跌落,小心翼翼的状态。持针时,手像抓握老虎那样坚定有力。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能分散到外界不相关的人或事,专心致志观察病人,不可左顾右盼。

凝神聚气,手法要正确。下针后,可以注视病人的双目,让他保持精神一至,这样经气容易运行,容易得气。

简单小结一下,黄帝内经这篇文章总结针灸几个要点:

1、虚实很重要

2、调虚实是关键

3、虚实有没到位看针下“寒热”情况

4、如何才能调虚实呢?除了必要的手法,还有“候气”

你看我们自己去读黄帝内经的这篇《针解》读到很多精髓的东西,但是,有人打着内经旗号却在忽悠,求放过。大家也不妨多读一读原文,读原文有正见,不容易被骗。

我是中医二羊,学习中医经典。实践经典一直在路上。

本文是二羊原创,来源于学习《黄帝内经》学中医系列文章,如果需要转载请标明出处。

中医是一种爱好,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