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学| 妈妈去哪儿之湘西非遗研学行(二)

 文话童心 2020-08-08

15 July 2018

阳光灿烂的清晨,小营员们踏上了本次研学的第一段行程,前往号称中国“土家第一村”的湘西永顺县双凤村。这个隐蔽在大山深处的村落,体现了“自古以来中国土家村寨散落溪谷、所居必择高峻”的居住特点。三个半小时的车程,大巴换中巴,爬坡上坎之后,终于抵达了这个古老村庄。

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土家人拿出了他们最隆重的进村仪式:锣鼓震天响,拦门酒摆成排,对歌一串串……

文字已经无法描述当时场面的震撼,其实,视频也不能。只有身在此处,才可体会这份发自内心的热情和淳朴。带队老师说,他们没有把咱们看成来参观的游客,而是当作客人来迎接的。


喝罢拦门酒,进入村庄的道路也是山路好几弯。能歌善舞的土家人,最爱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感情,“哭嫁歌”非遗传承人严水花老师,张口成歌,拉着小营员的手,歌声就飘了出来~~

入村之后来到双凤村举行隆重仪式的场所——摆手堂。他们将在这里为尊贵的客人表演正式的欢迎仪式。原来村口上演的那一套只是预热而已啊客官们。视频节选了解一下:


跳罢摆手舞,村长大手一挥:咱们吃饭去。原汁原味的土家饭正在等着我们呢。在这个没有一丝现代化气息的村落里,登上木质吊脚楼,围坐一起吃着独具土家风味的饭菜,饥肠辘辘的小营员们此时已经顾不了其他了。

午饭后的小憩,小家伙们被院子里的小动物们吸引住了~~~这些来自城市的孩子们,从来没如此近距离的观察过公鸡和母鸡,因为如何分辨公鸡和母鸡还争论了好久。

双凤村择高而建,村中水井互相联通也是一大特色,小营员们沿着古村的道路观察水井线路,了解了另外一个不需要水龙头的世界。

午后艳阳高照,竹林围绕中的古村格外青翠。这样的蓝天,也是城市里的人们最艳羡的。

下午的第一个议程是吊脚楼写生。土家族的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吊脚楼有许多实际使用意义,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堆放杂物或者用作猪牛栏圈。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取景、构图,小营员们再将这美丽的村落、独特的吊脚楼画在特质的木扇上,留下永恒的记忆。

你见过用树叶当乐器演奏音乐的么?土家族非遗传承项目“吹木叶”,就是用身边随处可见的树叶演奏音乐的。土家人不论男女,人人都会吹木叶,他们用木叶可以吹出各种鸟叫声、好听的山歌甚至京剧。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客人来说,摘树叶容易,想演奏出音乐可就没那么简单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可能也就只会发出某种让人联想不那么愉快的声音。但是你看,小营员们学得多么认真啊。

收获满满的一天结束了。

返程的路中巴换大巴,然后再穿过无数隧道回到小县城。这座大山深处的村落,带给了孩子们太多震撼的感受。从村头隆重的欢迎仪式,到村落中各种对他们来说新奇鲜的事物,都将是他们生命中最深切的体验。

文话童心编外记者辣妹子丈母娘从只有3G信号的湘西山区再一次发回晚了两天的报道。

传送门

妈妈去哪儿之湘西非遗研学行(一)

文化、故事、攻略、育儿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