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待IDC类公募REITs?

 风中的兰陵 2020-08-17

公募REITs无疑是今年最热的话题,作为有强制分红的权益资产,给投资组合带来的多元配置机会是显而易见的,近期公募REITs的正式稿落地,“可扩募 140%杠杆”的框架调整,使得这类产品的想象空间更大。

其中“可扩募”这一条非常重要(即《指引》要求80%以上基金资产投资于基础设施资产支持证券, 而非单一基础设施资产支持证券)。虽然说国外也有此类的规则,但这对国内体制下的公募REITs“更为重要”,具体后文细说。

今年REITs的差异化表现

今年不同类型的REITs表现差异非常大。从美股市场来看,3、4月国外流动性崩盘期间,部分REITs产品出现过甚至50%~70%的跌幅,跌出了20%以上的股息率,当时对于优质资产其实是有比较好的捡漏机会的。

但事后来看还真不一定,因为美国疫情的“V”字反弹影响,传统商业REITs(办公、商场等)的估值始终都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部分资产因为分布在疫情严重的纽约州附近,市场非常不待见,尽管管理人可以通过捣腾资产(也就是资产处置和收购,美股REITs中医疗、零售和办公型REITs的资产处置和收购量最大)实现收入和分红增长的目标。

 美股上市REITs大概是170家,其中选取了比较出名或者有代表性(19年税前利润在细分领域比较靠前)的REITs:

可以看到像西蒙地产、Vornado这样的头部REITs年初以来跌幅达到40-50%的跌幅,当前的股息率已经砸到8%~12%,流动性冲击之后反弹也很微弱,股价都暂时看不到明显的补涨趋势。但也有如陶布曼中心(Taubman Centers,资产多为小型零售商业地产)发行的优先股,也有不错的涨幅,但估值逻辑和权益类差别较大。

涨幅靠前的包括PowerReit(主要资产是宾夕州的铁路以及4处新能源发电场租赁,下游稳定且每年租金稳定上涨,发行的是7.75%优先股所以未显示分红),Equinix(IDC-REITs龙头股)、美国电塔和SBA通信(2家都是通信铁塔REITs,下游是5G和物联网租用商,美国电塔规模庞大,美洲、欧洲、非洲以及印度都有布局)。这些REITs涉及的行业对疫情的影响非常不敏感,而另外个角度来说美国疫情催生远程商业模式开始被动改变,对通信类行业甚至是正面影响。

美股IDC-REITs

国外上市的IDC-REITs总共6家,其中5家都在美股。从美股IDC-REITs来看,最近5年以来新增数据中心个数每年都有一定的增长(Equinix在20年6月末有214个数据中心,且每年增加10个数据中心,15-17年更是有一波爆发增长),而且行业的机柜出租率均在80%以上,反应了整体需求比较稳定,而且龙头的扩张速度更快。数据中心的租用和运营所用的人力资源非常少,疫情对其影响非常有限,基本不影响这类REITs的戴维斯双击,所以今年美股IDC-REITs的涨幅排名非常靠前,前十涨幅中包括了4家IDC-REITs。

 REITs按年初以来涨幅排名(标黄为5家美股IDC-REITs):

IDC会是国内REITs中耀眼的一类吗?

对于国内基建REITs试点资产,例如收费公路、水电气热、固废处理等项目,因为部分项目都太过于公益型,收益率普遍较低,如要做到市场比较认可的收益率可能需要一定幅度的打折,同时未来可扩募的空间有限。但对于数据中心、仓储物流这些项目来说,通过REITs上市的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

拿我最近看的一个案例A来说,IDC项目整体的收益率肯定更有吸引力:

------------------------------------------------------------------------------------------------------------

收购成本:运营方将A公司收购,大约花费3亿收购费用,同时后续又投入了3.5亿设备投入费用,主要是机柜。合计初始的投入费用大约是6.5亿。

运营收入:A项目一年的机柜出租收入是1.68亿,而且每年都是正增长,由于A项目地处一线城市比较核心的区域,机柜上架率92%。

运营成本:1年约4,800万电费、960万房租费用(租用别人的厂房)、400万员工工资、1,000万销售费用、240万耗材费用,合计总运营成本是7,500万。

厂房投入:如果A项目再将厂房购入,该厂房建面是1.6万方,按照当地周边工业用地1万/平的成交均价,厂房价值大约是1.6亿。

------------------------------------------------------------------------------------------------------------注:以上测算数值均为模糊估计,仅供参考

这样测算下来A项目的每年投资回报率大约是11.5%(包含厂房投入),但是厂房所附带的用电指标(发改委审批)在国内显然是一项关键审批手续,在一线城市用电指标是比较难拿到的,而主要下游客户(包括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都在一线城市为主,用电指标价值显然难以进行估价。

抛砖引玉——如何对IDC-REITs二级市场估值?

国外对于REITs估值主要包括股息率、P/FFO(或CAD)或者P/AFFO等等,按照8月新版《指引》强制分配90%现金流的要求,个人觉得FFO(NAREIT口径)仍然是一个很不错的衡量标准。而AFFO口径更加落地,但需要投资者自己的前瞻性判断和对个券的理解和挖掘,AFFO也会在部分REITs的年报中计算和披露。

 但上述指标仅仅是从分红的角度来理解,如何横向比较选择便宜的估值呢?假设2家REITs收入规模、分红规模都差不多,一家有10%杠杆和另外一家有30%杠杆(这里的杠杆包括公募基金层面对外债务,也包括项目公司层面除股东借款以外的对外债务),那如何进行比较呢?

所以这里需要对整体价值进行估值测算,即

(REITs市值 外部债务,即EV)/(EBITDA-所得税)

这其实是对REITs的底层资产本身盈利能力进行一种还原,不然2家不同杠杆水平的REITs是无法直接比较的。有点类似于商业地产评估机构的评估思路,将一个物业的整体估值除以净运营收入现金流(NOI),即为此物业的资本化率,而资本化率的含义即为大宗交易市场对此物业的认可程度。

将FFO转换为EBITDA主要是因为分子考虑了债务后,分母对应将财务费用加回,所以EBITDA更为合适一些,这里EBITDA也可以根据AFFO的思路进行调整

扣除所得税的主要原因是国内REITs-ABS-项目公司3层框架下无法完美避税。根据财税“121号文”规定,关联方债权投资与权益性投资比例不能超过2:1,使得ABS股 债模式下,必定会产生一定规模的所得税。

我们也可以用单机柜估值来比较,但单机柜估值已经隐含了各家在业务模式以及运营能力上的区别,比如Equinix的单机柜估值是19万美元(19年末),相比Digital Realty高很多,但其零售模式使得其单机柜收入(1,884美元/年)也比Digital Realty要高很多。

另外,部分体制上的原因也可能压制REITs的估值:

第一,《指引》要求项目公司完全持有对应物业。国内无法像Equinix那样置入轻资产IDC项目,相对制约了REITs规模增长空间。Equinix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约14亿美元,占持有型物业价值的11%:

Equinix在美国境内主要租赁资产:

第二,工业地块有使用权期限(50年)。这一点显然会压制估值,前期的投入需要用50年的时间来回收投资。但对于IDC来说问题相对小一些,先前说到的可扩募可以帮助基金管理人持续进行收购资产,将整个资产包的久期不断拉长,前提是潜在优质资产可以一直被发现。同时IDC项目相对小而散的特征,基金管理人可以更平滑地延长资产包的久期。期待REITs的底层资产在使用权期限上有更大的突破。

第三,管理人的区别。管理能力是目前国外内差异比较大的地方,国外基本是以专业资产管理公司为主。特别是IDC这样的特殊资产,例如国内IDC业务三大电信运营商市场份额很高,但三大运营商的管理能力并不突出,仅在于其带宽的垄断地位。国内的REITs框架显然类似于投行模式,除了尽职调查外,基金管理人资产管理能力建设仍然是比较长期的任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