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反教育行为,是指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的发展没有起到促进作用,相反还起到阻碍作用的教育行为。教育是有目的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如果以此定义为参照,在今天的幼儿园教育中,可以发现不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负方面作用的教育,走向人的身心发展反面的教育。随便望去,我们就会发现,反教育行为在幼儿园大量地存在: ●隆重仪式地帮助。某些孩子家中遭受大灾难,幼儿园要求这些孩子在全园老师和幼儿面前从领导或企业家手中接过所谓的爱心捐赠,有时我们还要逼他们中的某一个说出自己对这种关怀的感动或感激来,但有人去看过他们接过捐赠时那木呐的脸和黯淡的眼神么?此时,他们的内心世界到底是感动还是压抑?我们在表现自己的爱心时是多么功利和自私,没有人在意过他们面对大庭广众时的那份生存的羞愧和不安。我们把这种自以为是甚或功利十足的活动做的越轰轰烈烈,我们对孩子的伤害就越大,我们离教育的本身就越远,我们的错误就越不可原谅! ●有的幼儿园在幼儿大门前耸立着一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子,认为石狮子可以为幼儿园驱邪。 ●某些教师不能起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教育效果,他们的口心不一、言行不一,比如,要求幼儿诚实,而老师则时常说话不算数。 公开课《认识影子》临结束时,老师对孩子们说:“今天的《认识影子》就要结束了,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到草地去玩《踩影子》的游戏,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好!” 孩子们雀跃着,一边向客人老师挥手再见,一边跟着自己的科学老师离开了小礼堂…… 但是老师并没有带他们去草地玩踩影子游戏,而是带他们回到了自己班的活动室…… 我问上课的老师:“为什么不是把孩子带到草地上去玩踩影子游戏,而是把孩子带回活动室?”她说:“因为后面还有一节课,孩子们到草地上去玩,那么,就会耽误下一节课的时间。”我又问:“那你为什么那样跟孩子说呢?不说不可以吗?”她说:“我那样说是为了体现‘活动设计的整体性’。”我又问:“那孩子们会有意见吗?”她说:“不会有意见的。孩子们也都知道后面还有一节课,要回到活动室。” 道德审视: 1.从道德角度进行审视,这节公开课首先公开了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真实的谎言: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 2.孩子们已经习惯于在这种“不道德”的背景下生活,以至于老师不信守诺言——不按诺言带他们去玩他们感兴趣的“踩影子”游戏,他们也毫无怨言。这是最可怕的效应。 ●公开课或汇报课中教师预先演练,预先指定发言的幼儿和回答的内容,与幼儿约定好课堂中的举手动作。 ●教育者对幼儿的要求和对自己的要求是可以不一致的,教育者为幼儿树立了一个言行不一的榜样。 ●为了突出公开课效果和展示教师“才华”,有的幼儿园则将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愚笨一点点的幼儿拒之公开课之外。 ●幼儿园中发生某种责任事故后,为了逃避或减轻责任,幼儿园要求全体师生统一口径,拒不承认各种事实,掩盖事实真象的行为。 ●幼儿园为了迎接卫生检查等而采取的临时突击行为等 ●向幼儿强制推销幼儿园制品或某些学习与生活用品 ●以孤立、讽刺、挖苦、刁难、恐吓、羞辱、欺骗等手段来教育幼儿。 ●给“差生”以“特殊座位”,比如让不听话的孩子坐红椅子或者穿红色裤子。 ●幼儿园教育中的非道德手段。如为了让幼儿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将耳朵上有不清洁痕迹的幼儿在全班小朋友面前示众嘲讽。 如果教育的结果是使受教育者感到恐惧,那么这恰恰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而沦为反教育。令人忧虑的是,现实的幼儿园教育中这种反教育的行为到处存在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