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第144篇:【教研有味】之从“单篇”走向“整体”的实践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0-08-27

2019年第144篇:【教研有味】之从“单篇”走向“整体”的实践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提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设计,教读和自读的差异性是很明显的,但两者之间也有相通之处,而教读与课外阅读、自读与课外阅读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呢?目前,很多教师都在开展“1+X”式的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主题式阅读的教学尝试,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思路。“1”就是教材中的篇目,“X”既可以是1所在的整本书,也可以是整本书中的某些章节。例如通过《紫藤萝瀑布》的阅读带动宗璞散文集《铁箫人语》的阅读,通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带动《朝花夕拾》的阅读等等。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通过“1”带动“X”呢?《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9年第10期发表了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张晋老师的论文《巧设津梁:从“单篇”走向“整本”——以<动物笑谈>教学为例谈课外自主阅读引导策略》,反复读了几遍,感觉收获非常大。

张晋老师选择的篇目是劳伦兹的《动物笑谈》,这篇课文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我相信很多教师都会推荐学生阅读这本书,但象征性的推荐,根本起不到相应的阅读效果。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将教材文本与“母文本”的片段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某一个教学环节,才能实现整本书阅读的目标。张老师选取了课文与原著的三处关联,从内容、语言、主题三个维度精心设计了问题,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一处:劳伦兹在《动物笑谈》中说到“小鸭子和雁鹅不同”,小雁鹅“总是把第一个碰到的生物认作是自己的母亲,并且一心一意地跟对她”。教师抓住这句话,问学生“大家想知道小雁鹅碰到的第一个生物是什么吗?”教材中并没有这个问题的答案,学生又急切地想知道教材的“谜底”,于是教师找到了本书第十二章“小雁鹅”中专门描写一只名叫玛蒂娜的小雁鹅的片段。将这个片段与教材中的句子联系起来阅读,学生立刻兴致盎然了。但教师提供的也只是关于“小雁鹅”的部分段落,关于玛蒂娜的其它精彩内容甚至其他动物的有趣故事,那就需要阅读《所罗门王的指环》这本书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肯定比“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读一读原著”的效果要好得多。这是从内容维度进行的教材文本与“母文本”的对比性、联系性阅读。

第二处:教材原文写到“我”带着一群小鸭子在草地上又蹲又爬又叫时,“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这句话是译文,这样写可不可以呢?教师此时又引入了一个句子:“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上排了一排死白的脸”,然后请学生比较哪句话写得好。有的同学从观察的角度认为“排了一排脸”更符合当时的情境,有的同学认为课文的句子雅致,有的同学认为“排了一排脸”比“排着一排人”更具有惊悚效果。教师此时引入背景材料:讨论的第二个句子出自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的《所罗门王的指环》,教材的编者对它进行了修改。这是语言层面的对比,也有助于指导学生从“1”走向“X”。

第三处:这一处也是本节课最值得称道之处。教师从《动物笑谈》的内容谈起,谈到了作者与水鸭子、皇冠大鹦鹉的种种趣事,不过仅仅阅读这一章的片段是难以领会整本书的宏大丰富的。于是教师又引入了第十一章“老家人”中的一节,请学生体会劳伦兹在一群穴乌身上寄寓着哪些深厚的情感。接着,教师又引入了写作背景的材料,即《所罗门王的指环》完成于1949年,劳伦兹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于是便引导学生去理解“老家人”这个称呼是如何凝聚自己对家园的热爱与坚守的。这些内容在《动物笑谈》这篇课文里是读不出来的,只有结合其他篇章,才能够理解整本书中包含的劳伦兹对科研、对家国的博大宽广的胸怀。紧接着,教师又趁机抛出:纵观整本书,“鱼缸里的暴行”“如何选购动物”“驯悍记”“盟约”“道德和武器”,这些引人注目的标题下隐藏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劳伦兹将这本书命名为“所罗门王的指环”,究竟有何用意呢?在此前教学环节的引导基础之上,这个问题又及时有效地将学生的阅读好奇心引向了整本书。

这篇论文对我的启发有这样几点:一是如何切实有效地将教材文本与母文本系统结合起来?张晋老师的做法,与邱海林老师说的“资源整合”是有相似之处的,即将与教材文本密切相关的资源有效地引入课堂教学中,使之形成与教材文本相互参证的教学内容。正如张老师所说:“从节选的精彩片段出发,找出其与原著相关联的片段,以内容为媒介搭建起阅读桥梁,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索的欲望,让他们在走出课堂之后主动地走进整本书。同时,有关原著的相关信息的补充,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真可谓一箭双雕。”做到这一点的前提,不仅仅是细致透彻阅读教材文本,而且还要花大量时间去阅读教材文本所在的“整本书”。这种备课的功夫是需要下到的。我以前重视阅读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之类的学术著作,但忽视了对教材文本的相关著作的阅读,这种倾向一定要得到纠正。二是整本书阅读与单篇文本阅读的关系。现在似乎有一种倾向,就是提倡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大单元教学设计之后,好像单篇文本阅读已经过时了,一提起单篇文本阅读,那就是“琐碎”的,不成系统的。其实,两种阅读方式各有利弊,而且不可分割。如果将“整本书阅读”当作是从宏观视野提纲挈领地阅读,主张以浏览、跳读、略读、泛读等方式进行整本书阅读,那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阅读整本书,也需要有单篇文本解读那种“精耕细作”的精神与思路,不能简单认为单篇文本阅读就是细读、精读,整本书阅读就是略读、泛读。当然,考虑到篇幅的长短,单篇和整本是应该有阅读方式的区别的。正如作者所说,整本与单篇两者都是语文学习的材料,把不同的只是体量上的差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