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灵魂画者的部落 ● 遇 见 绘 画 ◇ 居斯塔夫·库尔贝 ◇ 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法国画家,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 自幼天赋聪颖、相貌出众,既高傲自大、自命不凡,又热情奔放、慷慨大方,从中学时代就成为同龄朋友们心悦诚服的领袖。 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 ◎ 自画像 - 抽烟斗的人 有评论家曾说过:“没有库尔贝,就没有马奈;没有马奈就没有印象主义;没有印象主义,就没有象征主义。” ◎ 自 画 像 有两位十九世纪的画家可以被称作二十世纪现代绘画的奠基人。一位是塞尚,另一位就是库尔贝。 两者都致力于超越传统的绘画语言。塞尚是以对话式的手法创造观察的新视角。而库尔贝则用硬邦邦的具像说话。 ◎ 自 画 像 后来的立体派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开始了现代艺术的进程。 立体画派的代言人阿波利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1880–1918)在他的专著《立体派画家》(Les Peintres Cubistes,1913)宣称:“库尔贝是新一代画家之父。” ◎
刚刚去世不久的英国评论家博格(John Peter Berger,1926–2017)也曾说:“立体派画家不遗余力地企图在画布上树立他们所要表达的理念的具体形象。 ◎ 自 画 像 博格:“在库尔贝之前没有任何一位画家能如他一样毫不妥协地强调画作上的浓度和厚度。” ◎ 自画像-田园恋人 库尔贝对中国油画界的影响也非同小可。 五六十年代中央美院沿袭前苏联的绘画传统,而俄国的现实主义画风正是与库尔贝的理论与实践一脉相承。 ◎
他毕生旗帜鲜明地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从未有一丝动摇。 ◎ 保罗-切拉瓦德 绝大部分艺术家,都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或受他人影响,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风格,而后舆论再把他们归类为某一流派或某种主义。而库尔贝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彻底背离传统与流行,毫不掩饰地挑明了要对着干。 ◎ 乔 的 画 像 他唾弃古典主义的装腔作势,嘲讽浪漫主义的无病呻吟。 他虽然并不算最多产的画家,但每一幅重要作品一经问世,立即便产生久久挥之不去的颠覆效应。 ◎ 万·韦瑟林肖像 ◎ 女 孩 肖 像 库尔贝可以说是艺术家中的政治家、政治家中的艺术家。还因政治活动下过大狱,然后又不得不远走他国,客死异乡。 ◎
◎ 鳟 鱼 在他晚年的作品中,这幅静物写生《鳟鱼》(The Trout),画中一条鳟鱼被捕上岸,鱼钩还在嘴里,腮下淌着献血。有评论家认为这幅画象征了库尔贝晚年的境遇。 ◎ ◎ ◎ 世界的起源 库尔贝自称是“全法国最自傲最自负的人”。 ◎ 穿白色长筒袜的女人 库尔贝没有接受过完整的艺术教育,基本上是凭天赋和对绘画的热爱自学成才。他父母起初送他读法学院,希望他将来在乡间开个律师事务所。 ◎ 年 轻 浴 女 但他完全提不起兴趣,没过两天就辍学回家。家里看他志在绘画,也没有横加阻拦,只好随他去,于是库尔贝便像一只自由的鸟,振翼高飞。他对自己的艺术才能一向有充分的自信。 ◎ 浪 中 女 就库尔贝自身而言,每一次的画,都是一次自我审视,而每一次的自我审视,都更进一步地坚定了画家的艺术信心。 ◎ 源 泉 ◎ ◎ ◎ 库尔贝强调创作来自他自己的眼睛,而不是想象。他对古典和宗教题材提不起兴趣,无意在画作上对世界做任何粉饰和渲染。 ◎ 浴 女 《奥尔南饭后》以库尔贝自己乡下家里的环境为背静,表现画家的父亲和其他三位朋友在简单的晚餐后相对无言,略显疲倦,稍感无聊,默默地听其中的一位在拉琴。是一个乡间再平常不过的恬适安静的夜晚。 ◎ 奥 尔 南 饭 后 奥尔南位于法国东部靠近瑞士边境的阿尔卑斯山区。据说今天坐火车从那里到巴黎还要十个小时,一百多年前库尔贝北漂巴黎路途的遥远可想而知。而这位带着浓重乡音闯荡巴黎有志青年,唯有故乡不敢忘。他以奥尔南为背景创作了多幅作品,描绘当地乡下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场景。库尔贝以这幅朴实无华的《奥尔南饭后》参展1849年的沙龙。在此之前沙龙从未出现过如此看上去缺乏诗意与煽情的作品。 碎 石 工 1849年,在油画《石工》中,满怀同情地表现了贫苦工人的艰苦劳动。这是过去画家们较少表现的一个题材。此画纪录了画家有一次在路上行走时目睹的情景,他没有当场对景写生,而是邀请两个工人到画室来做模特儿,然后进行创作。此画把无情的现实跟浪漫主义的幻想和学院派新古典主义的理想化和虚假作了对照:画中两个受尽生活折磨的工人的形象具有何等深刻的概括性含义,正如画家本人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到此画时所说样:“在这样悲惨的生活中,这就是他们的一切啊!……看吧,贫困和不幸就是这样无遗留地表现出来了。”库尔贝这种如实地再现法国平民悲惨生活的画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映。《石工》原藏德累斯顿美术馆,1945年被烧毁,如今只留下了一些印刷品。 奥 南 的 葬 礼 作品中参加葬礼的人都是生活中真实的人。画面的左边是神职人员、教区官员和唱诗班的少年,右边包括库尔贝的父亲、妹妹、奥尔南市长以及,一条狗。库尔贝写道:“全村的人民都来参加这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葬礼。体重达四百磅的市长已经摆好了姿势,还有教区的牧师、抬棺者、公证人、副市长马雷、我的朋友们、父亲、唱诗班的小孩、挖坟地的工人、穿着1793年时代革命军服的老退伍军人、一条狗及送葬的人群,还有两位领队(一个鼻子像樱桃,但是比樱桃大多了而且有五英寸长)、我的妹妹及其他的妇人等。”库尔贝要再现的就是这样一场葬礼和参加葬礼的人,是奥尔南地区的人不会觉得异样,他们能从画面中看到自己。 画 家 的 画 室 这幅最能表现库尔贝个性的代表作也是那一年被世博会拒绝的作品之一,是他在画面处理上最复杂的作品,也是他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西方绘画史教科书上不得不提到的作品。画面中央是画家庞若无人地在画一幅风景画,身旁的裸模象征爱神,孩童象征未来。其他各色人物呈弧形分列在他的两旁。整个作品天真且温暖,从未有过其它艺术家以这样的场景彰显绝对的自信。 ◎ 自 画 像 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罗瓦当时处于一言九鼎的地位。 在他的日记里,我们看到有这样的记载:“在参观完世博会之后,我去了库尔贝的展览。他已经把自己的门票减到一毛钱了。我在那里独自呆差不多一个小时,发现那张被拒绝的画 [注:即《画家的画室》] 真是一幅杰出的作品。我简直无法把自己的目光从画中移开。他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让我很佩服他的《葬礼》。那幅画的人物挤在一起,构图有点怪。但细节绝对精彩:牧师、唱诗班的男孩、装圣水的罐子、哭泣的女人等等。《画室》的平面易懂,有气氛,一些局部对构图很有作用。墙壁、女模特的大腿和前胸、前面披着围巾的女子等等。唯一的缺陷是他正在画的那幅画会引起不同感觉,好像在画中间开了一个天窗,让人仿佛看到了真实的天空。这使得这幅作品还不足以立足于今天最佳作品之林。但不能用这些小事给库尔贝这样气血方刚的小伙子泼冷水的。......” ◎ 自 画 像 库尔贝在瑞士的日子里郁郁寡欢,终日借酒消愁。 故乡又相继传来母亲、儿子、妹妹去世的噩耗,现实主义画派的战友柯罗和米勒也同在1875年去世。 库尔贝终因饮酒过量损坏了肝脏而一病不起。就在官方催缴的第一笔分期赔款到期日的前一天,1877年12月31日,当元旦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伟大的艺术家库尔贝结束了他五十八年的色彩斑斓的一生。 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焰火。 一甸画坊 感谢关注,感恩分享! ● 一个灵魂画者的部落 ● |
|